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将人蔑称为“佬”的传统,可能与“獠”有关。“獠”一般读作“聊”音,但若骂人或指代南方少数民族时,要读作“佬”音。
“獠”在古代被用来骂人,从史籍和小说中经常见到,最经典的就是《新唐书·褚遂良传》中,武则天的那句“何不扑杀此獠?”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将南方少数民族,包括如今的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等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泛称为“獠”。
如晋代文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
中国古代,北方比南方要相对繁华,北方人也对南方人有了地域歧视,可能渐渐地将“獠”字视作贬义,开始用“獠”字蔑视南方人。
宋太宗时期的刘昌言是福建泉州人,一口福建味儿的“普通话”,却被宋太宗赵光义宠爱。有大臣进言:“昌言闽人,语颇獠,恐奏对间陛下难会。”
这位大臣口中的福建人“语颇獠”,莫名其妙地击中了笑点,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中也提到了“獠”:“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嗫嗫而行。以箸挟取,咬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别的不说,张鷟提到的岭南獠民喜欢吃的“蜜唧”,是不是市井所传广东“三吱儿”的起源呢?
一、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优质答案1:
论骂人,好像还没人能超过章太炎。
很多人说,最会骂人的人,是诸葛亮,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让他一骂封神。再加上舌战群儒的戏码,好像谁也比不上诸葛亮了。
我觉得直接用上“厚颜无耻”这样的话,差不多就算是爆粗口了,骂得不文雅,没风度!
不妨来看看章太炎是如何骂人的。1,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完美化用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个名句,并且把康有为的名字融入其中,让把康有为骂做了“妖孽”和“贼”,也十分贴切。
说康有为是妖孽,主要是说这个人没有一点节操,到处抱大腿。清朝没有灭亡时,他把只见过一面的光绪帝当做偶像,打着光绪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清朝灭亡后,康有为先后跪舔过张勋、曹锟等人,就是为了混个官做,混点打赏小费。
说康有为是贼,主要是说这个人真的是明目张胆偷东西。康有为在西安游览卧龙寺,拿着名画就跑了,幸好主持动用各种关系,才追回来。事后,康有为还厚颜无耻得说“难怪孔子不去秦国!”当然,康有为还干过嫖妓不给钱的龌龊事,暂且不提。
2,骂孙中山。远距离革命家别看只有六个字,一下子把整个同盟会就点了。孙中山从华侨那里募捐到很多革命经费,可是他自己又不懂理财,三两下就花完了。同盟会内部,尤其是浙江人为主的复兴会,纷纷谴责孙中山,要求孙下台,要求黄兴上台。后来没有成功。
这些事,本来稀里糊涂厚着脸皮就过去了,可是章太炎不罢休,直接指责孙中山,说他是“远距离革命家”,自己在国外过得好好的,却让华侨和会党在国内送命。
于是,这六个字骂出去,整个同盟会都愤怒了,后来的多次起义,与其说是推翻清廷,不如说是想要自证清白。广州起义黄兴亲自冲锋陷阵,汪精卫还到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更为可笑的时,镇南关起义其实根本没有和清军交火,也被列入十大起义之列。
3,骂吴稚晖。足下既作此鬼蜮事,自问素心,应亦惭惶无地,计穷词屈。吴稚晖也是民国骂神之一,遇上章太炎这样文绉绉的骂法,也是只能老脸一红。
优质答案2:
最经典的骂语当然是毛泽东的“不须放屁”。 这句话厉害了,堪称是石破天惊。因为毛泽东骂的是当时最强大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
毛泽东不仅酣畅淋漓的骂了,还将这句“不须放屁”写进了词里,再次书写一首经典的不朽词作——《念奴娇·鸟儿问答》!
这是怎么回事呢?毛泽东为何会一次性痛骂美苏英三国,又为何将一句骂人的“不须放屁”写进词中呢?
一切就从这首传奇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开始说起。
准备好了吗?
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现在奉上!
