哪怕是到了唐朝,杜牧也曾在自己的诗中描述过周瑜和小乔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和故事,足以见得他们的知名度。不过作为东吴最具有实力的一位将领,周瑜可谓是英年早逝,年仅36岁就因为疾病而死,实在是让人唏嘘感叹。那么周瑜的灵魂伴侣小乔,她周瑜死去以后又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好像历史书当中也并没有给出解答。
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小乔其实在周瑜死去以后十几年之后才因病离世,而她在自己的后半生当中也并不是很孤独。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谁陪伴了小乔的下半辈子呢?真实的情况可能也会超出大家的既有认知。
首先在周瑜死去以后,小乔也确实是遵从了民间的传统习俗为他服丧,但是丧期也是总有结束的一天的,而小乔之后究竟应该怎么过也是一个逃不过的话题。其实三国时期中国的封建里就也才处于一个被确立不久的阶段,比起明清这些封建社会鼎盛期,人们对于礼教的遵从并没有那么严格和不近人情,妇女改嫁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三国时期也经常出现一些妇女改嫁的事情,同时当时的人们也并没有对这件事情有多大的抵触心理,所以说当时的社会风气总体看来还算是比较开放的,并不认为女子改嫁违反了传统伦理道德,所以说女性的选择就要相对来说广泛一些。而大家也都清楚小乔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人,所以说她如果想要再嫁的话,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到这里小乔就面临了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再嫁,而凭借她的家庭条件和美貌,再嫁给一个达官贵人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至于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为周瑜守寡,维持着世人们所一直羡慕的这样一段神仙爱情,并且让周瑜的在天之灵感到宽慰。不论是哪一个选择,对于小乔来说都是可以行得通的,所以说最终选择权还是在她的手里。
在面临这样两个选择的过程当中,小乔的内心当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大家也没有办法拿出一个准确的定论来。同时根据历史资料当中的记载,自从周瑜死去以后,小乔就仿佛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了其任何记录,所以说我们也难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定论。不过在民间的传言当中,却有着各种各样关于小乔后来的故事,一时之间难辨真假。
民间的这些记载一般被人们称作是野史,野史的可靠程度一般来说是不如正史的,但是正史却根本没有办法将任何事情记录的面面俱到,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野史也确实能够充当一个补充历史空白的重要角色。同时野史相比起正史来说,记载的事件则更加生动丰富,同时也能尽可避免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是可以拿来参考一番的。
根据野史当中的记载,在周瑜死去以后,小乔可能是因为伤心过度而导致生了一场大病,并且病了整整几年。后来等她痊愈了以后,她的精神也再也没有恢复像以前一样开朗,反而是整日郁郁寡欢消沉不振,经常坐着发呆思念周瑜。这个时候的小乔和她的姐姐大乔是生活在一起的,而大乔的命运也并不是很好,毕竟她的丈夫孙策也英年早逝了。
姐妹二人的生活都过的十分坎坷,二人在一起相依为命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这样一对中国历史当中闻名的美人,却都经历了青年丧夫的悲痛,实在是可怜。虽然说东吴对于这二人提供了相当好的物质生活待遇,但是这样一个孤独和悲痛也是难以让人忍受的,于是她们两个人也就想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主意。
在这样一种孤独和悲痛之下,大乔和小乔二人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她们优渥的生活待遇,选择来到了周瑜的坟墓旁边,并且在这里建了一座房子,整日带着孩子来为周瑜守墓。因为姐妹二人的身份本来就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她们这么做也没有人敢阻拦和打扰,所以二人也就在这里生活了下来,虽然说还是很孤独,但是心里至少有了安慰。
所以根据这样一个情况来看,陪伴小乔度过自己下半辈子的也就是她的姐姐大乔和周瑜的一座孤坟了,小乔实在是难以忍受整日对于周瑜的思念,每当她想到自己曾经和周瑜的快乐生活就会感觉心如刀绞。为了缓解自己的这样一个痛苦,她也就只能选择了这样一个在常人看来难以理喻的做法。
既然小乔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也就代表了她完全能够容忍未来漫长岁月当中的孤独和清心寡欲,而小乔最终也在自己50岁左右的时候因病离世,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和周瑜团聚了。野史当中的这样一个记载虽然没有什么实际证据可以证实,但是从某些程度上来看,也确实满足了人们心中对于这对神仙眷侣最后的归属的期待。
小乔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美人,她甚至让曹操父子都为之倾倒,而在当时那样一个女子改嫁无压力的年代,小乔应该会有非常多的追求者,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周瑜守寡了一辈子,虽然说没有人和她一起白头偕老,但是也好歹算是为了爱情坚守了自己的一生,这也是让人觉得十分感动的了。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当中,我们现代人也能够从其中得到一些比较好的启发——在如今这样一个较为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不被诱惑并且静下心来好好爱一个人确实不易,而真正拥有这样的爱情也是大家内心当中所期望的吧。
一、《三国演义》中,容貌倾城的大乔和小乔,最后结局如何?
