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血糖恢复能保持多少时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病史、用药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为空空腹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为7、8mmol/l。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有人说糖尿病活不过20年是真的吗?
我父亲有糖尿病快十年了,还有很严重的脑梗,不知道会不会挺过下一个十年。糖尿病患者,最害怕各种并发症,要是不治疗不注意饮食,估计这个话题就会成真。

父亲得的是不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饭后两小时测量血糖一般都会比较高,每年都需要住院治疗,最近这两年,父亲得了白内障,不知道这是老年病,还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今年年初,父亲说自己的眼睛模煳看不清,他经常说自己全身有毛病,我们都见怪不怪了,因为他是无病呻吟,最后把他送到医院去,才发现是白内障,做了手术,现在个人自理没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真的需要患者有超强的自控,这一点父亲偏偏没有,母亲更随性,说反正也不会活两辈子,想吃就吃,别管那么多。他们家日常饮食肉类比较多,父亲很喜欢吃甜食,水果之类从不忌口,还偷着抽烟,偶尔喝点小酒,超级不喜欢运动,平常就喜欢躺卧。
因为这些坏毛病,他的老梗塞直接发展成为脑梗死,每一年都必须住院,每一次都是十天半个月,最后这老头成了瘾,每年到一定时间没有去医院,就说自己不行,一定要家人把自己送进去,关键人家住在医院里特别安心自在,都不想回家。
是不是每个老人都这样,害怕死亡,只有住在医院里,他们才觉得那是挽回生命最近的地方?做子女的有的真的很无奈,首先没时间陪护,更没有精力这么折腾,我们也有家要养呀!
老家有一个亲戚,女糖尿病患者,需要打胰岛素的那种,平时身体特别弱,每年都需要挂吊水,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她也不舍得花钱到大医院,就到乡镇医院打半个月,打完就心里满足了。但说到日常饮食,这亲戚也不忌口,吃啥做啥,以后的结果难以预料。
虽说父亲的疾病,离这个预期还有十年的时间,可糖尿病也是个发病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病很难逆转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真的是千奇百怪,又相互影响,需要终身吃药,定时监测,一日多餐,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遇到身体极度不舒适,就要立马入院治疗,千万不要大意。
我们在陪父亲治病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80岁的老头,据了一只腿,居他说就是糖尿病的后遗症。我父亲的胳膊,明显的一只胳膊有力,另一只很虚弱,才70多岁的年纪,就剪不到自己的脚趾甲,治疗白内障的时候,医生说就算做了手术,维持的时间也很有限……
现在医院配套有一种,预测病人直系亲属是否遗传到这种疾病的仪器,我的分析结果是40%多,好恐惧!感谢支持
以我为例,我最初查出得糖尿病的时候是四十岁,今年正好七十岁,还活着,说明糖尿病患者能活过二十年,三十年也没问题。我其实也没什么体会,只是遵医嘱按时吃药,别的并没有特别注意什么。我的嘴很馋,基本不忌别人说的那些,爱喝粥,天天都喝,爱吃水果,饮食上基本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连糖和蜂蜜都吃。我也很懒,很少活动,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很少出门,更没有有意识的锻炼。你想想,就像我这样都已经活三十年了,二十年简直就是小菜。
2、糖尿病大概多久后能被攻破?
100年后。
糖尿病大概多久后能被攻破?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题主是想得到什么样的回答?是想得到西医方面的回答,还是得到中医方面的回答?因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治疗体系得到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先说说西医方面。西医对糖尿病的理解,是很复杂的,面对超长的大篇幅的西医理论讲解,多数人很难理解,也看不懂。但是有一条,你要问什么时间能攻克?我觉得很难,很难,很难!这是由它自己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西医的特点就是控制!不是治疗!更不是治愈!这里面有太多的利益链条。自发现糖尿病一来,所研制的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药,都是控制的药,不是治愈的药。当体外合成胰岛素的时候,一片欢呼,大肆宣扬,认为发明了治愈糖尿病的药,可结果还是只能控制。这些药都不是恢复人体的自身功能,而是为了降指标而降指标,就是为了降指标,这就是它不能治愈糖尿病的原因。任何疾病的治疗,必须从恢复机体的功能出发才能治愈疾病,为了指标而降指标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要想发明治愈糖尿病的新药,是遥遥无期的事。
其次,我再说说中医。中医能不能治愈糖尿病呢?两千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就对糖尿病的治疗做了很明确的阐述,不过当时不叫糖尿病,叫消渴。消渴病比糖尿病的范围更广,糖尿病只是消渴病的某几个证型。它分上消、中消、下消,还有热证和虚症。我们现在的人有一种特点:就是拿着金饭碗讨饭!你给他一个无价之宝,他就说这是一个垃圾,把它扔了!很可惜!不识货!而且中医的治疗,不是为了降指标而降指标,而是为了恢复人体的自身功能。通过恢复功能,而治愈糖尿病。这就是中医的特点。
第三,很多人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省事,怕麻烦,为了心里安慰而吃药。在日常临床中,很多患者,一听说吃中药,头就摇得像布朗鼓:太费事,太麻烦,有没有省事的药?或者说:西医都没有办法,中医根本不可能!还有人只要今天吃药,就心理上不会害怕,觉得我吃药了,就能治病,他根本不管后果,把吃药当做了心理安慰剂。治病的不想用,嫌麻烦,不治病的天天吃,末了,还在网上天天埋怨,牢骚满腹,还想一劳永逸,幻想别人能发明一种药,吃下去就解决问题,治愈疾病。做梦吃星星,异想天开!
