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耶路撒冷三千年》,说实话,读得蛮辛苦的。
整体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座城市的编年史。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的崛起,到21世纪约旦河两岸的不安定,洋洋洒洒几千年用一本书进行完整的梳理并不容易。贯穿始终的是宗教:犹太教众独占1000年,基督徒占领约400年,以及伊斯兰教徒独占1300年。漫长的时间轴,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用一本书概括显然太浓缩,这是这本书不容易读的首要原因。
其次,对一个没有去过耶路撒冷,特别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东方人来说,耶路撒冷的故事离我们太远了。以我个人为例,我对耶路撒冷的了解之前仅限于通过影视剧、书籍或媒体渠道,只能说知道一些,但很难有真实感受。不仅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一个地方的感情,更难理解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特别是宗教狂热者) 等带给一个人、一个地方的影响与深层感受。
另外,信息量太大。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城市像耶路撒冷一般,从古至今,始终充斥着复杂与热闹。这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充满了无数屠杀与血腥的暴力场,是无数人生时的精神寄托与死后的灵魂安放地,更是人、神、政治、地缘等相互依赖,却又各自分离的修罗场。而且,这里其实不止三个宗教,还有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拉丁人、埃塞俄比亚人…还有努赛贝家族、朱达家族、安萨里家族和谢哈比家族等等。就像书中提到的巴勒斯坦著名历史学家纳兹米.朱贝Nazmi al Jubeh所说:“ 在耶路撒冷,不要问我真相的历史…”。这里每一个平时谦逊的,有礼貌的人,都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被历史积累的憎恨所左右~~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是西蒙·蒙蒂菲奥里,来自著名的蒙蒂菲奥里家族,他的爷爷摩西·蒙蒂菲奥里Moses Haim Montefiore爵士,对耶路撒冷以及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说都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建造了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并曾捐赠大笔资金以促进黎凡特犹太社区的工业、商业、经济、教育和健康发展。这样的家庭背景,让西蒙·蒙蒂菲奥里从小就接触关于耶路撒冷的一切,并多次拜访耶路撒冷,这些都成为他能够掌控并解构此书的优势和资本。
虽说是编年史,但是书中也贯穿很多历史奇闻轶事,读起来并不枯涩。自2011年出版以来,它就得到《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以及基辛格、克林顿等政治名人的竞相赞誉与推荐,是一本了解犹太人历史,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渊源,了解中东地区文化、政治的权威可读性极高的书籍。
没有去过耶路撒冷,成为读这本书最大的遗憾…或者有一天,当我们拜访过耶路撒冷,我们才敢说,自己读明白了这本书。
一、以往过年,你都听到过什么奇闻轶事?
优质答案1:
本地没有取消放鞭炮时,一社会人拿着自制土枪在凌晨钟声敲响的时候闯进仇家家里,几枪灭门,几天后才发现,当时很轰动。
优质答案2:
就那么点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更多都是为了下一代而过,很多朋友同学不远万里回家,相聚甚少,匆匆而回,是没有办法,也有很多无奈,是恋恋不舍也有很多留恋。买票难,开车累,费用大,假期短,孩子小,种种条件制约着回家过年真的好难……
优质答案3:
以前春节晚上过十二点吃过饺子弟兄几个组织一起去老辈人家里磕头,叫“辞岁”,意思是从今天开始又长了一岁。
二、什么是故事?
优质答案1:
我来回答:
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讲给人听,拿给人看。但这还不够,还得要人家愿意听、愿意看才行。怎样才能让人家愿意听愿意看呢?我想不外有三:一是有个好主题,总得让听众读者品咂点什么吧;二是有个好文笔或好口才,主题好也要写的美奂讲的精彩才行;三是要有个好载体,不然也是留不下、看不到、听不见。
我写“开心故事会”固然也有几篇好的,符合上述三点特性,但大多数只是沾了有头条这个好载体的光,连我自己都觉得鄙陋牵强,可你竟还要拿来污耳秽眼。意欲何为呢?
其实,尽管它们上不了大雅的台面,但它们却是一位老兵在即将脱军装离军营前坚守的真情写照,是老兵排解压力履职尽责的心路历程,更是老兵勇敢和坚韧的完美体现!
就单篇而言,它们的确丑陋不堪,但您要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再看,您则一定会发现它们丑则丑矣,却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是不是有点像榴莲?
哈哈哈,王婆卖瓜而已。
优质答案2:
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大体来说,都是情节生动,有教育意义,能够让人口述,世代相传的事件,故事的主题都是传递正能量的。例如,《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传递孝道的,“彩衣”、“怀橘”这两个故事往往被许多诗人引用。
故事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谓无巧不成书,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由于时间、地点、原因等出现了与自然规律的巧合,有如神一样的安排,往往为人们津津乐道,于是流传开来,成为口口相传的故事。如“朱元璋送锅的故事”,说朱元璋在未成大事前,连饭都吃不饱。有一天夜里偷一头牛杀了,又到别人家里偷拿一口锅煮牛肉。用完后送锅回去时,天已经亮了。朱元璋怕人发现偷锅的事,就说:“天能再黑一会就好了。”说完天真的黑下来,朱元璋顺利地把锅送回去了。但是,在自然规律中,天在黎明时分,就是黑一会。于是,人们都说,这种现象就是朱元璋留下的。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
故事的创作,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当然,为了教育后人的需要,有的故事是虚构的,有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不论是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其内涵都要传递一种美好的信息。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