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为什么流泪?乐山大佛流泪事件

2023-03-09 15:23:31 1066 0
奇闻观察室
大佛前两次闭眼发生于1962年和1963年了,对应的是3年自然灾害期间;第3次发生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第4次发生于2000年,当时中国加入WTO和申办奥运,外界猜测是大佛喜极而泣。

那么,乐山大佛为什么会多次闭眼呢?

原来,佛像闭眼的原因是酸雨,或者叫酸性沉降,它能够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建筑物局部区域就会变形。

乐山大佛为什么流泪?乐山大佛流泪事件

那么乐山大佛为什么经常受酸雨侵袭呢?

这是因为乐山大佛处于四川盆地,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现象加重,加上该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因此发生了大量的酸雨的湿沉降。

很多人问了,为什么乐山大佛不仅多次闭眼,还会流泪呢?

要知晓这个原因,欢迎大家点击我下面这篇文章了解详情。http://toutiao.com/group/6846593719626694920/?iid=0\u0026app=news-article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哦。

一、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优质答案1: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因为信仰的力量驱使着你去相信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如果石头雕像可以自己闭眼和睁眼,那么科学家们也完全不用去研究相对论和万有引力之类的了,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干脆去研究这个石头雕像睁眼闭眼罢了,足够获得十个诺奖了。

在四川省乐山市三江汇流之地有一座大佛,这个佛像在公元713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初年动工,主导者是海通和尚,经过90年三代人工匠的努力,乐山大佛在公园803年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完成施工。距今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乐山大佛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坐佛像,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

当时雕刻这座大佛的目的也是因为三江汇聚之地水势湍急,尤其是在夏季汛期更是严重,经常会发生翻船事件,因此海通禅师为了“普度众生”,希望建造一座大佛像,用来“镇压”水势。其实现在来看是可以理解的,唐朝时期还是重佛的。据说,在大佛建成之后,这个地方没有再发生过翻船伤亡事件,这一点上我先持保留态度。

传言中有记载乐山大佛共有四次闭眼,分别发生在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因此有人把它们之间联系到一起,但其实反着想一下乐山大佛1200年的历史上就这四年经历的大事件吗?2008年乐山大佛闭眼了吗?今年乐山大佛闭眼了吗?

针对乐山大佛的闭眼事件在民间流传很广,因此有关部门也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其实可想而知但又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

乐山市本来就是一个工业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候没有保护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快速的发展工业,也导致气体污染比较严重。最后也引起了酸雨的发生,乐山大佛眼睛上的涂料逐渐的脱落,最后就剩下非常窄的一条涂料,看上去就像是眼睛闭上了一样。

很多人的想法都是美好的,希望大佛有灵性可以显灵悲悯众生,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因此说为了让乐山大佛不再闭眼和流泪,那么就好好保护环境,同时定期的进行修缮。

所以说乐山大佛闭眼事件不要过分解读,有信仰是好事情,因为它会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但是过犹不及就不好了。

优质答案2:

据相关史料记载,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集处,此处水势湍急,每年夏天水势更是凶猛,此处经常发生船毁人亡事件。

唐朝开元初年,海通和尚立志修建乐山大佛,其意欲仰仗佛祖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海通和尚奔走各方募集钱财,佛像动工后当地官员一度向海通索要经费,海通为保修建乐山大佛的资金“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官吏大惊、奔走祈悔。

乐山大佛修到肩部之时海通和尚圆寂而去,工程一度停滞,后朝廷拨款修建,历经90年,乐山大佛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终于建成,建成后乐山的水势还真就没那么汹涌了。

乐山大佛确实闭过四次眼。

1962年,我国闹饥荒,全国人民苦不堪言,乐山大佛闭了一次眼,很多人称乐山大佛不忍看人间疾苦。

1963年,饥荒未去,南方又遇洪灾,人民苦上加苦,乐山大佛又闭了一次眼,当然,这一次人们依然觉得乐山大佛是在闭眼为人民祈福。

1976年,我们的伟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相继去世,后面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乐山大佛又一次闭上了眼睛,大家自然而然地认为乐山大佛是因为难过才闭上的双眼。

2000年,乐山大佛又一次闭上了眼,但这一年我国发生的大事多是好事,加入WTO,申奥成功,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次大家觉得乐山大佛是因为高兴而闭上了眼睛。

超自然的现象往往都可以用科学去解释,在研究了一番后,相关专家得出了结论,随着四川工业发展进程的推进,乐山周边建起了很多工厂,在一段时间里工厂是酸雨的根源,酸雨腐蚀了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眼睛部位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污垢,看起来就像是乐山大佛闭上了双眼。

对于专家的说法,很多人将信将疑,毕竟1962年和1963年乐山周边还没有什么工厂,1962年政府也曾修缮过乐山大佛,最主要的是,乐山大佛每次闭眼的时间点都和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点相吻合。

对于专家的解释,我不予置评,如今距离乐山大佛最近一次闭眼已经过去了20年,这期间乐山大佛没有再闭过眼,倘若乐山大佛在一次闭眼,我相信相关专家定然会给出更好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海通大师在官员前来索要钱款时挖下了自己的双眼,海通大师失去了眼睛,乐山大佛闭了四次眼了,莫非…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二、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优质答案1:

近年来关于乐山大佛“闭眼流泪”的报道并不少见,这也为这尊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乐山大佛并不是唐德宗修建的,他是从唐玄宗时期就开始修建,此后历经90余年的时间,到了唐德宗时期才修建完工。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的交汇处,此处水势情况复杂,唐朝时期经常发生沉船事故。乐山大佛修建的初衷并不是当作旅游景点,而正是为了避免沉船事故的发生。当时的人认为在这三江交汇处修建一尊大佛,可以镇住江水,避免沉船事故发生。

