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官渡之战 郭嘉干什么去了?郭嘉在官渡之战的时候给曹操出了什么主意

2023-03-09 15:39:31 621 0
奇闻观察室
公元191年的一天夜里,袁绍军营当中,郭嘉拉着辛评、郭图来到一个小帐篷,悄声对二人说道,“我准备离开袁绍,两位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辛、郭二人面面相觑,说道“袁公世家出身,雄踞冀州,乃当今天下诸侯中最有实力者,何以要离他而去呢?”郭嘉见二人不明就里,于是缓缓说道,“智慧的人懂得如何识别明主,看着有实力的人,不一定真有人君的气度。袁绍在形式上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其实并不懂得用人的玄机,爱谋略却又拿不定主意,当今乱世,想要以此守住基业怕是很难,更别提成就霸业了。”二人听了,沉思良久,拿不定主意。片刻之后,他们给郭嘉来了一个灵魂质问,“离开袁绍,我们去哪儿呢?”

郭嘉被问住了,无言以对,他自己也没想好,因为当时天下局势还不明朗,尚没有哪个有实力的诸侯显现出明主贤君的风范。曹操这会儿连稳定的地盘都没有,刘备还在流浪,而其他各路诸侯,根本入不了郭嘉的法眼。

就这样,郭嘉只好只身离开了河北袁绍,回到家乡颍川,以待天时。这一等,就是六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当时,曹操身边有一位颍川谋士叫戏志才,曹操非常器重他,但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就令荀彧在颍川当地再推荐一些能臣谋士。荀彧推荐了郭嘉,这样,等待了六年的郭奉孝,便真正出山了。什么叫看对眼了,曹操和郭嘉就是。两个人第一次见完面吃完饭聊完天之后,郭嘉走出曹操营帐,兴奋地说道,“真明主也”。曹操也对身边的人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官渡之战 郭嘉干什么去了?郭嘉在官渡之战的时候给曹操出了什么主意

彼此欣赏,互相成全,这或许就是最和谐的“君臣关系”吧!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战斗中,郭嘉发挥了三次关键作用。第一次是消除曹操的后顾之忧。官渡之战初期的形势是,袁绍已经击败了幽州公孙瓒,占据幽、冀、青、并四州,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曹操所在的中原许都乃四战之地,东边还有刘备在小沛,西边张绣,最要命的是南边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尤其是孙策,刚刚收服江东,英勇善战,能得人心,如果官渡之战爆发,最有可能从后方攻击曹操的就属孙策了。曹操及诸谋士对此都很忧虑。这时候,郭嘉对曹操说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其所诛灭的,都是江东本地的英雄豪杰,虽说据有百万之众,但他得罪的人也不少,且这个人依恃个人的勇武,往往不加防备。若有义士伏击,孙策必当殒命。以我观之,其必于匹夫之手。”

没过多久,孙策外出,一人策马来到长江边,果然被仇敌的门客所杀

由此,曹操便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对抗袁绍即可。第二次是,在军事焦灼时刻,做了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十胜十败轮”!当时的形势是,曹操与袁绍已经在官渡对峙了一年多,互有小的胜负,这些都还无关痛痒,最要命的是两方的消耗都很大,士卒焦躁疲惫,人心也开始动摇,曹操甚至想要退兵,他给荀彧写信说想退回许都,多亏了荀彧的劝阻才没有成行。可见当时的曹军的心理已经接近承受的极限。这时候,郭嘉在一次军事会议中,对众将领来了一番十胜十败的宏论,从个人能力、施政措施、胸襟气度、用人韬略等等方面分析了袁绍与曹操的优劣势。光是从郭嘉这段话来看,曹操简直能碾压袁绍。所以,此论一出,诸谋臣武将立即振奋起来,坚定了必胜的勇气与决心。这十胜十败在我们现在看来,其实挺虚的,如果站在袁绍一方来说,这个论调完全可以反着来,袁绍十胜曹操十败,只是袁绍账下没有如郭嘉一样的谋士来给众人说这些,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到位,将士们在心理上没有得到正向激励。这就是我们当下经常讲到的“务虚”。所谓的务虚,就是一个组织在处于某个关键时刻之际,其领导层能有人站出来做思想工作,稳定众人的军心,提升组织的意志力。如果能做好这样的务虚,其迸发出来的团队战斗力,可不是一般硬实力能比的。第三次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而收服袁绍的两个儿子。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抑郁而亡,曹操想趁机进军,一举荡平冀州。这时候,郭嘉却出来阻止了他。原来这个袁绍败亡之后,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却并没有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反而开始争权夺利。少子袁尚继位为大将军,统领残余部队,长子袁谭率少量残兵守黎阳。曹操渡河准备攻黎阳,郭嘉劝阻道,“袁谭、袁尚兄弟不和,又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士,不久他们兄弟两必然开始内斗。如果我们当下急攻,他们就有可能联合起来,形成稳固的同盟,而如果我们停止进攻,并且示好,他们兄弟二人必定互相进攻,到时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即可。”曹操依其计而行,果然没过多久,袁氏兄弟便兵戎相见,一死一逃,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而收取河北。从郭嘉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所出的这三个谋略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首先是十胜十败轮所产生的精神振奋作用,使我们明白,意志与意念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其次,如果一个人能深刻地洞察人性,能预感对手的心理变化趋势,使其自乱于内,这便是真正的强者。

