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江雪
小庄,自称庄氏正宗N代传人,祖籍宋国蒙邑庄子村庄子胡同。他常以此背景为傲,并随身携带庄子著作,空闲时习之。
一日,小庄再读《齐物论▪庄周梦蝶》,愈感思想深邃,气势恢宏。老祖宗远古一梦,竟思度出千年奇文。虽寥寥62字,却文哲兼备,流芳百世。神哉!
感叹之余,小庄驱车回故居老宅。晚上秉烛夜读,并宿板床之上,效仿古人风范。
夜半三更,抱书沉沉入睡。梦蝴蝶翩翩而至。栩栩然,蘧蘧然。宛如书中景象再现。
“梦主,寻我是求诗还是求文?”蝴蝶问道。
小庄本想说求优美诗文,以附风雅。但话到嘴边,又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谁还崇尚诗文?机会难得,机不可失。话语一转,就说:
“蝴蝶神仙,俺就先求点实惠的吧。”
“那就求官求财了。”
“嘿嘿……神仙多指教。”
蝴蝶笑而不语,就在空中优美起舞,瞬间划出两个七彩缤纷的大字:秋水。后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小庄醒后,反复念叨“秋水”二字,苦思解梦之策。后自感大彻大悟,随驾车匆匆而去。
他先到了县城的秋水路,遍寻一街两行林立商铺。看见一彩票销售点,倾尽手机和身上所带钱财,购买花花绿绿彩票一大包。几日后开奖,分文未中。
后寻见一小旅店:名曰秋水宾馆。开房住三日,未有所获。
接着又去了县城一高档小区:秋水新苑。经到物业仔细查询,获悉一组织部领导在此居住。就托人带重礼上门拜访。被告知:近期无调整提拔干部计划。
小庄苦思冥想,又发现城郊还有个以“秋水”命名的湖,就立即前往。他围湖巡游数圈,未见灵光之气。
小庄心肺焦躁,脱去外衣,跳湖中寻觅。结果因水性太差,再加上时值初冬,天冷水寒。未坚持些许,小庄就连呛湖水,几近溺亡。幸亏斑马救援队正在附近冬训,闻讯急忙赶来,奋力将其救出。并被120送至县医院治疗。
一周后,医生集体会诊,认为小庄因溺水造成的损伤已无大碍。但见其神情恍惚,言语异常,怀疑可能还患有精神类疾病。建议家人转至专科医院,继续观察诊疗。
小庄听后大怒。我一正常之人,岂能关进精神病院?严辞拒之。
医生出于道德良知,不厌其烦,耐心劝导。并推荐省内外一流的专科医院供其选择。
小庄不屑地瞥了一眼,看见一家叫“秋水潭”的精神病院名列其中。即大笑不止。
“就是它了!就是它了!”不等医院转院车辆到达。小庄欢天喜地,狂奔而去。
创作时间:2021年12月4日
一、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优质答案1:
小时候上语文课,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每每总是落泪,这篇文笔并不独到,词藻并不华丽的文章,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把它称为“千古第一奇文”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读来,字里行间所展现的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思想依然是那么让人感动。那么这篇《出师表》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呢?要知道,在诸葛亮之前,各种文章比比皆是,人们为什么独爱《出师表》呢?我细细分析,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这篇文章真情流露,真实写出了诸葛亮为国操劳,忠君爱国的思想。这篇《出师表》,诸葛亮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心写。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愿意为了蜀汉复兴大业贡献全部身家的意愿,更写出了他自跟随刘备出道以来,无论是多么艰难困苦的境地,都没有放弃过,一心只为国家。
正因为是用心而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后主刘禅在读到出师表时,才会落泪不止。自古真情流露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而《出师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是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辞藻,构思上也不是特别精彩,但是文法上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特别是其中大量采用了四字排比句,对偶句,十分工整。
在三国时代,骈体文还没有大量的运用开来,所以这种写法读起来让人觉得十分有味道,这也使得《出师表》在当时的文坛是很有特色的一篇文章。
第三是这篇文章分析天下大势十分到位,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出师表》实际上是一篇表奏型文章,而表奏型文章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写,就会显得十分空泛。
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给刘后主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具体到刘禅应该怎么做,怎么用人,对刘禅治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可惜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后来辜负了诸葛亮的一片苦心,把个蜀国的大好江山生生给断送了。
《出师表》看起来好像是一篇有些平铺直叙的文字,但是由浅入深,由势入理,抒情和劝谏相结合,既不是死板的规劝,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请求。这样一篇劝文让任何一位皇帝看了,都会心服口服,并且愿意去执行,而不会认为是臣子在故意为难自己。