优质答案1:
史书上对大乔小乔的记载特别少,陈寿在《三国志》中《吴书·周瑜传》中有提到两人,裴松之在对这部传记作注解的时候也提到了,不过都只有一句话。
《吴书·周瑜传》中描述大乔小乔的句子大意为周瑜和孙策进攻皖城,攻陷了它,随即得到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倾国倾城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另外,裴松之的注解是孙策淡定地跟周瑜开起玩笑,说:“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有迷人的美貌,不过得到我们两个人做女婿,也应该知足和快乐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四个关于大乔小乔的信息,其一,从父亲为桥公可知她们应该是姓“桥”的,没有具体的名字,就用大乔小乔来称呼。虽然戏曲《凤凰二乔》中称她们为乔靓和乔婉,但是没有相关史载可以证明。其二,大乔小乔的籍贯不得而知,只知道是在皖城发现她们的。其三,大乔小乔确实具有出色的美貌,光彩照人,绝世出尘。其四,皖城被攻克后,孙策和周瑜是二十五岁,推断还位出阁的大乔小乔大概在十六七岁。
大乔小乔的结局是怎样的?
大乔小乔虽然嫁给了三国的风云人物,但是她们命途多舛,先是皖城被侵占作为战利品成为了孙策和周瑜的夫人,后是丈夫的英年早逝令她们的后半生没有了保障。如此一来,大乔小乔的结局好不到哪里去。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大乔的结局。大乔嫁给孙策两年左右就被许贡的人刺杀了,当时大乔应该是生了孙绍的,但是年幼的儿子执掌不了东吴的权势。孙权掌权后,孙策没有被追封为先皇,孙绍就封了个侯爵。孙绍的儿子孙奉因为有人要立他为帝的谣言被时任皇帝的孙权之子孙皓诛杀。由此推断大乔在孙策死后不好过,《三国志·后妃传》没有提到她的死,要是先于孙绍死还好一点,生活在孙奉被杀时就可悲了。
再来看看小乔的结局,小乔比姐姐稍微好一点,跟丈夫多过了几年,然而周瑜在三十六岁的时候也离世了,留下了周循、周胤和一个女儿,也没有说是小乔生的。周循很早就死了,周胤本来应该继承爵位的,但是孙权以不当行为流放了他,即使得以复位也没享受到就死了。那么小乔的日子也不会好,再从她的墓葬跟周瑜分隔两地推断她是死在周家没落的时期。
大乔小乔都是东汉末年的倾世美女,两人的命运也差不多,在皖城被带到江东,分别嫁与孙策和周瑜这两位当时的大人物,却双双遭遇丈夫的英年离世。大乔小乔的结局在她们的丈夫死后成了谜,史上没有确定的记载,但是从历史记载依稀可以看出大乔小乔后期生活肯定非常艰难。
优质答案2:
大乔小乔虽然嫁给了三国的风云人物,但是她们命途多舛,先是皖城被侵占作为战利品成为了孙策和周瑜的夫人,后是丈夫的英年早逝令她们的后半生没有了保障。
大乔: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 ( 公元 200 年 ) ,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伤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大乔在孙权称帝 ( 公元 229 年 ) 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小乔:
小乔比姐姐稍微好一点,跟丈夫多过了几年,然而周瑜在三十六岁的时候也离世了,留下了周循、周胤和一个女儿。周循很早就死了,周胤本来应该继承爵位的,但是孙权以不当行为流放了他,即使得以复位也没享受到就死了。小乔死在周家没落的时期。
二、历史上真的有大乔和小乔吗?她们的命运如何?