一、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为何又用了七年才统一河北?

优质答案1:

官渡之战,是三国中最诡异与滑稽的战役!袁绍以最优势的兵力,最富裕的寄养,最充分的战争动员,最稳妥的战略战术,最佳的精神风貌,竟然以百分之八十部队哗变,输给曹操,非常耻辱地逃回冀州。

官渡之后,曹操大约用了七年时间,彻底灭掉北方袁氏!这个过程,并非有人认为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是曹操主动采用了郭嘉等谋士策略,与其硬战,不如巧取!同时,及时打造稳定的战争后方基地,构建帝国缔造的政治社会体制!

一、袁氏集团新败,实力不可小觑

袁绍拥有北方四州,官渡之战损失的是袁绍的十多万中央军,其他四州地方军,大约每州三万左右,却完整保留,而且装备精良,技战水平不低。外加各州拥有自有谋士,以及曹操坑杀官渡八万战俘的刺激,导致袁反曹情绪相当高涨!此时去攻打袁氏集团,相对来讲难度很大。两年后攻打邺城未果,就证明了这一点!避其锋芒,等待佳机!赤壁时期曹操,以及六出祁山的诸葛亮,都忘了这一点!

二、打胜仗,未必实力大增,还有运气

不要相信荀彧,或郭嘉关于官渡之战曹操必胜的预测!那是战争动员与鼓舞士气!决定曹操取得官渡胜利的决定因素,有几项是极富偶然性!

1、许攸背叛。许攸在上大学时,就紧跟袁绍,那时根本看不上曹操。许攸反叛,不仅带来了要袁绍老命的信息:乌巢存粮及兵力部署,以及敌方口令!关键是给了曹操极强的必胜信心!许攸的背叛,不仅曹操与袁绍想不到,估计许攸自己也想不到!假使审配不在大战之际要抓许攸全家,官渡之战不可能翻盘。证明了猪队友比神对手更可怕!

2、曹操玩命。许攸带来火烧乌巢计策,成为曹操眼中扭转乾坤的唯一!曹操以超个人极限的勇猛爆发,在前堵后追的危难时机,亲自上阵,槊劈淳于琼,冲破数倍自己兵力的防守,烧了乌巢,摧毁袁兵心理防线!如果淳于琼率一万五千人老老实实守乌巢山寨,而不是求功心切主动出塞进攻五千曹军,许攸的火烧乌巢,就谈不上是个计谋!

3、袁绍轻敌。诸多军事专家的必胜分析,不仅让曹营众臣做出勾结袁绍的错判,也让袁绍有“猫戏老鼠”的狂妄!他认为吃掉曹操,仅是时间问题!当得知乌巢失手,袁绍还不慌不张摆好十万口袋阵,专等曹操几千人入袋!假使,袁绍有点紧张,派出五万部队反包围火烧乌巢的曹操,历史改写是毋容置疑的!

赢了官渡,曹操未有高估自己的实力。深谙军事的曹操,试探性进攻冀州受挫后,并没有碍于面子,恼羞成怒,孤注一掷去死拼,而是采取迂回战略!装出无力进犯冀州的样子,给袁氏集团内部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白热化空间!等对方两败俱伤,与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期许相匹配时,一举击溃!

