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钙的指标是多少钱_婴儿缺铁的指标是多少

2022-11-30 23:21:50 719 0
生活百科

婴儿钙的指标是多少钱。一般来说,婴儿每天需要补充400毫克的钙,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正常发育。如果宝宝缺钙,可能会出现软骨病,甚至影响智力发育。所以,长要注意给宝宝补钙。不过,有些食物是不能给宝宝吃的,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的钙元素,但是宝宝喝多了会引起便秘,所以妈妈最好不要给宝宝喝。2、豆腐。豆腐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不适合多吃。

一:婴儿贫血的指标是多少

宝宝正常血色素120g/L。少于120就是贫血

婴儿钙的指标是多少钱_婴儿缺铁的指标是多少

二:婴儿黄疸指标是多少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现代医学己经能够用照光、换血等方法早期降低太高的黄疸,也能早期诊断,所以现在发生核黄疸的机会已大为减少。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三:婴儿血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一、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HGB”,俗称“血色素”。1、没有贫血血红蛋白正常值:出生10天以内≥145g/L10天~3个月≥100g/L3个月-6岁≥110g/L6岁~14岁≥120g/L如果血红蛋白正常,提示宝宝没有贫血。2、铁储备不足血红蛋白正常,但存在以下情况,提示铁储备不足。A、平均红细胞容积(MCV)↓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建议:让宝宝适当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六个月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首选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已经添加到荤类食物阶段的宝宝,进食动物肝脏、血制品(如猪、鸡、鸭等都可以)1~2次/周。食物营养丰富,自然能满足铁的供给。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值偏低,并且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该病属于缺铁性贫血。治疗:需口服补铁剂,并且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4、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值偏低,同时平均红细胞容积(MCV)>100,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该病主要因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治疗:去除病因,多摄入肉类及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量。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二、C反应蛋白宝宝发热去医院,医生常建议化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缩写为“CRP”。1、C反应蛋白的特点C反应蛋白可在各种急性炎症、损伤等发作后,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因为它的半衰期短,病变好转又迅速降至正常。它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被认为是急性炎症反应时,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虽然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2、正常值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8mg/L3、临床意义通常,宝宝发热24小时以上,查血常规+CRP,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较为有意义。对于有些病情比较急重的宝宝,也可能刚发病就查血常规+CRP。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CRP轻度高于正常值。但CRP高于正常值的程度越高,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CRP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感染的严重程度,具体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4、要不要用抗生素严重细菌感染,是否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孩子的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化验结果来决定。有的孩子抵抗力强,不一定表现疾病症状,且精神反应等一般状态良好,可以暂时先观察。但如果孩子病情变化快,家长觉得不对劲,则须及时复查。通常,只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才考虑用抗生素。三、血小板血小板,缩写为“PLT”,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称为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若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引起生命危险。如果宝宝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家长应重视,在平时护理中,观察宝宝皮肤上,会不会出现用手压一下不褪色的皮疹,若出现应及时就诊。3、血小板增多宝宝在感冒、生病时,有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值范围。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待疾病好转后,血小板会自行降至正常值。但如果血小板计数>600×10^9/L,异常增多,则提示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的风险,应及时就诊,寻求对症治疗。四、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缩写为“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性疾病和外来物质。这里极易混淆。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则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下文介绍),一定要分清楚。1、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11、0~12、0)×10^9/L儿童(5、0~12、0 )×10^9/L成人(4、0~10、0)×10^9/L2、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大手术后、中毒和白血病等。3、白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五、白细胞分类计数上文已提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指的是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缩写为“DC”。具体到每一类,都有相应的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缩写为“E”A、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以及少数恶性病。B、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2、嗜碱性粒细胞,缩写为“B”A、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以及铅、锌中毒等。B、减少:无临床意义。3、淋巴细胞,缩写为“L”A、增多:多见于某些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B、减少:多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以及尿毒症等。4、单核细胞,缩写为“M”A、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B、减少:无临床意义。六、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缩写为“Rtc”。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有重要观察意义。1、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 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 2、0%~6、0%绝对值(144~336)×10^9/L2、网织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或肿瘤浸润、放/化疗等继发因素。七、嗜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嗜中性粒细胞

四:婴儿血项正常指标是多少

儿童血常规(CBC)也称之为血象,它不同于成人,参考值相对恒定。儿童的参考值会因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判断儿童血常规是否异常,必须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才行。

红细胞(RBC):出生时5、0—7、0×10¹²/L,后逐渐下降,到2—3个月时(早产儿会较早)为3、0×10¹²/L,出现生理性贫血现象。往后又会逐渐上升,到12岁时达成人水平(3、5—5、5×10¹²,成年男性会再高0、5左右)。

白细胞(WBC):刚出生时,15—20×10⁹/L。

出生后6—12小时,21—30×10⁹/L,后逐渐下降,到出生1周时平均为12、5×10⁹/L左右。

6月—2周岁时:12—10×10⁹/L左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3—7岁维持在10×10⁹/L左右。

8岁以后接近成人:4、0—10、0×10⁹/L。

中性粒细胞(N):刚出生时,65%左右,随着白细胞的下降而下降,到出生后4—6天时约为50%,到1—2岁时约为35%,后又逐渐上升,到4—6岁的又约为50%(与出生后4—6天相同)。7岁以后基本与成人相同,约为50—70%。

淋巴细胞(L):刚出生时约为30%,4—6天时约为50%,1—2岁时约为60%,4—6岁时约为50%,7岁以后基本与成人相同,约为20—40%。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感染或特殊状态下的应急反应等。

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1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