《出师表》一共有前后两篇,我们一直会拿出师表和前朝的一些劝文相比,例如和楚大夫屈原进行比较。屈原的文章就是十分直白的劝谏,语气相对生硬,虽然能表达自己的一片拳拳爱国之心,但是却忽视了高高在上的王的接受能力。
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则充满了直率坦诚的意味,表达了自己愿意和后主一起为国家复兴而努力的意愿,从而得到了后主的首肯。
总的来说,《出师表》真情动人,入情入理,说它是“千古第一奇文”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优质答案2:
各位只要大致地了解三国的历史,想必都不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传世经典《出师表》感到陌生。
诸葛丞相在军事与政治上的深谋远略和高超心智,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这样一篇几乎纯以议论和叙事为主、仅仅只是间或穿插了一些抒情性语段的寻常表奏文章,凭什么有资格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出师表》的行文虽然确实没有华丽辞藻,也并无如何精巧的构思特点,但却也不是全然没有独到之处的。作为一篇奏章,《出师表》在叙事时多以以春秋笔法进行铺承言情,语言质朴平实,体现了率直真实的意向与情感。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到,这篇表章在许多地方都夹杂着骈体文的雏形特征,类似“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类四字排比短句,以及“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种结构相对工整的对偶句式,在骈体文尚未广泛运用的当时,是很具有特色的。
赏析这样一篇立意明确的表奏型文章,势必得结合其叙事的内容、当时的时代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多方面考虑。《出师表》的开头由分析具体的政治形势破题,详细细致地告诫后主时下悉心整肃朝政、励精图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表现了诸葛丞相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远见卓识和对于人才选用的独到见解。
接着,诸葛亮通过回忆自己生平事迹,重点强调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殷切立志以报先帝的忠诚,借以衬托出前文的谏言皆是忠谏,使后主刘禅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为下文阐述自己坚决北上伐魏的意向做好铺垫。
诸葛丞相从荆州隐居的山野受命出山开始,始终作为汉昭烈帝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之出谋划策、趋利避害,为蜀汉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从隆中对到联吴拒曹,到赤壁显功以及后来的汉中之战,最终完全实现了其在隆中对时对于蜀汉发展的长期规划,可以说丞相在蜀汉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不容忽视,而这也恰恰是他敢于直面劝谏后主的信心和资本来源之一。
我们有时会拿《陈情表》与丞相的这篇奏章作对比,一个劝谏,一个请辞,实则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李密作为蜀汉旧臣,不愿侍奉二主固然是时代社会大环境的道德要求,同时他也懂得在时局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三思后行的必要性,不希望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下贸然出仕。
所以假借孝悌之名,巧言利用了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说辞,在表文中既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惭谢,也通过许多有关祖母刘的事例,抒发了要为祖母尽孝的人伦大义,用合情合理、感人肺腑的叙述方式说服武帝,以达到最终陈情的目的。
而同样的,在整个《出师表》表奏过程的布置中,丞相对于细节的把握亦不可谓不入微。
看似简单的平铺直叙,实则实现了从由势入理、由抒情到言志劝谏结构的环环相扣,既能够透彻详实地诠释蜀汉形势,以及国家对改革的迫切需要,也做到了表达平和婉转、娓娓道来,令后主这种居高位者易于接受,不会使刘禅感到过分的压力和产生抵触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符合一位忠实诚恳的老臣的身份和形象特点。
的确,《出师表》在文笔措辞并无太多独到之处。毕竟丞相“临表涕零”地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绝非只为了在文字辞藻这些务虚的方面炫技,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追先帝之殊遇以报之于陛下”,想要在毅然出师伐魏的临别之际,恳切地向后主奏告自己北定中原的坚定志向,告诫刘禅能够借以度过时下“危急存亡之秋”的肺腑良策。
所以清代的丘维屏曾评价说:
“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诸葛丞相的这篇加上后来的一共两封出师表,没有落魄被黜的楚大夫屈原的那种幽微诡谲,而是直率坦诚地规勉后主一同担负起兴复汉室的重任,它们所表达的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是可以互通的。
真情真意,最为动人,称其为“千古第一奇文”并无不妥。二、闹书荒,有什么不是按照既定套路的古言小说推荐?