优质答案1:
折戬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赤壁》,在咏怀古迹,感慨历史之余,也第一次塑造了江东二乔的诗歌形象,时隔千年,诗人已去,但诗歌依旧在流传,一如人们对二乔的遐想却从未停止。
关于江东二乔,流传最多的是她们的爱情故事,话说当年大乔与小乔美貌无双,是无数江东弟子可思不可得的佳人。俗话说自古美人配英雄,后来大乔嫁给了小霸王孙策,而小乔则嫁给了风流倜傥的周瑜,这两段爱情也成就了两段佳话,只可惜后来孙策与周瑜先后英年早逝,于是这两段佳话又增添了凄凉之感,变成了一出爱情悲剧。随着孙策和周瑜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大乔与小乔也消失于历史记载中,惜金如墨的史官没有交代这两位绝代佳人的最终的结局,而今天笔者却想从史料中的蛛丝马迹来寻找孙策死后,大乔的最后结局,而在此之前,首先要从正史里还原他们爱情本来的样子。
与《三国演义》等小说和民间流传的版本不一样,孙策与大乔之间的开始并不浪漫,从陈寿的正史《三国志》记载:“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来看,显然大乔并非与孙策两情相悦然后嫁给他的,从“自纳”两字来推测,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彼时的孙策攻取皖县后,因闻大乔美貌,于是纳为妾室,并且连大乔的双亲都没有知会,虽然历史上没有关于孙策其他妻妾的记载,但是以正史中关于孙策和大乔的记载来看,大乔应该不是正妻,否则不会是“自纳”而不是依礼迎娶过门。大乔嫁给孙策两年后,孙策就过世了,大乔有没有为孙策生下孩子正史没有记载,但是在历史上孙策的确有个孩子孙绍,在孙策死后,孙权负责照顾这个孩子。而正是这个孩子的命运,暗示了笔者大乔的结局,何出此言?且往下读。
正如前文所言,大乔在孙策死后就没有了记载,换言之,后世流传的大乔回了孙策老家为其守寡,或是由于失去夫君哀思过度不久后郁郁而终等皆没有历史依据,不过虽然我们无法从大乔的记载里推测出她的结局,却能从和大乔息息相关的人的命运来逆推这位佳人的最后命运。
孙策死后,与大乔命运息息相关的两个人,一是她的妹夫周瑜,以周瑜和孙策的交情,这点不难理解;其二是孙绍,孙策的骨肉。孙策死后,周瑜身负重任,扶持孙权接替孙策统治江东,以周瑜孙策的总角之交,作为孙策的家属,无论是孙策的孩子还是遗孀,日子都不会太难过。笔者想,这也是为什么民间有传闻,孙策死后大乔回老家为其守寡,而且根据正史记载,孙策死后,其子孙绍也离开了权利中心,而彼时尚且年幼的孙绍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离开,跟随他离开的人应该还有大乔。但是,这并不是大乔最后的结局,而仅仅是她痛苦人生的开始。
孙策死后十年,周瑜因病去世,在此期间史官已经彻底遗忘了大乔,而自此我们也只能根据与大乔息息相关的孙皓的生存状态来推测大乔往后的人生。
翻开史书,孙皓的人生简而言之就是孙策上位之后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候,除此之外,还特别提到了一点,孙策的孙子孙奉最后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杀。虽然记载寥寥,但是我们不难推测出,在孙策死后,周瑜死后,孙权及其儿子并没有厚待孙策后人,甚至对于孙策的血脉非常忌惮,直至赶尽杀绝。而这,无疑也是在暗示我们,大乔的生活很艰难,失去了周瑜的庇佑,孙皓尚且如履薄冰的过日子,身为妾室的她,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身为女子,大乔被史书轻轻一笔带过,不过,虽然她的结局在正史不曾记录,可我们还是能从野史里发现蛛丝马迹,大乔的余生版本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是抑郁而终,又或者这个抑郁而终的只是一种委婉说辞,将大乔不是伤心过度,而是选择自我了断的真实情况选择隐藏。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要反问,仅仅以野史传闻来推测是否太过草率?事实上,野史虽然不是正史,却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在口口相传中有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会有所失真,但野史有时候也正是以过程版本不一却结局相似的方式补充了正史某些地方的空白,孙策死后,关于大乔和孙策子女的记载少之又少,可民间关于大乔的传闻却还在流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然史官没有到这个苦命的女子,但百姓并没有忘记她,虽然正史没有记载她的结局,可口口相传里还是留给了后人暗示。
真实历史上,大乔的一生是凄美,或者说凄多过于美。她的婚姻身不由己,也许她与孙策之间的确互相钦慕,婚后也曾恩爱非常,但那些美好的时光太短暂,仅仅两年,孙策走了,留下她独自在乱世中生存。或许她也曾苦苦支撑,在孙策走后,周瑜还是多多关照的那十年里,她至少不用担惊受怕,可后来周瑜逝世,她的生活再也看不到一点点曙光。自古红颜多薄命,又或许,不是红颜薄命,而是乱世之中,女子的生存太过艰难,于是大乔也好,其他人也好,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三、三国演义孙策和周瑜死后大乔小乔去哪了?
优质答案1:
红颜祸水,结局肯定不会完美。
优质答案2: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们用《三国演义》中两次提到“二乔”的叙写,一次应该提到而没有提到“二乔”的叙写,来简要地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次提到大乔,是第二十九回,在孙策“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的时候。这时,孙策已把“保江东”的权责给了弟弟孙权。
之后,书中这样写道:(孙策)“又唤妻乔夫人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力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言讫,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
从孙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乔确实是周瑜的夫人,并且孙策和周瑜关系融洽——“平日相知之雅”。在书中,这是大乔的最后露面。可以想象,后来的她,就是在“孝养尊姑”中度日的。
第二次提到“二乔”,是在第四十八回曹操的话语中。
书中这样写道:“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我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从曹操的话语中,可以再次证实二乔确实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夫人。这时,她们都生活在江东。
第三次应该提到二乔,起码应该提到小乔,是在周瑜去世时。但是,不仅没有提到大乔,连小乔也只字未提。
第五十七回中,这样写道:(周瑜)“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周瑜去世时,连小乔和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是后面写周瑜安葬时,书中这样写道:“瑜有两男一女,长男循,次子胤,权皆厚恤之。”后来,小乔和她的儿女,也会是在孙权的“厚恤”下,过着平安的生活。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