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来,生于清朝雍正年间,广东广府番禺县谭村人,家有妻妾等,亲戚凌贵兴、凌宗孔因为好色、记仇和迷信祖坟风水,竟然火烧梁天来祖屋石室,烧死梁家七尸八命。梁天来幸而脱逃,控告凌氏叔侄二人。但凌某行贿朝庭大小官员,致使梁天来含冤难说,成为著名的“清朝四大奇案”之一。
梁天来是“九命奇冤”的受害人,害人者是其表弟凌贵兴。凌贵兴的父亲凌宗客是梁天来的父亲梁朝大的妻舅。郎舅二人早年在广东南雄开了一间绸缎店,店铺生意兴隆。后来凌宗客有了积蓄,先回省城安享晚年,店铺生意继续由梁朝大经营管理。不久,凌宗客和梁朝大先后病故,店铺生意日渐式微。梁朝大有两个儿子,长子天来,次子君来;凌宗客只遗一子名贵兴。经三人商量,店铺歇业,各谋出路。梁天来兄弟返回省城在第八甫开了一间“天和”糖行,凌贵兴则想走科举仕途之路。本来事情告一段落,老表之间也就相安无事。
凌贵兴初试不第,竟然相信起风水。他找了个名叫马半仙的风水佬,到凌家在番禺谭村的祖坟去看风水。马半仙认为凌家的祖坟,东面文笔显露,西边催官亦猛,后面玄武高耸,前面朱雀平坦,四围巩固,应出一名状元、三名进士,贡生、秀才可以历代不绝,听得凌贵兴心花怒放。但马半仙又说:可惜前面有一个“石室”,处在犯煞的位置上,如把它拆掉,则十全十美。
“石室”是梁天来家的产业,凌贵兴与梁天来商议用高价买下。“石室”是梁天来的父亲生前为了存放贵重物品和防盗而修建的,除了房屋和地面全部用石料之外,地下四周还打了一丈二尺深的沙桩,门有三道。梁父生前多次交待,无论家境如何,三代之内不许拆毁或变卖。梁天来婉拒了凌贵兴的要求。
凌贵兴为了霸占“石室”,与叔父凌宗孔、表叔区爵兴等人合谋,决定勾结林大有一伙匪徒,以打劫为名,开始他们的罪恶行动。
梁天来的家人当晚惊闻打劫,慌乱之中,全部躲入石室。林大有一伙强盗,用铁锤砸开第一道木门,第二道铁门先后用柴草和木炭烧,待铁门被烧至变形再用铁锤、斧头凿开。第三道坚固石门无法打开。匪首林大有想出一条毒计,用桐油加上木炭,把燃烧产生的毒气,用风箱鼓入门缝……
第二天,梁天来兄弟闻讯慌忙赶回并报官。官府人员赶到案发现场,找来石匠凿开石门,共抬出8人。祖母凌氏尚有气息,马上用姜汤、开水灌救,捡回老命一条,其余7人全部死亡,其中梁君来的妻子已有身孕。这宗七尸八命大案,很快传遍省城。
凌贵兴为了阻挠梁天来告状,用数万两银子收买了知县、知府、巡检、抚院、臬台、制台等各级官员。梁天来几年间伸冤到处碰壁,忧愤成疾,几乎死去。梁天来到北京告御状,被凌贵兴的表叔区爵兴派出的五路人马分头截杀。此案的见证人、乞丐张凤拒绝财色收买,被活活夹死,造成一案九命的奇冤。
梁天来死里逃生,终于抵达北京,向都察院递交了状词。都御史陈式见案情重大,牵涉官员甚多,不敢立即处理。某日,陈式在朝房碰到督办黄河水利工程回京复命的制台孔大鹏(孔曾在广东处理此案,但未结案就被调离)。孔得知此案沉冤未雪,便力主陈式上奏。雍正皇帝接到奏本十分震怒,随即任命侍郎李时枚和孔大鹏为钦差大臣,专程到广东查办此案。
当两位钦差大臣抵达江西时,李时枚碰到曾被凌贵兴利用、正前来自首的侄子李丰。李丰建议钦差不要直接到省城广州捉拿涉案人员,因为凌贵兴早已买通各级官员,容易走漏风声,凌贵兴正准备外逃出洋,而且涉案人员多达三四十人,很难一网打尽。李丰献计由他写一封信,说钦差大臣答应通融,但口供要一致。当凌贵兴一伙人集中商量口供时,趁机全部捉拿归案。两位钦差采纳李丰的计策,到达广东韶关时,即命韶关总兵万福委派一名得力手下,按名单抓捕案犯。万福领命之后,立刻委派守备叶坚到省城广州和番禺谭村执行任务。
整个抓捕过程十分顺利,共捉拿案犯30多人。主犯凌贵兴被判凌迟处死,区爵兴、林大有等13人斩首,其他案犯15人绞死;涉案的大小官员,有的发配充军,有的降职调任,有的交由刑部处理,未能马上定案的官员查清事实后再作处理。风水佬马半仙也被重责五百板、“枷号”(带木枷锁坐牢)一个月和“递籍”(递解回原籍)。宣判之日,案犯全部押到省城广州天字码头当众行刑。这宗一案九命奇冤,终于昭雪。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冤案历时4-5年,梁天来才能为死去家人讨回公道,沉冤得雪。
一、登徒子是什么意思? 登徒子好色是千古奇冤?