古人有这样的观念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的,当时的人普遍比较迷信,因此会有这样的想法。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大佛能镇水这样的说法很多人未必会相信。不过,巧合的是自从大佛落成后,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了。因此很多人更加相信是大佛显灵啦。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一点,乐山大佛外形看起来是一般的佛,但实际上是一尊弥勒佛。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形象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名为契此的布袋和尚,被世人认为是弥勒佛转世。这位布袋和尚正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在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就以他的形象作为弥勒佛的形象。而在五代十国之前,包括唐代在内,弥勒佛还是古佛的形象。

乐山大佛只是一尊弥勒佛的石像,那么为何会多次出现“闭眼流泪”的现象呢?

佛像并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自然是不会闭眼流泪的。但是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乐山大佛至少在1962年,1963年以及1976年等年份出现了所谓的“闭眼流泪”现象。这个问题曾经也引起了当代科学家们的兴趣。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乐山大佛闭眼流泪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原来唐朝在建造这尊乐山大佛的时候,为了防止雨水对佛像的损坏,曾经在大佛的眼耳中设计了一套排水系统。所谓的大佛流泪,其实就是佛像在排水而已。

而大佛闭眼现象的原因则要从当地的环境变化说起。近代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破坏。乐山大佛所在的地区情况也不例外。工业废气被排到大气中,最终导致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使土壤酸化,而且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像表面的水泥涂料等物质。

乐山大佛的黑眼珠是用黑色涂料涂成的,这种黑色涂料在遇到双鱼的时候会被腐蚀溶解掉,所以大佛看起来就像是闭着眼睛的。这就是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

优质答案2:

先说一下民间津津乐道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详情,最近的一次是建国后,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大概是六二年,由于四川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被饿死的老百姓数十万计,在乐山大佛前的三江汇水面上漂浮了很多难民的尸体,乐山大佛实在不忍看到这人间惨剧,在那一天他痛苦的闭上眼睛,默然泪零。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这都是人间牵强附会的段子而已,咱们先看一张有关于乐山大佛最早的老照片吧,这是1909年6月一个来自于法国的旅行家谢阁兰拍摄的,此时的乐山大佛不但眼睛闭上了,而且五官也风化的十分模糊了,当时清政府正在对大佛进行修缮。然而还没等大佛修缮好,清政府已经在1911年的枪声中倒台了。

这张照片是民国修缮后的样子了,和现在的样貌有所差别,大佛的脸上就有人们所说的泪痕,其实造成这样因素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笔者实地探访过这里,据当地人讲最早以前大佛头部这里是有木制的顶子的,可以给遮风挡雨,但是随着改朝换代的动乱无人管理修缮,很早就已经腐烂掉了,大佛整个就暴露在外,这样每次下雨大佛的面部总会被大雨冲刷,时间长了就被风化了。看起来也有道道泪痕的效果。而且乐山大佛所在的山体,经笔者实际考察石质相对较软,容易被侵蚀,所以一旦长时间不加以修缮,佛像的五官就被风化模糊,从而造成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

(此图为1968年大佛修缮后老照片)

下面在发几张笔者于2017年拍摄的大佛,以馈各位朋友。

(谢谢观看)

三、乐山大佛是怎样建成的?

优质答案1:

提到四川,就会想到那”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世界最高的大佛:乐山大佛。

想要了解乐山大佛如何建造,首先要晓得为何想要开凿?这建造花了90年,是否有水份?

它就位于四川乐山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根据唐代《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此佛像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初年着手建造,历时90年,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建造完毕。

为何想要开凿高71米,气势恢宏的乐山大佛?

它最早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这位大师心系百姓,看到因江水泛滥,众多人流离失所,为了镇住“水妖”,海通和尚立志要开凿一尊大佛安稳民心,经过漫长的10年募捐后,又过了8年由大佛的头至胸部开凿出来,大佛的胸至膝部在由地方政府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组织完成,这段时间用了7年。由此之后“莲花座上及于膝”、“丹彩以章”、“金宝以严”整体上色等工程,也都由他继任主持建造完成,耗时约15年。

这些加起来也没90年呀?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频繁,即便在唐代也有著名的“安史之乱”,就足以让工程停工。再加上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资金筹措绝对是少不了的,这么大的动静皇帝肯定需要知晓,恩准后才能着手。实际上开凿大佛时间有30余年,地方主持开凿约22年,将近承担了3/4的工作量。资金方面,虽然有民间集资,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地方官员先后拿出自己积蓄、筹钱、以及动用地方财政的税金来建造完成的。

如今虽已过去一千多年,但是这尊坐东向西,肃穆慈祥的大佛,依旧坐在那里看尽岁月流逝,仍能保持初心。

全球旅行干货,懒人出行秘籍,海量贴心分享,这里是为你解忧:沐橙籽!

优质答案2:

谢谢邀请!我的回答很简单:唐开元初期公元七百一十三年,贵州僧人海通禅师云游至乐山!当看到三江之水汇于一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流湍急过往船只极易翻船造成人员落水伤亡,作为和尚当然怀有悲天悯人之情,于是萌发了依山修凿一尊佛像以此来镇水患,同时也有宣扬佛教文化的理念在里面!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便是乐山大佛最真实的写照!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佛像,和峨眉山一起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佛眼欲望三千里,岂容水患乱世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06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