第四,还有很多人“吃着奶骂着娘”。这种人就是人渣,不配做人!整天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指责这个指责那个,骂这个骂那个,好像就只有他最正确,说风凉话,站着说话不腰痛。就像新冠一样,国家下大力气把新冠控制了,他还整天在骂,还说美国怎么怎么好,医疗怎么怎么发达。这种人是最可恨的!
糖尿病的治疗,只有能够恢复了自身的功能,才能彻底治愈,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存,否则,说什么都是瞎掰、忽悠!
注射胰岛素
没有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没有疾病患者,你让制药厂怎么活?你让大药房怎么活,一个200平方大药房,养了多少销售人员?进大药房,药就像衣服推销一样,推销员一个劲推销,一点医疗知识都不懂,推销出去有高利润回报,可见这利润,唉,得害了多少人?特别是老年群体。一个四线城市,医院每年能收入几个亿利润,……唉
3、糖尿病人血糖多高算正常?
你好!鉴于你所提的问题,考虑有两种可能:
1、糖尿病患者身高多高算正常?
2、糖尿病患者血糖多高算正常?
问题一:
养生君以为单独谈身高有多高正常,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身高和体重成一定比例,才有正常的说法。那么应该在什么比例才算是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那就是BMI(体重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男性:BMI<20,提示偏轻;20~25,提示适中;26~30;提示过重,30~35,提示肥胖;BMI>35,提示非常肥胖。
女性:BMI<19,提示偏轻;19~24,提示适中;25~29;提示过重,29~34,提示肥胖;BMI>34,提示非常肥胖。
有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人在成年以后,身高无法在增长,那么想要身高和体重达到正常比例,就只能在体重上下功夫。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体重往往偏重。这往往会加重胰岛素的负担,所以才会建议控制体重,适当减肥。
问题二:
2型糖尿病,一般成人血糖控制理想状态:空腹,4、4~6、1mmol/L;非空腹,4、4~8、0mmol/L。控制良好状态:空腹,小于等于7、0mmol/L;非空腹,小于等于10mmol/L。
2型糖尿病,老年人血糖控制状态:空腹,5、0~7、2mmol/L;睡前血糖,5、0~8、3mmol/L(数据来源2017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附上一张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指标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希望养生君的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指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正确的控制血糖稳定至关重要,血糖波动,降糖不够或过度,导致的血糖高或低都会威胁人体健康,所以说,患者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而血糖多高算正常,还需根据不同人群来定。
糖尿病人血糖多高算正常?
1、血糖控制目标应当“两全其美”。
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好处多多,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关键,然而血糖降得太低的话,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
(1)降血糖应以平稳为佳,血糖降太快,往往造成血糖大幅波动,而血糖波动大,同样会导致并发症。一般建议糖友的血糖不要低于4、4mmol/L的为好。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曾明确指出,正常人群,低血糖的标准应该小于2、8mmol/L,而糖友血糖≤3、9mmol/L已属低血糖。
(2)尤其对于血糖非常高的患者,机体习惯了高血糖环境,血糖骤降时,会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甚至昏迷等。
(3)本着“两全其美”的血糖控制原则,我国制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2、不同人群,标准有别。
上述标准主要适用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而对于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血糖控制标准。
(1)糖尿病儿童:因为儿童饮食不规律,每天的活动量随机性大,且儿童缺乏对低血糖的认知及处理,若血糖要求严格达标,易导致低血糖,还会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在5、0~10、0mmol/L即可。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最佳,最好在7、5-9、0%。
(2)糖尿病孕妇:血糖高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所以,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建议应严格的控制,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建议空腹血糖不高于5、5mmol/L,餐后1小时不高于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6mmol/L。
(3)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更易患低血糖,且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甚至出现昏迷,同时,老年患者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低血糖可诱发心梗或脑卒中,后果严重。所以,老年患者的标准建议放宽,空腹血糖低于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2、0 mmol/L。
(4)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对于已有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起伏大、低血糖频发的患者,或病情严重不能自理的患者,其血糖控制标准可放宽,空腹血糖低于8、0mmol/L,餐后2小时低于11、0mmol/L。
4、多年糖尿病现在尿糖正常了怎么回事?
