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岳飞到底为什么必须死

2023-01-31 15:57:34 427 0
奇闻观察室

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一生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鄂王,位列宋高宗赵构的心腹之臣。岳飞的死,在历史上引起了轩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是秦桧所为,因为他害死了岳飞。其实不然,岳飞之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猜忌。众所周知,宋高宗赵构是一个非常懦弱的皇帝,他不敢直接处死岳飞,只能通过各种手段,让岳飞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一、岳飞之死全过程?

优质答案1:

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岳飞到底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不见得没有)”)。

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在杭州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其长子岳云及其部下张宪斩于临安闹市。

岳飞被害前,在狱中写下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帅尽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谥武穆,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岳飞在南宋诸将列传当中排列第二。)

优质答案2:

岳飞之死的全过程:

岳飞是被宋高宗杀害的。经过三次北伐,岳飞率领大军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正要乘胜渡黄河消灭金朝之时。宋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真是无奈。

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逼班师,最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在风波亭。

这就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之死的经过。

优质答案3:

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时间是一一四二年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岳飞沐浴更衣后,两个獄卒用大铁棍猛击岳飞两胁,岳飞在惨叫声中死去,在快死时用自身的鲜血在墙上书下八个大字,天理昭昭,天理昭昭,死时三十九岁,在外面的万俟卨从外面进来,查看尸体后,发现岳飞经死后离开,岳飞就这样死去了!

二、岳飞怎么死的?

优质答案1:

1142年1月,年仅39岁的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被宋高宗赵构假手秦桧等人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被同时杀害。

民间有诸多所谓的赵构是昏君,秦桧是大奸臣,赵构受了大奸臣卖国贼秦桧的蒙蔽等言论。对此,本人不做解释,更不是为二人辩解。

此处只根据史书中记载来剖析历史中的人性(当然史书的记载并不一定都是事实,但相较更可信些吧),诸如小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演绎不做为本文的依据。

那么岳飞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说,岳飞情商太低,不懂政治,只会领兵打仗,没有韬略,是一个武夫。

你岳飞要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真的迎回了二圣,那赵构的皇位还能保吗?赵构当然要搞死你岳飞了。这种观点粗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稍加推敲便可发现,此观点站不住脚。

我认为此观点是“扯蛋”,为什么说是扯淡,首先,岳飞是一个熟读诗书和史书,文武全才,政治谋略虽没有赵构那么阴险和厉害,但也绝不会低到持这种观点之人所说的那样。

再者就是,提出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的恰恰就是赵构本人。持反对观点的人可能会说了,你这才是真正的扯淡呢,赵构疯了吗,政治水平低下呀。

嘿嘿,结合史料去分析后,在本人看来,这正是赵构的高明之处。要知道,在赵构刚匆忙继位的时候,正是金兵强盛之时,赵家江山能不能保住那还都是未知数。提出迎还二圣一说,正是收拢民心最好用的一招啦。后来江山坐稳后,那就更不怕他们回来啦。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宋金合议时,虽然赵构的老爸,宋徽宗已经死去,但他老哥还在,是金国不愿送回的,那是人质,是筹码,是扎在你南宋人民心中的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的被害呢?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岳飞和赵构身上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从中寻找答案吧。

岳飞1103年,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字鹏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和诗人。

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字德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就先表一表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吧。

话说1125年,我国历史上的北宋年间,在大宋北方的金国灭了辽国之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野心,版图的目标直指南边的大宋,随后便举全国之兵南侵大宋。

此时的大宋皇帝宋徽宗赵佶还沉湎于他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艺术海洋之中。哪有心情搞什么国家建设。罢、罢、罢,这皇帝老子不做了,严重影响了我的兴趣爱好。于是就借着此事把皇位传给了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

老爸执政时期,整天风花雪月的,军备松弛,再加上老祖宗形成的重文轻武的所谓保护赵家江山的方略,哪来的武力抵抗呀。于是乎,金兵不到几个月就打到了首都开封城下。咋办,历史上多次上演的一幕又再次演绎一番呀,割地赔款吧。

结果,不知是赵桓刚登基,政治和外交经验不足还是咋地,没过多久,后悔了,撕毁合同,签约无效。这下老金不干了,耍无赖是吧,于是兵发两路,打到太原后会合,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二次兵临开封城下。

已经听过一次狼来了的老金这次可没给老赵家好脸色,再谈判说割地赔款是吧,我不信了。结果就是,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这天,把赵家父子等一股脑儿的全部作为俘虏掳走了,至此历史意义上的北宋灭亡。

同年,领兵在外的赵构几经辗转后在南京应天府继位称帝,重建了宋朝,史称南宋。

那么岳飞又是什么时候从军,怎么一步步的成长为抗金主力的呢?