01、重上井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辟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率领红军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历经20多年的奋斗,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井冈山因此名垂青史,成为革命胜地。
1965年,离开井冈山已36年的毛泽东说:
“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5月21日上午10时,毛泽东在长沙住了21天后,时隔38年,再次启程前往井冈山。
毛泽东一行人途径醴陵、攸县、茶陵、永新进入宁冈。
宁冈是什么地方,宁冈龙市有个会师广场,这里就是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会师的地方。
5月22日,毛泽东来到了龙市,来到了当年传奇开启的地方。
龙市再往山上走,就是茅坪村。
茅坪有个八角楼,那是当年毛泽东住过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革命形势、预言革命前景。
随后,他又来到了黄洋界,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毛泽东在黄洋界
毛泽东停了下来,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驻足观看,只见碑文上写着毛泽东当年写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一刻,毛泽东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兴致盎然地向随行人员详细讲解当年战斗详情。
随后,毛泽东在黄洋界停留40分钟后,来到了井冈山核心地区——茨坪。
36年前,茨坪只不过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食不饱腹,衣不蔽体;
36年后的此时,茨坪已经通电,万家灯火,一片辉煌,老老少少喜笑颜开,精神振奋。
稀落的行人在路上自由漫步,喇叭里播送着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
毛泽东见到这一幕欣喜若狂,高兴地说:
井冈山有电灯啦!”
“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一千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
“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第二天,毛泽东还问服务人员要了一碗当地的红米饭。
此后,在井冈山的每一天,他都要吃红米饭。
他深情地说:
“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没想到一别就是36年。”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6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
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
但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是的,这就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目的,井冈山不仅是一个革命胜地,更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
5月29日,毛泽东启程下山,临行前,他特意让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去找井冈山会计雷良钊结账。
雷良钊也坚决不肯收,他觉得如果收下这些钱和粮票将使他无法向井冈山人民交待。
吴连登急了,解释道:
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跟随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上索取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即将那名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
为了挽回影响,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钱,派人分别到这些地方进行退赔和道歉。
你们说,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能离开井冈山吗?”
最终,雷良钊在发票上写道:
“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首长指毛泽东)
这张发票是雷良钊仔细核验了四个小时得出的结果,没有少算一分,也没有多算一毫。
36年前,毛泽东在井冈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6年后,毛泽东重回井冈山,依旧不占百姓半点便宜。
02、《念奴娇·鸟儿问答》这次重上井冈山,毛泽东总共在山上住了7天时间。 这7天时间里,每到夜阑人静之时,毛泽东总在宾馆寓所里来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
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三首著名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水调歌头·重上井冈》。
当毛泽东回到北京后,正好邓颖超很久没有看到他有新作问世,就亲自催稿。
9月25日,毛泽东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起送给邓颖超。
1976年1月,这两首词首次在《诗刊》上公开发表。
而食堂今天要讲的就是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毛泽东采用寓言的方式,借用鲲鹏和雀儿的对话、问答的形式,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毛泽东一如既往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睥睨六合的恢宏气魄一览无遗。
但是,有的专家在解读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认为,这词很有争议,争议点就在于最后一句“不须放屁”!
很明显,这是句骂人的脏话,一首词怎么能有脏话呢?
这是一个败笔,太俗了,与前文格局、格调格格不入,分外突兀。
一般来说,人们对生活中的不雅总会有所忌讳,涉及时尽量委婉一些。
古代文人一般都不会在词中写“屁”字,就算写到了,也会将其文饰得十分之高雅,比如“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
专家一翻古代诗词,除了一些打油诗,好像只有晚清小说家张南庄著名讽刺小说《何典》的一首《右调如梦令》直接出现了“放屁”一词
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
但这首词本就是出自讽刺小说,不够正经,上不了档次,难登大雅之堂。
像毛泽东这样写正经诗词,直接以“屁”入诗确实非常少见。
更何况还直接说“不须放屁”?
老实说,古人写词骂人不是没有,可像毛泽东这样,骂的这么粗俗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现在问题来了,毛泽东身为一个大词人,为何会如此一反常态呢? 这其实和当时国际形势有关。
03、国际形势1965年是什么时候?
