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军事能力在《兵法注》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说曹操是三国头号军事家,想必没有太大的争议。刘备和孙权在军事上确实要比曹操矮一头,在乱世当中成就大事,军事能力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论什么时代,枪杆子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在错误政治的指导下,是不可能有战略的军事胜利的。
在政治方面,曹操同样可以被称为三国的number one。曹操的政治眼光非常毒辣,料人料事都一针见血,大致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拒绝冀州刺史王芬谋废汉灵帝的企图。王芬打算趁刘宏北巡寻找机会拿下刘宏另立皇帝。曹操擅长政治分析,当年霍光废刘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刘贺在朝廷没有自己的权力,霍光是汉武帝钦点的顾命大臣,执政十几年,权力基础雄厚,废掉刘贺不过一句话。但汉灵帝在位十余年,权利基础雄厚,远非刘贺可比。再者,王芬从来没有执政朝廷的经历,他在朝廷的政治就跟机几乎为零,就算王芬拿掉刘宏,另立新君,朝廷方面未必买账,如果朝廷打着汉灵帝的旗号勤王。王芬凭一己之力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后来汉灵帝改变了北巡计划,王芬的企图失败,不久畏罪自杀,幸亏曹操没有跳进王芬的粪坑,以当时曹操的势力,刘红干掉曹操易如反掌。人生虽然很漫长,但决定人生成败的往往就那几步关键选择。可以骂错人,但千万别站错队,否则一切归零。
第二,汉灵帝死后立何进为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乱政的宦官,准备调以董卓为代表的地方藩镇势力入京,曹操认为搞掉几个太监,京师的兵就够了,何必引外兵来掺和,结果事态发展也如曹操所料,董卓进京后,果然暴虐好杀,废掉刘辩,京师大乱,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大幕。
第三,董卓得知之后,很欣赏他的才干,想让曹操留在他身边做马仔,曹操这等级别的人物怎么可能跟董卓做小弟?在曹操看来,董卓只是个乱世,草头王不可能成大事。为了不给董卓当倒霉鬼,曹操连夜逃出了董卓的魔爪,如果曹操跟了董卓,即使后来董卓死后,曹操可以单独拿出一票人马,但名声已臭。曹操才不会做这种傻事。
第四,也是影响三国历史上最痛大的决定,迎还汉献帝奉天子以讨不臣。汉献帝刘协虽然从一开始就是个傀儡,但他的正统地位确实是全天下全都承认的,真正的金字招牌。虽然曹操在是否迎还汉献帝,有过犹豫,是荀彧苦劝才最终成型,但首肯的毕竟是曹操。看了看后来袁绍因错过迎还汉献帝头撞南墙,就知道汉献帝的政治作用有多大了。
要说曹操在政治上的败笔也不是没有,建安19年,曹操是杀伏皇后及两个皇子,就是他一生的污点。曹操可以杀伏完,但伏皇后和两个皇子的身份太特殊,岂能说杀就杀?曹操对皇室痛下杀手招来了刘备狂风暴雨般的怒骂,比较被动。
一:刘贺和刘邦什么关系
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二:刘贺和刘彻什么关系
随着海昏侯墓地的发掘,西汉废帝刘贺成为街头巷议的人物。在汉朝,知名度最高的皇帝莫过于汉高祖与汉武帝了,那么刘贺与刘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答案为爷孙关系,刘贺的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刘髆的母亲大名鼎鼎,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的兄弟也是汉武帝手下的大将,贰师将军李广利,当年汉武帝就派他远征大宛,夺取汗血宝马。虽然母亲深受武帝宠爱,但昌邑王就是昌邑王,没能成为太子,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刘髆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去世了。登基的是他的幼弟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又过了十三年,二十出头的昭帝驾崩了,没有子嗣,霍光立刘贺为帝,但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就被废黜了。宣帝即位后,刘贺在南方的海昏聊度余生,直至生命的终结。
三:刘贺和刘病已什么关系
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叫做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为王翁须。其正式谥号为“孝宣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宣帝”。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刘病已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卫太子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史皇孙刘进、母亲王翁须均因此事被杀,而刚刚出生数月的刘病已也被投入大牢。由于刘病已当时还是个婴儿,廷尉监丙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赵征卿与胡组做他的乳母,暂时免除二人刑罚。