史载,岳飞在少年时期就胸怀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先拜名师周同,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岳飞天生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可见,岳飞是文武全才的。

岳飞的军旅生涯始于1122年,一次大宋和契丹开战,结果惨败。为了补充兵员,就近招兵,时年20岁的岳飞应募入伍。后因父亲岳和病故,只好退伍回家为父亲守孝。

1124年,22岁的岳飞再次回原部投军,授予偏校军衔。在1126年岳飞被分配到了那时在相州的,以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

在此后的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岳飞屡立战功,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受到赵构的多次觐见,(此时应该是君臣最和谐的时候吧)最终成为南宋的一只最强的抗金队伍,民间称岳家军。老金们也不得不赞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淋漓尽致展现的同时,他的一些率性所为的事情也随之发生。诸如,刚入伍不久,不顾自己官卑职低,直接向赵构“上书数千言”。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被处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开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所幸的是,不久岳飞再次被当时正在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看重,收留帐下。后因和上级领导王彦不睦,率领部伍自行南下东京开封府,找老领导宗泽归建。

宗泽因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了他的爱国之心,最终没有对岳飞的违反军纪给予处罚,因宗泽的赏识和重用,岳飞才得以施展了军事才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泽应该算是岳飞的贵人,忘年交,知己了吧。后来,宗泽因背疽发作,临终前高呼:“过河!过河!过河!”宗泽的临终遗言对岳飞来说,应该是他一生的梦想!

与刘光世的军队合军一事,因赵构考虑到合军后,岳飞的军权会一家独大最终未准。这件事对于岳飞来说是很郁闷的了,导致岳飞上了一道自解军职的札子,而后未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庐山母墓旁守制了。

最后闹到大老板赵构出面,派宣抚判官到军中,同时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岳飞归队,后经李若虚说服,岳飞终于答应受诏,回归部队履职。

在宋金合议期间,赵构应该是顾虑到岳飞的反对,便先行对岳飞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官衔,岳飞的做法是,三次下诏也没有接受。上表辞职,最后,赵构不得不特下“温诏”,岳飞最终不得已接诏受之。

闹得最大的一次当是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令其班师回朝之事了,岳飞在不得已回朝后,再次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但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未答应。

对于重臣参与立皇储的事情是历朝历代的帝王所忌讳的,据历史记载,岳飞有一次在得知被金国掳去的,钦宗的太子赵谌要放回的时候,向赵构提议应早些立其养子赵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赵构对此提议的表现是不满。

从以上所述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就不难发现,赵构和岳飞之间逐渐产生矛盾的大体原因了。

那就是岳飞你的爱国情怀,你的军事才能朕是知道的,但你却不听命于朕这个君,你屡次不顺朕意,捋朕的龙须,在你兵权和威望还不足以威胁朕的时候,朕可以忍你,用你。如果,任由你把老金打得满地找牙,没有了还手之力。兵权在握,威信与日俱增,最后没有了老金这个力量来平衡你。

如果哪一天,按你的过往来看,说不定就会干我老祖宗曾经干过的事啦!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才黄袍加身的,后来为了防止类似事情重演,才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而且,前不久赵构本人就曾经历过一次军变,被迫退位,搞了个小屁孩做傀儡皇帝,此事对赵构来讲,不可能不防范的了。

我赵家皇位第一,祖国河山,臣民靠后,早些议和,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方为上策。朕也累了,早些个罢兵休战,安居乐业吧。原来的生活多好呀,歌舞升平,西湖美景朕陶醉,就把杭州作汴州。

行文至此,各位可能要说了,如此这样看来,岳飞的情商有些不咋地呀,怎么总是对着干,撂挑子呀。

如果这样下结论就未免太过武断啦,岳飞要的和赵构要的原本就不是同一类结果,岳飞所表现出的行为恰是他人生理想的真实需要。一生的贵人和知己,临终前的遗愿,“过河!过河!过河!”还我河山,是他一生的终极目标。

忍辱苟活,岳飞做不到,他压根就不是这样的人。从他的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可以看出。

满江红 ·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犹未雪。”是保家卫国的岳飞一生的痛吧!(注:对这首词是不是岳飞所作,有是非两派观点的,但这两派的观点都不足以让本人叹服,但仅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本人持是的观点。)

从内心深处来说,岳飞的一生是孤独的,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也许自宗泽死后,无人理解吧。他的小重山一词,道出了他的心声。

小重山 · 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呀,你的孤独,我懂你。千年来,几人是知音?