优质答案1:
登徒子是谁?怎么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他本人到底好不好色?是“色有应得”还是冤枉至极?解答这些问题一言难尽,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登徒子是何许人也?登徒子是个古人(“登徒”是复姓,“子”是古时男子通称),也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词(特指男性)。
——至于好色之女,古称“荡妇”,今谓“女花痴”是也。
自古以来,无论是男是女,被众口一词地称作登徒子或荡妇,都是奇耻大辱。
其实,登徒子本人一一战国时那位楚国的大夫并非好色之徒。
他冤枉至极,盖因自作自受;
担千古恶名,却是纯属活该。
奇冤终成铁案,
大耻无人能雪。
倒霉透顶的登徒子大人啊,你这生不带来、死还带走的厄运,也特么特么太悲催了哇!
是何方神圣,能如此加害于你啊?
登徒子遭遇到劲敌。加害登徒子的人,不是他的顶头上司——楚国国君,即楚顷襄王。
“硬实力”绝顶的楚王想加害乃至迫害登徒子,手里可用的工具、刑具和“凶器”多矣。从较温柔的穿小鞋、摘官帽到大刑伺候、打入囹圄、刺字发配,
直至五马分尸、诛连九族。莫不让你心痛肉痛,叫痛不迭;流泪流血,死而后已。
加害登徒子的人,原是同僚一场的可畏后生。
“软实力”超强的他手中使唤的武器非刀非枪,亦非木枷铁镣,唯有一支生花妙笔。却令登徒子痛彻心扉,叫天不灵;臭名远扬,死后不已。
登徒子遭遇到的,是个名叫宋玉的人。他是楚国辞赋作家,曾跟登徒子一样事奉楚顷襄王。
宋玉这个名字,有些人或许觉得陌生;但若提起屈原,那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除非你不是中国人,不知道端午节,也没吃过中国的粽子。
宋玉是屈原的学生,而且是最得意的门生。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
若论文学成就,《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宋玉赋16篇, 其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及接下来要说到的《登徒子好色赋》等。我们熟悉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皆由他而来。
尽管如此,宋玉文学成就的地位影响还是远不及屈原。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倘说论战功夫,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出神入化,“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屈原怀才不遇,遭人嫉恨中伤,常常“长太息以掩涕兮”,悲叹时运不济。而后,万般无奈地说:算了吧,楚国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咸(殷朝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安排自己。(《离骚》:“乱曰: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最终,满腔悲凉激愤的屈原果真效法彭咸,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
宋玉不然:针锋相对,巧言善辩。反唇相讥仍意犹未尽,自写《登徒子好色赋》为他跟登徒子的论争定案。相当于由原来的被告翻身成原告,还摇身变做了宣读判决文书的“判官”,一锤定音!
也难怪,宋玉的智商情商及文才相貌,在楚国与春秋各国可算是“盖了”的——不仅跟当时文采过人的唐勒、景差齐名,而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
“判官”的话一言九鼎,连楚王也不得不信啊!
星移斗转,时移世易。后人传诵《登徒子好色赋》,只能听信宋玉一面之词的"判决文书"了。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登徒子“尔墓之木”岂止“拱矣”,恐怕早已蔚然成林海,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桑巨变;
即便地下有知,心有不甘,除了继续闭眼噤声,又能其奈何哉?