三、攘外必先安内

曹操从不担心自己的军队战力,最担心的是军队粮食。三国时期,军队之所以成为热门职业,而且职业素养特高,就是当兵吃粮饿不死!官渡之战胜负的焦点,就是军粮!正因如此,才有“火烧乌巢”导致袁兵大量投降的神奇效应!

官渡之战后,曹操依然面临着军粮匮乏,坑杀八万袁军俘虏,就是无粮养活所致!战争从来都是烧钱的!曹操必须腾出手来,开展大规模屯田活动,确保永久性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曹操拥有兖州、豫州、徐州、及直隶一部分,一直承受袁绍的干扰,无法正常治理!土匪与黄巾此起彼伏。官渡后,需要进行整肃与治理!将辖区内黄巾余毒,以及刘备等不臣,彻底清理!不仅稳定后方,更主要发挥后方支前功能!

官渡之战解决了北方军事压力,但南方的刘表蠢蠢欲动,东吴也不那么听话,以及西部马腾韩遂也觊觎中原!或许官渡之战时,他们认定袁绍横扫曹操,才抱以观望态度。曹操的逆袭,多少也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不解决后顾之忧,贸然北伐,极有可能陷入两难的境地!

曹操在花了近两年多时间,处理了上述问题。这时袁谭“不出所料”败于袁尚,向曹操求降,曹操借此北伐,一年统一河北,四年后彻底统一北方!袁绍统一冀幽青并,花了八年,只是打败公孙瓒,对境内黑山军及北方游牧,只是妥协,相比之下,曹操战争效率是高的!天下分九州,曹操花了七年取了袁氏四州,而剩下的扬州、荆州、益州,花了半生,都未谋定!

优质答案2:

袁绍基本盘太强,要不是死的早,偏偏两个儿子又互相不服各种内斗,老曹十年都统一不了河北

二、为什么郭嘉认为官渡之战曹操必胜?

优质答案1:

胜利了就有很多必然的联系了,同样的如果败了也有必然的认为

优质答案2:

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郭嘉都是从人心入手进行推测的,分析对手的心理活动和性格,来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行动,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对策。

当时曹操统一黄河南,袁绍统一黄河北。双方决战在所难免,而地点正是官渡。战争初期袁绍占尽优势,而后来被曹操逆袭取胜。

郭嘉分析袁绍的弱点,事实也相差无几。

袁绍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战略决策。

袁绍的优势是地广,粮足,兵多。劣势是军队战斗力不如曹操。所以袁绍的谋士都认为打持久战消耗战,而袁绍却主张速战速决,而曹操缺少粮草,决战对曹操有利。

2.战术运用。

官渡靠近许昌,运输方便。袁绍部队的补给线太长,供应不便,粮草耗光不容易运输。

3. 统帅对比。

袁绍反应迟钝,不听谋士劝谏,还挑起来谋士内斗,而且生性多疑,用人不当,是非不分。正因为如此,袁绍错用酒鬼淳于琼守粮草,还拘禁名士田丰和沮授,逼许攸投曹操泄露情报。

4.外交盟友。

战前,袁绍盟友只有刘备,而刘备遭受曹操攻打,袁绍又不发救兵。

5.突发事件。

许攸突然反水,泄露情报。曹操趁机大败袁绍。袁绍撤退,官渡之战结束。

综上所述,郭嘉对袁绍的分析差不多如此。袁绍强大之后就变得更加骄傲放纵,私心更重导致了这些失败。

优质答案3:

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公。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良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十胜十败论

在我看来,袁绍有十个战败的诱因,而您有十个战胜他的理由。因此袁绍虽然强,却不能把您怎么样。

一、袁绍繁琐的礼节太多;您顺应自然,不拘泥于繁文缛节,这是道胜于他。

二、袁绍以反叛汉室的动机出兵;而您则以复兴汉室的名义征战,这是义胜于他。

三、东汉的灭亡,主要就在于对下级管理的宽松。袁绍的管理制度就过于宽松,不能产生震慑力;而您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管理上胜于他。