改变了自己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不要听西医乱讲,所谓糖尿病是世界遗难杂症,是没人告诉患者去改变自己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了自然就会好。
你应该是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可逆的,而且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就可以改善了。
如果饮食不控制后期又会反弹。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最好低碳饮食。
祝你永远健康。
5、体重降低多少斤,血糖不再升高?
血糖升不升高和体重没有什么关系,而体重的下降,往往也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少就是指体重减少,多就是多饮,多食,多尿。所以这个问题提得是错乱的,就是体重不是糖尿病的病因,而糖尿病是会引起体重下降的一个现象消瘦是因为营养流失造成的,所以糖尿病的人会症得皮包骨的都有
就是因为大量的营养蛋白质,糖份这些丢失不能吸收造成的一个现象,所以不存在什么体重降低多少斤,血糖就不再升高,没有这个关系的,糖尿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造成的一个疾病,因为血糖身体的糖代谢需要胰岛素来完成,所以当缺失了胰岛素后就不能正常分解血糖。
这样就会造成高血糖会随尿排除,而身体吸收不了变不成能量所以人就会瘦,所以需要的就是补足胰岛素而不是完全地靠控制饮食,然后控制好了加上正确的用药补足了需要的胰岛素后就可以正常的维持的。
控制体重对什么病都有好处!但是糖尿病光减体重是不行的。应该有药物治疗才对!
6、以目前的科技,多少年后能根治糖尿病?
科技和时间没有什么关系的,在研究一个问题,和解决一个问题,是需要时间但是时间不是主要的,就是科学家医学专家在学断的研究,有的一生中能研究出不少问题,有的一生也研究不出来,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外人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当事人的科学家专家组来说是他能突破就突破,他不能就是永恒,
所以并不存在多少年后就怎么样,而是具体的事由具体的人在做,他们突破了就突破了,他们突破不了就停滞不前。所以这个是一个研究的顿悟和突破,他不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是以人的具体的研究为基础的,比如一些项目投入不足该出成绩的也出不了,一些事做着就停了也就放下了,一些事就算在日程中但是当事人无法突破
也不会有半点进展的,所以以目前的科技来说永远也突破不了,只有等科技发展一下,人的研究深入一些,才有可能突破的,所以科技不是时间,没有人的时候几十亿年过去也没有半点科技发展的,所以发展科技的是人,某人突破这个科技就突破,具体的人搞不定这事就没个结果,
我自己认为,糖尿病的分为原发和继发,就是1型2型。1型这个现在不大清楚,没临床经历过。2型的碰到过几个,原因是营养过剩,身体消耗不完,累积的。古人很少就有糖尿病也就是富贵病。或者三餐没有节律。老是吃,被迫不断消化食物。特别是夜宵吃后接着睡觉等等吧。
具体生理原因大致分三类,第一类的是胆总管问题。胆囊总管那里,有胆总管和胰腺管连接到十二指肠,类似一个三叉管,如果有息肉或者胆结石。堵住总管,胆汁和胰腺液下不去,被堵住了。胰腺液排不到十二指肠那里。这个一般治疗好胆总管疏通后。胰腺管也通了。胰腺液分泌出来,这个血糖就能下来。第二胰腺管不通,这个需要疏通胰腺管,这个比较容易。第三个是胰腺本身受到伤害,需要回复胰腺功能,排出内含胰岛素的胰腺液。这个是漫长的过程。如果长期的注射胰岛素等,胰岛素分泌完全丧失。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终身注射胰岛素。十多年后,糖沉淀到足部。糖尿病足,也能造成肝损伤,双目模糊失明等。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等等。
糖尿病需要从观念,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正确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生活几十年还是问题不大的。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