巜登徒子好色赋》说啥?原赋满篇之乎者也,读来实在费神。我还是略去原文,把文言翻译成白话吧。
译文(节选)及点评如下: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长得很英俊,说话很有口才,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的门。”
【林中长啸】观点:登徒子这么说,潜台词是叫楚王别让宋玉给戴了绿帽子。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我一表人才,是上天所生的呀;能说善辩,是老师教导的呀;贪爱女色,是绝对没有的呀。”
【林中长啸】观点:宋玉这么说,明台词是叫楚王别听登徒子的胡说八道。
楚王说:“你不贪爱女色拿得出真凭实据吗?拿得出、说得清就留下来;不然的话,就离开这里吧。”
【林中长啸】观点:楚王明知这种事难以取证举证,还要宋玉说出个一二三,实际上是准备炒人鱿鱼,以绝戴绿帽子之患。
宋玉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我们楚国的。楚国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我家乡的。我家乡的美女中,最美丽的得数我邻居东家的姑娘。
东家这位妙龄美女:论身材,若增高一分就太高,减低一分又太短;论肤色,抹了妆粉就太白,搽了胭脂又太红。真是恰到好处啊!她的眉毛如翠鸟的羽毛,肌肤像白雪一样,腰身纤细如同裹上素帛,牙齿齐白恰似一颗颗小贝壳;甜美的一笑,足以使阳城和下蔡的人们为之神迷倾倒。这样一位绝世美女,趴在她家墙上偷看我三年,想让我和她交往,我至今仍没有答应啊。”
【林中长啸】观点:宋玉这么说,是让楚王相信自己既无色心也无色胆,可以一千个、一万个放心。不过,他自夸“立场坚定”的话,我们听听就行;他夸东家美女的话,不可全信。试想:果有如此俏色佳丽,为何没被甄选入楚王后宫?还叫她蛰伏乡间君未识,时不时趴在家中土墙上偷看宋玉,连续三年地想入非非?
宋玉又道:“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老婆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还患有疥疾和痔疮。”
【林中长啸】观点:宋玉对登徒子老婆可谓极尽丑化。幸亏“肉食者鄙”——楚王未能追问:“人家老婆患有痔疮?你非亲非故,又非医官,是如何知道的?”否则,宋玉很难自圆其说啊!
宋玉最后说:“登徒子竟然不以为丑,反倒很高兴跟她做夫妻,并且接二连三生下了五个子女呀。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林中长啸】观点:宋玉意在说明登徒子好色到了美丑不辨的变态程度。其实,换个角度想,宋玉的描述表明:登徒子妻子多因人老珠黄变丑。丈夫没嫌弃她,还一起养育了五个孩子,根本不能作为其好色的证据。恰恰相反,登徒子践行丑貌之妻不下堂的婚姻家庭观,或许还是位喜旧厌新的“模范丈夫”,值得好好夸奖呢!
......于是,楚王说:"好吧"。宋玉就没有离开。
【林中长啸】观点:宋玉的巧舌与文采名不虚传,绝地反击大获全胜!
登徒子何以招祸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现在而今眼目下,我们也只能从宋玉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中寻找"复审"线索了。
【林中长啸】观点:登徒子是自取其辱。
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诽谤宋玉,想借助楚王下逐客令,达到排挤宋玉的目的。
眼看就要被迫卷铺盖走人,这才逼得宋玉反戈一击。
登徒子居心险恶,咎由自取。
【林中长啸】观点:登徒子是被“抹黄”的。
登徒子是谗言之徒,并不是好色之徒。
宋玉那么说,岂非把丑妻生孩子当做了男人好色的“铁证”?
果如是,那还叫不叫有丑妻的千家万户传宗接代了?
更何况,情人眼里出西施——
你说丑,我还说很可爱呢;
样貌丑,但很温柔;
丑就丑,她心灵美得是“啷个哩个啷”哩!
有丑妻,生五子,登徒子何错之有?
【林中长啸】观点:登徒子已难雪沉冤。
《登徒子好色赋》成为了传世名篇。
“登徒子”更是成语在籍,以之指称贪恋女色的人。
当事人均已作古两千多年,
谁来为臭名昭著的登徒子伸冤打官司?
口口相传,铁板钉钉;
谁又能防堵亿万民众之口,拔除千年铁案之钉?
为登徒子大鸣不平者,谨防被人视作一丘之貉,叫你“登徒子”哈!
谗言者当引以为戒。登徒子抓“屎”(好色)糊人,反糊在了自己脸上。
若宋玉平白无故写《登徒子好色赋》,指名道姓地丑化诋毁其无辜、残疾之妻,还挖苦攻击他的私生活,登徒子是应当被同情声援的。
但是,谗言者登徒子“放火”在先,还击者宋玉“点灯”在后。
这一点,就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灯名正是“登徒子好色”。
可恨之人,无须可怜;
可恶之徒,遗臭万年。
【林中长啸】观点:登徒子可恨可悲的命运,对世人作出了深刻的警示——谗言者陷害忠良,其心可诛;招致报应,大快人心!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