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拉康“镜像阶段”视域解读电影形象的主体生成——《美人鱼》电影再释
一、“镜像阶段”与他者
法国哲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与其提出的核心概念“他者”密不可分。“他者”(other)并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镜像,反而是自我的反应和投射。他认为,人们对自我主体的真正理解总是来源于“他者”镜像的映照,即我们通过他者来寻找自我、确立自我——自我即他者。他将镜像阶段分为两个时期:0-6个月大的婴儿和6-18个月大的婴儿。前者并不存在统一的意识,是“未分化”的“非主体”:“婴儿的经验是一种混乱,是一种形状未定的一团”[1];后者则开始产生意识,能够辨认“镜中我”,他指出,“他认出镜中的自己,感到欢喜,紧紧依偎着镜前抱着他的大人”。[2]拉康所言之的“镜像阶段”以婴儿的“自我异化”的终点。同样,在电影《美人鱼》中,身为企业家的“刘轩”无疑经历了成人意义中的“镜像阶段”:由被金钱遮蔽的“未分化”阶段,到受美人鱼“珊珊”真情打动的“自我辨认”阶段,到最终确立自我,与金钱和自我和解的“主体确立”阶段。
《美人鱼》中围绕着主角刘轩出现了许多“他者”形象,如代表着“真善美”的美人鱼“珊珊”、代表资本势力的四爷和郑总、代表金钱与极端势利的女企业家诺兰、代表宿敌的八哥和人鱼族、代表资本工具的廖先生(刘轩助理)……这些他者的并立给刘轩树立起不同的镜像,让刘轩在和镜像的比对中从“未分化”阶段开始,一步一步完成真正的“自我身份确认”。
二、从“未分化”到“自我辨认”
在美人鱼珊珊到来之前,刘轩虽然拥有世俗的一切成功要素,但其生活是残缺的,他丧失了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只是运用着商业头脑和资本力量去达成一个个目标,正如刘轩自己对美人鱼珊珊的表白:“我现在什么都拥有了,但是我很孤独。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懂我,除了你。”刘轩成了“单向度的人”: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3]。周围的镜像时刻提醒刘轩商业的残酷:商业派对处处暗藏算计、与诺兰“联姻”是为了联手抬高股价获取更大利益、为了填海造陆不惜破坏生态……如此的生活,也让刘轩在无休止的竞争中变得精明、冷酷。他周遭的镜像造成他单向度的视野,他的思想极端势利,如同提线木偶,禁锢 他的不止是金钱、名利、商战,还有刘轩自身的封闭的冷漠的心灵。
直到美人鱼珊珊的出现,刘轩才接触到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情感。从客观原因看,珊珊承担着人鱼族的仇恨,利用美人计勾引刘轩并将其杀死是必然的宿命(这也是情节发展的要求);但从主观情感上看,珊珊在和刘轩接触后不由自主地爱上他,为了救他甘愿背叛族人。这是一种来自它族的、纯洁的、不掺杂功利心的纯爱。刘轩从最开始因诺兰冷言嘲讽一气之下打电话给珊珊到不接受并误解珊珊,从被珊珊打动到爱上珊珊,不过一天时间。次日,他向珊珊略有强硬的告白也真正打动了珊珊。在这段时间里,刘轩感受到了纯粹的、无蔽的爱情,也在代表极端势利的诺兰和代表纯洁美好的珊珊之间(即互相比较的两个他者)做了选择。至此,刘轩被资本、势利遮蔽的未分化“本心”开始显现,他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爱情的意义,也从迷失于名利场逐渐过渡到一种澄明的、无蔽的存在状态。
三、从“自我辨认”到“自我确认”
当珊珊出现在刘轩面前时,他们只是对彼此萌发爱意,这份爱意还不够坚韧;但当刘轩最终被人鱼绑架并面临死亡威胁的重大时刻,珊珊为救刘轩而“背叛”族人,把八哥的触手砍断以让刘轩得以逃脱时,他们之间定下了生死契约:刘轩承诺关闭声呐以交还人鱼族净土,珊珊则帮助刘轩从人鱼族逃生。面临死亡威胁时,“作为这种可能性,死亡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悬临”[4]。刘轩面对死亡和震惊时许下的承诺,既是生死的承诺,也是爱情的承诺。
“不同于童话故事中的纯真和美好,创作者用近乎残酷的影像构筑了美人鱼所在的奇幻空间,这赋予了美人鱼族群的现实象征意义”[5]。在电影中,传统的童话式场景被现实主义下的景观所替代。刘轩目睹了美人鱼族群的逼仄栖息地:破碎的“海鲜酒家”灯牌、遍地的白色垃圾、肮脏发绿的池水、苟活艰辛的人鱼族……这些镜像与刘轩所在的上层社会形成刺眼的“他者”参差。对此,一方面刘轩感到了来自美人鱼珊珊的爱,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资本在横征暴敛时所携带的巨大破坏性:它以牺牲弱者生存为代价来生效。
由此,刘轩完成了镜像生成(也是自我主体生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他通过截然不同的“他者”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并作出重大决定:关停声呐并舍身营救美人鱼珊珊。当他身中数箭仍将珊珊拋回了大海里,并把自己所有资产捐给环保组织时,他完成了对自身主体的最终建构:自我异化,即用异化的方式真正确认自我:他选择了象征“真善美”的“他者”珊珊。
四、结语
在电影《美人鱼》中,富豪刘轩经过诸多“他者”的镜像映照后,从遇见珊珊之前的冷酷势利到遇见珊珊之后的善良包容,这个过程反映了镜像阶段下主角的逐步的改变和成长,更好的解释了“刘轩”行动变化的深层原因,也为我们在阐释和理解“刘轩”这一圆形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时提供了镜像视域的阐释视角。
[1] Lacan,J. Ecrits:A Selection, trans by Alan Sheridan, New York;W.W. Norton and Company Inc.,1977.
[2] Lacan,J. The Mirror Stage As Formative,W.W. Norton and Company Inc.,2010.
[3](德)郝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2014.
[5] 王旭文,以《美人鱼》为例评周星驰电影的空间建构[J].电影文学,2019.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