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慈禧太后为什么逃跑?英法联军为什么不进攻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些历历史。第一个问题:慈禧太后为什么逃跑?英法联军为什么不进攻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解一下。
一:八国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关于圆明园,现在历史书中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圆明园修建于清朝……。1900年圆明园遭八国联军殖民主义者的野蛮掠夺和焚烧,使一代名园成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门票背面却是这惮写的:“…这座举世名园,1860年竟被英法联军劫焚,后又历经劫难,沦为废墟。……”于是劫焚圆明园这个事件就出现了两种说法,劫焚者不同时间相差40年,到底何者所为?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合订本《名城史话》下卷中有这样的叙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随即在园内动手劫掠。……18日,侵略军头子下令焚烧圆明园以及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等处建筑,“三山五园”,大部被毁。侵略者的野蛮破坏造成了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该书还谈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再度遭劫的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按《名城史话》所述,就是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劫焚圆明园,经过两次劫难的圆明园成为废墟。
由廖沫沙作序的《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上卷中专有一篇《圆明园内话兴》,所述基本与《名城史话》相同。显然,圆明园两次遭劫这是肯定的事实。但是180年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后,是官方下令公开的肆无忌惮的抢劫,又是官方下令大肆纵火焚烧,它是第一个疯狂劫夺和毁坏这座名园,并且使她遭受了摧毁性的劫难,因而人们通常所说的“火烧圆明园”就是指英法联军的这一罪行。
二:八国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而不烧故宫
八国联军没有烧毁故宫,假设不存在。八国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三:八国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给我们的启示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落后要挨打”是大家长期以来如雷贯耳的论调。其意思是:如果国家A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落后于国家B,那么国家A必然会被国家B打败。可是这个论调不符合历史事实。外国的典型事例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败过程。
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在十七世纪曾经盛极一时,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衰败过程。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装备经常非常先进,军事力量也比西欧国家强大,但是与西欧人的战争几乎每战必败。
中国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抗美援朝战争,对苏联的保卫珍宝岛战斗。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落后的军事装备战胜先进的军事装备、贫穷一方战胜富裕一方的例子。
越南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说明“挨打”与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科技水平的先进或落后、军事力量的大小无关。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说明挨打的是国力雄厚、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的一方。
北洋水师的覆灭在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心中产生了震撼:一个泱泱大国的先进又强大的海军竟然被一个小小岛国的落后海军全歼!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