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影响全世界。 中国深受影响,并且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是,我们国家同时遭遇苏联和美国的针对、敌视、打压。
美国不多说了,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就和美国是死对头,相互隔绝多年,并且在朝鲜和越南大打出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双方结仇不少,因此美国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制裁。
一直到《念奴娇·鸟儿问答》面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7月,美国因为在冷战处于下风,美国总统约翰逊才发表《亚洲和平的要素》的讲话, 对新中国做出的最为和解的姿态。
但也只是释放态度而已,此后一直到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访华,实现了其对中国的破冰之旅,两国关系才开始正常化。
在此之前,美国就是中国的大敌。
至于另外一个大敌,就是苏联。
赫鲁晓夫访华
其实,中国和苏联曾经是哥俩好,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外号“社会主义老大姐”,一个外号“社会主义老大哥”,。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向苏联阵营靠拢,毛泽东此生仅有的两次出国访问,去的都是苏联莫斯科。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结盟。
苏联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技术援助,支援了新中国建设。
然而,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58年,中苏开始翻脸。
毛泽东曾回忆称:
“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1960年6月,赫鲁晓夫开始在报刊、决议、声明、文章中攻击新中国,而后,苏联相继撤走全部在华的专家,撕毁协定和合同,制造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活动。
在苏联再三挑衅下,中国从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连续发表7篇文章,展开反击,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的“中苏大论战”正式开始,中苏两国实际已经反目。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结果发现苏联并没有改变对中国敌视态度,反而变本加厉地压制中国,苏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
也就是说,中国此时正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局面。
而在这首词中,就有很多词说的就是当时的事件。
比如,“蓬间雀”指的就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
比如,“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是赫鲁晓夫在1961年提出的“福利共产主义”。
1964年4月1日,赫鲁晓夫在访问匈牙利时,演讲中说:“‘福利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这话成为当时国人讽刺苏联的的口头禅。
04、原子弹爆炸而词中提到的“三家条约”更是直接威胁中国国防安全的一件大事!
说到这个,首先就得说到核武器的研发!
原子弹爆炸
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太不容易了,我们是遭遇美苏核威胁最多的国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受公开采访中就宣称,美国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
这是什么,这是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恐吓!
1955年1月15日,我们正式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当时苏联还曾援助过我们,可赫鲁晓夫打心眼里不愿中国掌握核武器,因此苏联根本就靠不住。
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又在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9年6月20日,苏联突然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为了向苏联人、向全世界人证明我们中国人也能搞出原子弹,为了铭记这份耻辱,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
原子弹不是搞搞实验就能搞出来的,参与的人有科技工作者,部队指战员,工程师,工人,民兵……
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参与人员超过50万,而苏联仅首次核试验就动用了20万军民。 当时只有美国(1945年)、苏联(1949年)、英国(1952年)三个国家成功试爆原子弹,就连法国也是在1960年才试爆成功。
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外部,美英苏引导的国际舆论限制中国,导致国际形式严峻,研究举步维艰;
国内缺乏的专业人员,经济一片萧条,根本支撑不起巨额的科学研究开销,更加没有专业先进的设备,实验环境极其艰苦。
在世界所有研发核武器的国家里,我们是条件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一个。
这样的条件下,要搞原子弹,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我们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沉睡百年之后的中华民族已经站了起来,没有任何困难可以打倒我们。
我们的科研人员,昂首挺胸,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罗布泊原子弹爆炸现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声龙之怒吼,贯彻云霄,让所有人见证了中国奇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人民的腰杆子终于挺直了!
05、三家条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我们成功研发原子弹胜利前夕的1963年8月5日。
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
这个条约看似是美、英、苏三国呼吁全世界禁止进行核试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条约只是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 全文只字不提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美英苏三国倡议不能在大气层、外层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但是地下就没问题了。
而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没有掌握地下核试验技术,只有美、英、苏等国掌握了。
这个条约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完全就是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掌握防御美苏核打击的防御能力,从继续进行核讹诈,继续称霸世界。
苏联、美国、英国签订协议,狂欢的背后,是在玩弄世界
毛泽东当时一眼就看穿,这个条约的本质就是想剥夺其他国家为抗拒少数核大国的核讹诈而进行核试验的权力,并进而维护几个核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事实上,条约签订后,从1963到1973年这10年间,仅美苏两国就共进行了400多次地下核试验。
这是何其的无耻啊!
因此,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以前无古人的睥睨六合的恢宏气魄和后无来者的雷霆万钧之力予以敌人当头棒喝,无情地嘲讽了美英苏极其无耻地行径。
毛泽东闲庭信步间,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嬉笑怒骂,视强敌有如草芥。
试问世间谁有如此勇气?
试问世间谁能如此豪迈!
