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为什么要去月氏做人质,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不断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演员,他的名字叫王奎荣。说到他,大家应该都不陌陌生。王奎荣出生于1946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他从小就喜欢表演,所以长大之后就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在军事定义上,“定点打击”或“斩首行动”脱胎自一种比较原始的暗杀行动,因其具备高效精准的定位和针对性打击能力,后世战争就普遍仿效了起来,今日已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首选的军事手段。
通过声音定位的“鸣镝”是有史可考的最早“定点打击”方式
“定点打击”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定点”。当代社会具备了信息化科技,定点已不再是难事,但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又是如何准确定位这个“打击点”呢?
凡事均可溯源,通过史料查阅,原来“定点打击”就源自“鸣镝”:一种发射时带有声音导向功能的弓箭,即最初那种“原始暗杀行动”中所用的兵器。央视的一个军事访谈节目中也曾提及,有史可考的这种方式最早是来自匈奴。
古代没有GPS之类的科技,对目标的定位锁定只能通过五官来感知,“鸣镝”所具备的尖锐响声,正好在听觉上为打击者提供了精准的打击方位。
这就是说,古代的“定点打击”中,声音就是其中的定位载体,今日只不过是利用科技手段扩展了这种载体的品种而异,其策略一点都没变过。
“鸣镝”之声响所指,就是“定点打击”的目标方向
“鸣镝”即“响箭”,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原来,冒顿原为匈奴首代单于头曼的太子,单于(匈奴王)之位本来迟早都是他的。后来头曼又跟宠妃诞下了小儿子,于是头曼单于就将冒顿派去大月氏当人质,接着发动了对月氏的战争,寄望冒顿会死在月氏之手,好让小儿子继位。
哪知这冒顿不但心思缜密,还勇武非凡(否则哪来跟刘邦敌对的资本?)。在匈奴对月氏的战争中,冒顿拼死杀将出来,偷了匹宝马骑回了匈奴。头曼单于此举本见不得光,见冒顿完好无缺回来了,只好对外嘉奖其勇猛,并给了他一支骑兵。
冒顿篡位,是目前有记录的最早指定靶心的“斩首行动”(也许不是唯一)
冒顿早就看穿头曼单于的伎俩,开始暗中谋划他的弑父篡位行动。首先,他特意制造了一种响箭,命令部下说:“凡我响箭所射之处,有不射的马上斩杀!”一开始,冒顿响箭射的是自己从大月氏骑回来的宝马,部下中犹豫不射的,马上就被他杀了;
后来,冒顿又用响箭射自己的老婆,犹豫者又被其所杀。如此一来,部下纷纷响应,不管冒顿的响箭射哪,立即补上的就是一通乱箭,将目标射成了刺猬的样子。
见时机已成熟,冒顿就带上部下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如法炮制一轮后,头曼单于马上就命丧于密集的箭下----身中冒顿的一箭或许不死,中上群箭后哪有能活的?冒顿就通过此“定点打击”一击即中杀掉了自己的父亲,成功篡夺了单于之位。
“擒贼擒王”,在战阵中最有效的手段正是“定点打击”
自东汉末年开始,孙吴兵法里的“兵阵”开始重回战争视野当中(西汉时“独尊儒术”看不上这些“诡道”,曹操就认为西汉打仗是靠的只是人多),各种排兵布阵之法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定点打击”。
曹操崇尚“诡道”,诸葛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刘备早期的创业过程中,诸葛亮就通过此法为刘备省下了不少战争资源,多次实现了以少胜多的战略效果。
当然,从前的兵法里并无这种具体概念,仅是提到了“擒贼擒王”(36计之十八计)。通过冒顿篡位一事后,人们发现“定点打击”这种手段用以应对阵中的“擒贼擒王”非常高效,于是开始运用到战争中的各场合下,尤其是“灭其主将”,所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古代战争中的首脑一旦暴露,马上就成为了“定点打击”的目标
与传统面对面的一字列阵不同,古时很多阵法都具有其独特的排布方式,指挥者往往就隐匿在其中,不易察觉之余,就算被发现了也难奈他何。
当一方被另一方的布阵所包围时,只需有人找到对方的主将位置后发射一支“鸣镝”,其余人就依着声音方向万箭齐发,总有部分弓箭能伤到或杀死主将的。主将一失,失去战时调度的兵阵很容易就乱了,困境顿解。这就是“定点打击”在“擒贼擒王”策略中的运用。
“擒贼擒王”与今天的“斩首行动”如出一辙,“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南北朝《三十六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经过后世不断的渲染,“定点打击”作为高效的军事执行手段,已成为了军事学习中的必备科目之一。
战争中焰火、照明弹等指引性的应用,原理与“鸣镝”一脉相通
根据具体的行动,“鸣镝”或许不再需要,但主导思想却依旧一致,后来的“信号弹”就是其中的扩展变化。“信号弹”改变的只是声音这一载体,比如以焰火为号射向夜空,就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夜间定点行动”。
古时需要寻找隐藏起来的小部军队时,发现其位置后往往就通过此法进行“高空定位”,以便主力部队迅速找到围歼的方向。
当代战争中“定点打击”比比皆是,往往能“一击定乾坤”
当今的反恐军事行动中,本·拉登及卡扎菲正是死于典型的“定点打击”,与头曼单于的死如出一辙。如果说美军的炸弹就是“弓箭”,定位信息则是“鸣镝”里的导向声音,两者缺一不可。
打击掉对方的关键领袖,等于摧毁对方的整个作战体系,这远比打掉对方一支军队、一个基地要高效得多。如此战争理念在今天看来似乎很普遍,但在古时却并非如此,占据战争主流的还是“人海战术”。
再说回冒顿,若非他采取这种确保“一击即中”的定点手段,只要头曼单于还能有一口气说话,他就绝无篡位成功的可能,毕竟单论力量,冒顿首先就输给了“人海战术”。
活用“定点打击”,这个春节你就能搞定丈母娘了
“定点打击”正是因为可以绕开“人海战术”实现同样的战略效果,才被后世广为采用。冒顿用了,诸葛亮用了,奥巴马也用了,其实在生活中,你也是可以学习采取“定点打击”的:
过年初次回女方家“接受检验”时,先甭管什么三姑六婆,直接一支“鸣镝”过去搞定丈母娘即可!你的甜言蜜语,正是“鸣镝”中的声音,这可比“各个击破”要管用得多!其中的“帮凶”嘛,自然就是你女朋友了,不然你还能带上一堆死党过去?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