四、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对所用之人也多有怀疑,重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表面看来平易简单,而内心明察秋毫,用人从不怀疑,不管亲疏远近,只要有才就大胆使用他,这是度量上胜过他。

五、袁绍善于思考却很难做决定,优柔寡断贻误战机;而您决策果断,执行高效,应变能力强,这是谋略胜过他。

六、袁绍世代公卿,喜欢用高谈阔论显示自己的高贵,因此投靠他的多为会吹捧装裱自己的人;而您诚心对待别人,不贪图虚荣,自己厉行节俭为下属做出表率,对待有功之人却从不吝啬,因此忠诚、正直、有远见、有真才实干的人都愿意投奔您,这是道德选择上胜过他。

七、袁绍对见到的饥寒之人非常怜悯,对看不到的却考虑不到;而您对于眼前的小事不拘小节,而在大事上却毫不疏忽,忧国忧民,对天下的饥寒贫民都施以恩惠,没有疏漏,因此声望远远超过袁绍,这是仁德上胜过他。

八、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四起惑乱视听;而您用道义教导下级,不让这种勾心斗角互相夺势的事情发生,这是您明智上胜过他。

九、袁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而您认为是对的事就以赏赐来推行它,错误的事就依法处罚来纠正它,这是管理文化上胜于他。

十、袁绍喜欢虚张声势,并不懂得兵法的要领;而您打仗可以以少胜多,用兵如神,我军士兵都信任您,敌人都惧怕您,这是武略上胜于他。

您有了这十个胜过袁绍的地方,击败袁绍就没什么可难的。

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郭嘉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中国兵法认为,国无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孙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经典。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思维优异,但是具体到实践中,却对敌我双方统帅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谋划。如果仅仅从人性的把握上,十胜论是比孙子兵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结果上看,郭嘉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国曹操阵营的郭嘉为曹操做了哪些贡献?

优质答案1:

郭嘉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精明果断,为曹操逐鹿中原有指导性作用。在曹操前期五大谋士当中全面战略性不如荀彧,应为第二。在吕布进占濮阳、兖州、徐州各地,常随曹操征战,及时提出有效方案,使曹操置不败之地。刘备投靠曹操,郭嘉劝曹操除掉,以绝后患,眼光有独到之处。其实荀彧也看得出,但他和刘备对上了暗号,同为大汉联盟。官渡之战十败十胜论是荀彧提出来的,荀彧站起来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就像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坚定了曹操的信心。要不是袁绍内部谋士内讧,袁绍谋而不断,曹操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袁绍死后,郭嘉建议曹操不要紧逼河北,让袁氏兄弟争位自乱,急攻他们会联合抵抗,达不到效果。果然袁谭袁尚相自残杀,曹操大军以逸待劳,轻松地平定了河北。袁谭袁尚逃到了辽东,曹操要追杀,郭嘉说,公若追杀,袁氏兄弟及辽东共同抵抗,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在此休养,不出半月,辽东方面会将二袁人头送到,果不其然。。。郭嘉还随曹操北征乌桓,气候环境相当艰苦,曹操使用著名的望梅止渴法,激励将士克服重重困难,平定乌桓,班师而回,郭嘉在回程路上就病倒了,因长期生活放荡,作战生活无规律,回邺城就病逝了,曹操非常悲痛,天不寿于英才。

优质答案2:

军师祭酒郭嘉对于曹操的贡献主要功绩:

成“十胜十败”说让曹操下决心和袁绍正面作战;对刘备不杀不纵的软禁策略(可惜曹操只听了一半);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吕布;兵贵神速轻骑定辽东;分析诸侯大势无不言中,甚至包括孙策遇刺的神预判。

从以上功绩中我们看到,郭嘉给予曹操的多是些战略方向的建议和坚定信念的鼓励!这就符合作为主官的首席谋士应该有的智慧。

他没有具体的战术上的谋略,也没有用人方面的建议,实话实说!具体到仗该怎么打,派谁去打,派多少人打这些问题,不是郭嘉的范畴!这方面郭嘉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记得我在回答《头条》问答关于曹操的谋士们谁的贡献最大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荀攸。对于军事方面的贡献,郭嘉比不了荀攸!因为,荀攸才是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这方面,郭嘉不如荀攸!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21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