优质答案1:
贼道三痴的书都不错
优质答案2:
现在确实有很多小说套路都差不多,剧情更是雷同,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但是我知道很多厉害的大神,不按套路出牌的古言小说作者。我个人首推尤四姐,她的小说除了稍微有点毁三观,其余剧情啊,文笔啊等等都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今天我主要推荐一个古言作者,狂上加狂。
重量级推荐 书评经典古言甜宠小说《为奴》师徒文 青梅竹马文
这是阿阮发布的第78篇推文。阿阮之前四天没更新,是因为一直在看一本超级好看的小说。就是为奴写的《狂上加狂》。不不,错了,是狂上加狂写的《为奴》。
实在是好看得让阿阮语无伦次了。
这本书是一个小仙女私信给阿阮发的四本之一,阿阮都看了一下开头,觉得《为奴》比较出挑。前两天书荒,正好看了这本,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本书跟《玉氏春秋》一样,是战国背景。涉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男主角是历史上著名的鬼谷子王诩(话说那么多作者喜欢用不常见的字,男主角这个名字音同许)。仙风道骨,俊美非常,能控制各国,权谋天下,无所不能。
但是在女主角面前可大叔可正太,可阴狠可纯情。
女主角是谷主莘子的女儿莘奴(话说这个字也是多音字,这个字在这里音同申)。男主角小时候落魄到谷里做下人。男女主角可算是青梅竹马,后来男主角王诩取代莘子,成为谷主,将莘奴贬为奴,强.占了莘奴。莘奴一直骂他是竖子。
王诩处处爱护莘奴,莘奴却战战兢兢,两个人仍然夜夜同睡。
莘奴和王诩的弟子孙伯出逃未果,被王诩抓回来,王诩在震怒和酒精的作用下,在莘奴的肩上烙下了一个诩字,莘奴沦为卑贱的奴隶。这件事也是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心结。后来很久,这件事都是王诩最大的黑点,各种安抚莘奴。
莘奴虽然为奴,却被当作主子供养,甚至有时候生病,都是王诩伺候她。被王诩称为刁奴,但是莘奴总想着离开这个可怕的男人。
王诩有很多后来超级有名的弟子,比如庞涓,孙膑,公孙豹,张仪,白圭等等。王诩破例收了四个女弟子,也都是各国贵女,其中包括莘奴。
王诩刚开始安排莘奴去弟子学院住,莘奴悲哀的想,自己要被王诩送给哪个国家的公子了。结果王诩是安排莘奴也去学习。莘奴学了当时被轻视的商道。
莘奴的同窗同学姬莹有一个灵鼻子,总能闻到莘奴刚刚与人欢AI过的味道,莘奴甚害怕。有一次姬莹无意中闻到师父身上有同样的味道。
王诩隐瞒了自己和莘奴的真实身份,后来真实暴露,王诩从前所有可恨的事情都成了理所当然,反而是莘奴对不起王诩。
王诩的未婚妻,秦国贵女赢姬来寻王诩,莘奴烦躁之下,给王诩做了毒蘑菇汤,带着自己存下的纱织和金逃跑了。当时莘奴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孕。
中毒这件事是王诩唯一一次失察。莘奴终于脱离王诩的控制,恢复了自己魏国贵女的真实身份。魏王得到自己爱女被王诩如此虐待,下重金悬赏捉拿了王诩。莘奴很久之后再见王诩,王诩竟血流满面的在囚车上,然后被下狱。
魏王爱女心切,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王诩肩上烙下了大大的奴字。阿阮看到这里简直难以置信,权倾天下的王诩竟然真的一下子卑贱了。魏王贬王诩入莘奴府为奴。
两个人的身份来了个大颠倒,莘奴心里快慰,阿阮看到这里也觉得很激动,期待虐男主。莘奴天天威胁要卖了王诩,把自己从前的屈辱都让王诩受一遍。
可是王诩成了一个刁奴,每天还是对莘奴动手动脚,莘奴发现自己好像离不开王诩,甚至希望他来跟自己SHUI。
故事接下来发展,果然一切都在王诩操控之中,王诩称为阶下囚受屈辱,全都是自己导演的,全是为了能接近莘奴,得到莘奴的心,甚至自己被烙字,也是为了莘奴心里平衡。
阿阮不好剧透太多。总之超级好看。
书里还有很多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比如邹忌,田忌,范蠡,西施等等。
配角姜云君和妫姜(阿阮科普时间到,女为这个字音同归)的故事也很好看。
这本书超级好看,我专门写了一篇推文:盘点小说《为奴》6个高甜片段 全程姨妈笑
=END=
我是阿阮,
看文二十年,
专治书荒。
愿有一本小说,
陪你度过灿烂的日子。
三、有哪几篇文章可以称得上千古奇文?
优质答案1:
古文不少,能称得上奇文的不多。
历史上能称作千古奇文的有《寒窑赋》、《钱本草》、《出师表》、《诫子书》等,一方面,文章确实有独到之处,另一方面当然也不排除后人的附会。我读过以上文章,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因为篇幅的问题,给大家主要推荐一下唐朝张说的《钱本草》。(全部家当)
张说将钱比作药材,以药材介绍的形式,用一两百字将钱的功用、利弊、积散之法、解释的恰到好处。
现在我们都知道钱的妙用,为追逐金钱绞尽脑汁,可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利弊,钱也如此。张说在七十岁时参破此道,奇文乃出。我们就算不认可,也当欣赏一下。
下面,我贴出原文,一起欣赏一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优质答案2: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是否可以算得上千古奇文呢?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