由此不难看出,岳飞和赵构等人是有着天然不可调和的终极目标,而在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时,矛盾自然就加深了,最终的结果也只有二选一了。

满江红 · 南海仲裁

轩辕

栏杆拍遍,志未酬,鬓角染霜。起苍茫,南海囯疆,剑拔弩张。三十国力几翻增,万里河山慨而慷。谁共我?揽月射天狼,御四方。

劝尔等,莫张狂。观日出,看斜阳。知强极则辱,养晦韬光。世事哪有久辉煌,你方唱罢我登场。待来日,中华执牛耳,响当当。

(平韵 变格)

文:轩辕

优质答案2:

军权是武将的一生追求,留恋军权是武将的大忌。南北宋名将只有岳飞被杀,那么多文臣将军都没有被杀,朝廷有朝廷的问题 ,那么岳飞自身有没有问题呢。相信长脑子的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有问题,不能只在他人身上找问题 ,那只能掩耳盗铃,于事无补。

岳飞出身贫苦,当经过努力成功上位,位极人臣后,因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因为他出身农家,更在意权利,更在意名誉,因为军权对武将而言,对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就不肯轻易放弃军权。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钱及享乐,比如翁同龢,号称清流,不贪污不受贿,却追求名声,追求权利。追求名超过追求金钱,而且有掩盖性。

如同今天出身贫寒,经过努力以后有了比较好的高位之人一样,他们对自己的高位远较家庭条件好的更在意,更不肯放弃。

而南宋因为将军们骄横跋扈,羁傲不训,朝廷需收回军权。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岳飞却将军队交给张宪,这一岳飞女婿,这一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从来不听朝廷号令的付手,等于告诉朝廷,岳飞不肯交出军队,岳飞留恋军权。

现在有一种文化现象,评论岳飞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秦桧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赵构却不能使用宋史;评论岳珂却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却不能发生作用。用两种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因合适的就用,不合适的就摒弃,有人格分裂的症状。

赵构有延续宋之功,当然睁眼瞎可以无视。

赵构作为职业皇帝,权术应用得心应手。如果岳飞真有这样的本领,赵构自然会让岳飞建功,他也能实现千古一帝的美名。至于权利运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将,自然能控制岳飞。只不过将岳飞想象成无所不能,举世无双,实在太过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飞事情上喜欢意淫,一,收开封,直捣黄龙;二,岳飞之死。下面扯扯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蛋。

南北宋那么多著名大将,只有岳飞被处死,难道问题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没有问题,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说,你看,岳飞都说,天日昭昭,他还会有错吗。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飞在赌咒,说天地良心,他没有背叛,没有造反。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岳飞说我其他罪,但没有谋反。如果赌咒可以作为证词,断案则只要每个嫌疑人赌咒发誓即可,不需要去调查研究。

也有人说,岳飞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术?全天下只有座右铭之说,是为了让自己每天可以参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也算第一个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还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时擦背的人看见,平时岳飞也看不到,难道需要打仗时裸露上身,鼓励将士杀敌;还是知道有一天岳飞会位高权重,朝廷会断案,提前准备,借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从小是个岳飞迷,我也相信作为他这个爱国英雄,国之栋梁确实不会造反。

现在的人不知道怎么啦,难道司法机构就可以凭一个人自己说的一句话天日昭昭,说一句天地良心,我没有犯罪,就可以断定没有罪吗。难道现代司法也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说没有犯罪,就可以采信吗。如果这样的话,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无罪释放。

我们相信岳飞不谋反,但谁能保证他的手下没有违规行为呢?

还有十二道金牌之说更为荒唐,朝廷为什么连续发十二道金牌。说害怕在开封打败金军后就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简直是痴人说梦。朱仙镇大捷子无虚有,怎么收开封 ,收了开封,怎么防守。至于直捣黄龙府更是扯淡,开封离黄龙府相差数千公里,北宋也没有打到的地方,只一个后勤补给就无法解决。难道可以雇佣美国飞虎队,用B52扔两颗原子弹,进行斩首行动;同时请以色列雇佣军用飞机空降突袭;难道救出昏庸无能,又荒淫无耻的钦宗,赵构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实际情况,金刚灭北宋、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难道这样的金是豆腐,不堪一击。

金牌是圣旨,一道金牌不听,就是违抗军令,就是要杀头的。难道说朝廷有先见之明,岳飞会不听命令,自行其是;还是因为岳家军一贯不听命令,预见岳家军会违抗军令。还有朝廷是不是无知到,如果逼急了,会逼出兵变。

岳飞被杀,整个岳家军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杀张宪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人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除了张宪岳云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证。至于说作伪证,是不是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不利于岳飞的就可以武断的说是伪证;谁能来证明是伪证;如果是伪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都是伪君子?岳飞看人不准,岳飞用的都是垃圾?