结语、《念奴娇·鸟儿问答》这句的精华就在这句“不须放屁”。
这句是毛泽东愤怒的感情喷发,全词本就是一首讽刺意味的政治寓言词, 该词的一个特点是化俗为雅,雅俗相宜。
“不须放屁”,看着挺俗,实际上却粗俗无饰。
如果毛泽东刻意遮遮掩掩,反而失却气势,不够自然。
直言其事,反倒给人一种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之时言不择辞的愤极之感。
这四个字读来,读者拍案叫绝之余,又会生出一丝笑意。
据说周恩来后来在听到医护人员念到这句“不须放屁”时,嘴角也绽出几丝笑纹,甚至忍不住发出隐隐的笑声。
这就是这首词的魅力。
既然你这么无耻,我就骂你咋地?
抨击中国,欺骗中国,都是放屁;
挑衅中国,欺压中国,送你个滚字!
毛泽东这句“不须放屁”,用得恰当,骂得好,骂得石破天惊,骂得惊世骇俗,骂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这句“不须放屁”,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必将永载史册!
二、怎么用古文骂人(带意思)?
优质答案1:
蚂蚁俯身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优质答案2:
文绉绉的骂人怎么听也没有味道。
我还是喜欢水浒传里最经典的脏话
“直娘贼”
连人带马一起骂,生动形象还有年代感
优质答案3:
古人骂人有水平,行尸走肉,逃之夭夭,人莫予毒,一忱黄梁,不学无术,出尔反尔,势不两立,
罪恶容诛,等。
三、古代人骂人是怎么骂的?例如张飞骂吕布的那句“三姓家奴”?
优质答案1:
《诗经》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看看连老鼠都知要脸皮,你却不懂礼仪。你连礼仪都不懂,还活着干什么?
巧舌如簧,颜之厚矣!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花言巧语,厚颜无耻。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脓包,是谁给你的勇气?你那么多阴谋诡计,同伙还有谁?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人和小人一样难以相处。你亲近她吧,她傲娇的不得了,你疏远她吧,她怨恨你。
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年幼不懂兄弟和睦,整天惹事生非。长大了又没啥出息,到了老了还祸害人,你还活着干嘛。
乡愿,德之贼也!那些表面德高望重,忠厚长者。对谁都好像很好的样子,好事带头鼓掌,坏事还带头鼓掌。在谁眼中都是老好人,这样的人才是伪君子。
《世说新语》何至作老婢声?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洛阳官话在朝廷受到追捧。人们问顾长康为什么不用洛生咏,顾长康说道:“何至于学那老婢女的嗓音呢?”这也是当时南北士族矛盾的体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和朋友约好出行,但是时间到了,朋友还没来,他便自行去了。朋友到的时候,没有看到陈太丘就说到:“不是人啊,和人相约,却自己先走了”。
今见孙家小儿,作文,道“何物”,“真猪”也!孙綽写道《列仙传》:“所放养的是什么?恐怕不是真正的猪。一遇风云便化龙,乘风而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王述看了他的文章,说道:“写的什么玩意儿,那就是头猪”!
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支道林去见王氏子弟,人们问他对王氏子弟有什么看法。他说道:“没见到啊,只见到一群白脖子乌鸦,只听见呱呱呱地乱叫”!
优质答案2:
谢谢邀请!
(1)《曹刿论战》当中的:“……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其中的“肉食者”指的是目光短浅的人,就是骂人的话了!
(2)《史记·陈涉世家》当中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中的“燕雀”也是用来骂人的,通常用来比喻那些没有远大理想目标的人!
(3)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大耳儿”就是吕布用来辱骂刘备的话了;然后“诸葛村夫或诸葛匹夫”也是对诸葛亮的一种辱骂。此外,“碧眼儿”显然就是鄙视孙权了!
(4)明朝中后期,人们称呼魏忠贤等人为:“阉党!”。
(5)在《笑傲江湖》小说当中,在华山思过崖后面的山洞里面,一众瞎子们怒骂:“滚你奶奶的!”(也是瞎子们相互辨识联络的暗号)
(6)在《儒林外史之范进中举》当中,老丈人胡屠户辱骂范进:“癞蛤蟆也想天鹅屁吃……也不撒泡尿照照,尖嘴猴腮的也想成了精……”
(7)在《西游记》小说当中,诸如“弼马温,呆子和夯货”等等,也都是骂人的话。
(8)在蒲松龄的《狼》这篇文章里,“……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其中的“禽兽”语意双关,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9)在鲁迅的《故乡》一文当中,“豆腐西施”杨二嫂拿出了“狗气杀”的神情……“狗气杀”骂人别具一格。
(10)蒋介石满口浙江口音:“娘希匹!”
(11)毛主席怒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