巫蛊之狱连年不决,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丙吉据门不纳使者,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后遇大赦,刘病已遇赦出狱,结束了五年的牢狱生涯。
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无嗣,大司马霍光拥立的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在即位的27天就被权臣霍光提请其外孙女上官皇太后废掉。
在确立继任人选时,时任光禄大夫的丙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元平元年秋七月庚申(前74年9月10日),刘病已入宫见上官太后,被封为阳武侯,同日登基为皇帝,承嗣汉昭帝,隔年改元本始。
汉宣帝曾生长于民间,还是平民时喜欢游侠,足迹遍布于三辅,因此,深知吏治的重要性。五日一听事,对官吏观其言,察其行,考试功能。要求官吏尽职,要求郡国长官管教和督促地方官吏,不能让他们失职。
与汉武帝劳民伤财式的连番对匈奴发动战争的方式不同,汉宣帝对匈奴的战争采用了更多的持巧,军事、政治、经济多管齐下。
宣帝即位之初,汉与乌孙为了反抗匈奴侵扰,相约分头出兵击匈奴,匈奴无力抵抗而逃,损失很重。后来匈奴又遭乌孙、乌桓、丁零等族袭击,加之大雪成灾,力量大大削弱,故欲与汉和亲。
于是汉边境“少事”。宣帝亲政时,正是匈奴内乱外患的时候,无力侵扰汉境。为了减少对匈奴边防驻军的压力,汉宣帝下令减少军屯。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匈奴内乱,出现了五个单于,各派多争取与汉和亲,或来投靠汉朝。汉为了自身的安宁,也积极应付。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来降,汉封其为归德靖侯。
四:刘贺和刘备的关系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封刘谌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五:刘恒和刘贺什么关系
江西汉废帝刘贺高祖父汉文帝刘恒墓出土,墓穴金银珠宝不及刘贺!令人称奇的是,刘恒墓的实际位置“白鹿原凤凰嘴”因这次考古而改写。我们应该看过陈忠实的白鹿原,从陈忠实的小说中,我们似乎也嗅出白鹿原的不一般,因为他就是汉文帝霸陵所在地。都知道汉文帝墓名为“霸陵”,但“霸陵”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千古之谜。因为,在白鹿原的凤凰嘴,没汉墓群,所以今天,谜底终于揭开。从元代开始,都认为是白鹿原的凤凰嘴,而此次专家论证霸陵在白鹿原江村,也称江村大墓。从凤凰嘴到江村大墓2100米,江村大墓距窦皇后墓800米。
笔者曾参观汉废帝刘贺墓出土的文物,有玉印代表刘贺身份。而,江村大墓暂时没有透露是否发现刘恒的印章。考古非常严谨,汉废帝刘贺墓出土后,虽然大部分专家认为是刘贺墓,直到开棺椁后才确认,当时内棺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遗骸下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整齐排列着多组金饼,遗骸存股骨的上半截,接近盆骨的一段。在遗骸腰部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刘贺”名字的玉印。这枚墓主随身携带的私印,是确认刘贺的最重要证据。只是,判定墓主人身份,也不一定要印章,比如曹操的高陵也没有印章,对吧?
刘贺印章
汉文帝刘恒墓发现,汉武帝刘彻与窦太后之间的隔阂就有了实证!帝王,也是普通人,刘彻没因窦太后是自己的奶奶而原谅她的强势。使得汉文帝刘恒没和窦太后这对相爱夫妻没能死后同穴。
按照辈分,江西的汉废帝刘贺是汉文帝刘恒的来孙(刘贺的爷爷是汉武帝刘彻,刘彻的爷爷就是汉文帝刘恒)。这两位帝王都非常奇葩,刘恒要比刘恒牛多了,因为刘贺墓下沉才没有发现,而刘恒墓仅距离其皇后窦姬、窦太后800米,竟然让大家找了上千年。刘恒依靠权臣周勃、陈平上位,而刘贺被霍光给废了,流放到南昌做海昏侯。刘恒墓没什么金银财宝,而刘贺墓是金山银山。刘贺因为不学无术,只能喜欢钱,早早去世;而刘恒活到了46岁,依然想着在地下工作。
刘贺公元前59年去世,刘恒公元前157年去世。相距不到100年,西汉王朝,到了刘贺时期,已经相当地富裕,要不然这刘贺也不能如此爱财如命,估计是他高祖父刘恒给他积累了财富,这样让刘贺从小着迷于金银财宝。笔者注意到,刘恒之所以能成为西汉第三位帝王,不完全是周勃和陈平的支持,还与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他的母亲薄姬,另一个是他的妻子窦姬(窦太后)。吕后,没有为难刘恒,是因为其母主动去了藩地,可是呢,吕后还是不放心。
吕雉安排了自己的心腹窦姬去监视刘恒,却不料,窦姬死心塌地爱上了刘恒。
窦姬一开始是吕后身边的丫鬟,伺候吕雉。看过汉武大帝的人都应该对窦太后有印象,她的风格其实和吕雉差不多,也非常强势,可是这强势的女人,她和刘恒仅生了一对儿女,但是儿子刘启为汉景帝,窦太后在刘恒面前就非常乖巧,不像吕雉在刘邦面前那么专横,可见网红级帝王刘恒的魅力,这不是其来孙刘贺能相比的。史书记载,窦太后公元前135年去世后(守寡22年),其孙汉武帝刘彻将其与祖父刘恒合葬于霸陵。然而,并没有真正的合葬,考古发现窦太后与其夫刘恒墓相距800米,从这点可以判断,汉武帝刘彻对这个奶奶并不是很喜欢,怀恨在心。
