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1l等于多少ml?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喝的水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一般来说,100ml的水大概有1、5l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天喝的水水量是1、5l左右,如果是夏天,可能会更多一些,但是冬天就不一样了,因为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热水,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致体内的水分流失,从而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而且还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
前记:
疫情封控在家第一天,检查小女数学卷子发现一处古代容量单位错误,虽然从数学角度很容易改正,但说实话,我对古代容量单位也是很枉然,真是难为孩子们了。与其这样,不如趁现在有空深挖一下。
正规的考究,我是不会的,还是以感兴趣的诗文入手一通百度,把收罗到的资料剁碎了,按我自己的喜好重新烹饪,做成美食献给大家吧。
…………………分割线…………………
老杜(甫)说诗仙威武——“斗酒诗百篇”,喝了酒就诗兴大发。虽说诗词里的数字多是夸张,但用的单位还是靠谱的,遣词造句用得精准,否则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那么诗仙李白喝的一“斗酒”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古代的常用容量单位,从大到小主要有:石( dan)、斗、升、合( ge)。
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10合=1升,10升=1斗,10斗=1石。
不过,注意这里的【升】升可不是现在的“升”,古代一【升】=200毫升,而现在的1L=1000ml
也就是说,
1石=10斗=100升=1000合=20000毫升
1斗=10升=100合=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1合=20毫升
石( dan)和合( ge),前者大后者小,平时用的不多,最常用的是“斗”和“升”。
1“斗酒”=2000毫升=500毫升×4瓶,考虑唐代的酒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喝了五瓶啤酒,我们一般人就热血沸腾成话痨了,而诗人自然就诗兴大发了。
拓展一下,元代以前,古人都是用水、米和酒曲自然发酵酿成酒,度数很低,大约5度。再加上古代酒杯很小,女子也能喝上几十杯。比如南宋的李清照就好喝酒。
李白说“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诗仙不仅酒量大,更好酒,看到绿色的汉江水就以为是新醅的绿蚁酒。以江为酒,果然豪迈!那么绿蚁酒又是什么呢?
古时酒分“浊酒”和“绿酒”。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浊酒是酿造酒,难以过滤很纯,所以很浊。绿酒是因为粮食发酵后产生的液体呈绿色,再加上有些酒渣浮在上面犹如蚂蚁,所以诗文里常用“绿蚁”来称呼酒。
白居易给好友刘禹锡写信《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苏轼也说过“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这里的“斛( hu)”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在宋代1斛=5斗。在唐代前1斛=1石,斛和石是两个叫法,同一个容量。
虽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大体固定,但毕竟中国历史长达千年,所以不同朝代的容量单位还是有些变化的。所以还有一种说法,说唐代1升约合现在的600毫升,斗酒就是10升,约合现在的6000毫升,大概6000÷500=12瓶啤酒。李白在《将近酒》里说“斗酒十千恣欢谑”,果然是豪饮的海量。
当然了,这时的酒还是低度酒,和现在的果酒、啤酒差不多。元代以后,北方的辽金入侵中原,也带来了草原上的蒸馏酒,蒸馏酒度数高普遍在30~60度。这时候李白再世可就不可能“斗酒十千恣欢虐”了。
“斗”在古代是个常用的容量单位,不仅用于液体,还用在粮食等交易中。这时的“斗”是个量具,用木板制作而成,外形近似一个倒立的立体梯形,用来称量粮食。
“升斗小民”这个成语就是指穷人,家里的米以升斗计算,也就够吃一两天,吃了今天没明天,属于日光族。
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容量的米折合成重量大约75斤,按今天的米价算大概二三百块钱。那可是东晋县令的日薪,属于中产阶级。
还有一个老话叫“升米养恩,斗米养仇”,说的是善良要有分寸,仁慈要有锋芒。
话说古时有位穷邻居穷得揭不开锅了,向富邻居借米。富者慷慨解囊,借他一升米以解燃眉之急。穷者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后才回去。
然而懒不思变,反成依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借米,如此十次。富者借出一斗米后自家余粮也不多了就不再借米。穷者借不来米恼羞成怒,四处造谣说富者吝啬小气,为富不仁。
在数学中,不管古代到底是怎么换算的,也不管一斗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毫升。我们只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就可以了。
除了上面的主流容量单位,还有些不同朝代不同叫法的小容量单位。比如“角”,可不是现在的钱币单位。《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招呼店小二上酒时,常以“上几角酒”为台词,其中宋江要求“上一角酒”,鲁智深则要求“四角”。
在古制中,4升为1角,若以1升=200毫升为准,宋江的酒量约为现在的200×4=800毫升,一瓶半啤酒。鲁智深酒量约为现在的200×4×4=3200毫升,6瓶啤酒!
好了,小女数学作业上的一个错误,引发了我对古代容量单位的一次浅浅探究。
诗文让人浪漫,数学使人严谨。文理兼修岂不乐呵!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