汉废帝刘贺高祖父汉文帝刘恒墓出土,网红级帝王刘恒比来孙汉废帝刘贺牛。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发现汉文帝霸陵。这个考古大发现,对一段历史进行了纠错:粉丝们祭拜了千百年的汉文帝霸陵,原来大家都找错了地点。
刘贺墓金饼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三位皇帝 ,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魏豹叛汉失败,薄姬成了俘虏,在宫里干粗活,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不得宠幸。大家都知道,吕后在刘邦去世后专政,对刘如意母子和其他兄弟展开杀戮,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共害死了四个,直接导致汉惠帝刘盈含恨离世。刘盈去世,吕后又找来了两个来路不明的小孩做傀儡,遭来大臣的不满。
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诛杀吕氏势力,迎回刘邦和薄姬生育的儿子刘恒,当时刘恒和母亲在山西的藩地太原,生活了15年。
由汉文帝刘恒有治国经验,回到未央宫后,他谦虚谨慎,得到了周勃、陈平等大臣的拥护,为开创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汉文帝以仁德修身、治民、理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国家社稷之福,同时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千古赞颂,所以也成就了自身之福。刘恒,享年46岁,在位23年,他在8岁的时候就离开长安,到了山西代国。公元前180年,其实还有一个刘长,他的情况和刘恒一样,母亲赵姬是赵王张敖的妾,不过他血统存在不纯的问题。另外,刘长也是吕后养大,这样刘恒成了最合适的继任者。
据说史料记载,刘长是赵姬所生,他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张敖为了拍刘邦的马屁,把赵姬献给刘邦,结果据说这一次因缘际会之下,赵姬就有了身孕。张敖因为部下陷害刘邦受到牵连,刘邦不理会赵姬求情处死了张敖,为此赵姬抛下出生不久的刘长自尽。刘邦认为自己过分了,就把刘长给吕后抚养,刘长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来历,既不敢埋怨刘邦,也拿当年不出力营救母亲的吕后没办法,最后只能找到倒霉的审食其报仇,带着人以拜会审食其的名字直接上门,把这个堂堂的国家侯爵当场给干掉了。
刘长的报复心理使得大臣们舍近求远,将刘恒迎到长安。
从元代开始,一直以来刘恒的霸陵都被误认为在白鹿原“凤凰嘴”,可是“凤凰嘴”这座千百年来被认为是一座帝王陵墓的山坡,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墓葬。基于这个原因,考古学家一直就存在的疑问展开研究。19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对霸陵地进行了考古调查与测量,为此后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霸陵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2006—200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出土的筒瓦及瓦当组合
注意到,此处出土的霸陵,确认为汉文帝墓的原因是墓穴的等级,和随葬品。考古人员介绍,刘恒活在大汉朝,平生非常节俭,忧国忧民,堪称历史上“网红级”帝王,也备受后世粉丝们爱戴,称得上最节俭的皇帝之一。《史记》中记述了他的临终遗嘱,“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说,“我们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
这也印证了文帝临终前的遗诏:‘皆以瓦器,不得以银铜锡为饰……’。汉文帝勤政,活着兢兢业业、死后还继续“老骥伏枥”……在墓穴中发现了很多陶俑,类似于秦始皇墓,不过这些陶俑要精致很多,甚至能分辨出男女性别。由于时间长,陶俑上的丝麻制腐烂,这样大家看到的就是裸露的陶俑。另外,墓穴中有“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廥印”、“器府”、“车府”等明器官印。墓道平面为“亞”字形,这种墓葬形式一般均为皇帝或皇后级别的顶级贵族使用。像刘邦的父亲太上皇、汉文帝之母薄太后、汉昭帝之母钩弋夫人等,因为其生前或死后被尊为“皇”、“后”,其墓葬也是“亞”字形。
当时只有皇帝、皇后或相当于其地位的人,才能使用“亞”字形墓葬。白鹿原江村大墓四周的外藏坑,无论从其数量、分布形式、规模尺寸、形制结构、文物内涵等诸多方面,都与汉景帝陵高度一致,特别是其中也出土了多枚官印。这些外藏坑也应当是模拟官署的机构。考古人员说。古代帝王,都有去世后也不休息的习惯,他们把官署机构搬到地下,还想继续亲力亲为。陶俑的数量,以及凤凰嘴霸凌周围没有墓葬的原因,考古人员确认白鹿原江村大墓为刘恒霸凌实际所在地,凤凰山的大概率为衣冠冢。
刘恒是一个勤政节俭的帝王,他的陪葬品虽然没有汉废帝刘贺多,但是等级肯定比一般的王侯墓高,不大可能没陪葬品和车马坑,一直有霸凌是否在凤凰嘴的争论,随着江村大墓的发现,考古学家对祭拜了千百年的汉文帝霸陵纠错。霸陵的出土应该是21世纪考古的重大发现。我们江西的汉废帝刘贺是西汉第九位皇帝,为刘恒的来孙。作为江西人,我们对汉废帝刘贺高祖父汉文帝刘恒墓应该感兴趣哦。
部分图片版权归原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