至于物证,即张宪同岳云等的书信往来,如果张宪确实假借岳飞之名起兵,张宪还会保留证据给朝廷查,除非他是个白痴。在地下党的接头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我党干部拿到纸条后将内容看一下,然后直接用火烧掉,这已成惯例,难道张宪岳云就不懂?

难道物证毁了,口供定罪就是子无虚有。无知者看看现代法律,物证销毁,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吗。

至于岳飞有没有参与,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飞没有参与,但一贯骄横跋扈的张宪,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又号称岳飞的女婿,在岳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谋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判断是岳飞的意思还是张宪的意思就无从下手了,而恰恰让张宪留在部队就成了岳飞被冤死的根源了。张宪自作聪明,擅自行动,对岳飞之死负有不可推销的责任,按宋法律,他死有余辜,他让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爱国将领。

宋代历史记载出于各自记载目的,记录者主观性东西很多,一件事情多个记录往往自相矛盾,根据单一历史记录看问题,很多是错误的,历史需要综合的看。

南宋为什么要议和?

为韬光养晦,为延续宋争取时间。

古时打仗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文明决定性的因素是后勤补给。直捣黄龙是可笑的,仅凭传说中的十万之师战场绵延数千公里,战场需要巨大的后勤补给下,即使粮草够,后勤运输所需要的押运粮草人员,运送人员送数千公里,宋根本无力支持。古今多少战争,比如赵括的纸上谈兵,比如年羹尧西北用兵都是疲于粮草,又如日本侵华因战线过长被拖死,粮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涌就行的。

宋当时为抗金入不敷出,财政80%用于军费,南宋的宫殿不过十多间房子,比不过一个大户人家,钟相杨幺起义因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着头皮,南宋面临灭国。

很多人不懂粮草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做过当家人,不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谓文人多空谈误国。

赵构韬光养晦,让宋立稳脚跟,重新站了起来,赵构作为宋史结论中兴之主功不可没。 岳飞忠心能战不假,但赵构是皇帝,岳飞同他不在一个层面上。赵构要考虑的是全局。

至于徽宗早已死亡,钦宗根本不是赵构的威胁,钦宗让国家灭亡,即使回来臣子们也根本不会听他的,特别是赵构朝无论大臣还是将军大多赵构提拔,而且赵构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赵构威胁。反而赵构希望接回钦宗 ,方便管理钦宗,而不是将钦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随时利用钦宗(利用钦宗另立国家,破坏赵构政权的正统性)来牵制赵构。

至于赵构与岳飞关系:

我们所知道的岳飞来源于他的孙子岳珂,为岳飞平反所写金陀粹编系列,宋史照抄金陀粹编系列。

岳飞是一个被神化了的爱国将领,很多时过犹不及。

岳飞之死与张宪有很大关系。

赵构收兵后处死岳飞,是岳飞没有处理好实实在在交出军权事宜,造成留恋军权的事实。中兴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后,岳飞将张宪岳云留下执掌军权,皇帝要收权,自己要主动将自己的亲信调离军队,否则还是自己的人掌握军队,等于告诉皇帝留恋军权,何况是将军权交给向来不听朝廷的张宪,是张宪骄兵悍将害了岳飞。

宋孝宗即位,按惯例大赦天下,将岳飞赦免。孝宗为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用北伐来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治需要,赦免岳飞。

岳飞没有经岳飞孙子岳珂加工过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这一南宋有名的大贪官,出于为岳飞平反记,所写资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飞个人传记作者岳珂,岳飞孙子的宋史记载,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时,发现只要搜岳珂,直接弹出岳珂人渣的字样,可见岳珂实在有辱岳飞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传:”会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

徐鹿卿简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试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

2、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袁甫传:”岳珂以知兵财召,甫奏珂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珂竟从外补”。

袁甫简介:少承家学,又从学于杨简。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状元),甫所至兴利除害;在朝靡切权贵,抗论不阿。卒,谥正肃。

3、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杜杲传:调江山丞,两浙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书一卷,曰:"举状也。"杲曰:"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强者杜杲。"珂竟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

作为岳珂下属的杜杲,无法满足上司时任淮东总领(财赋)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贪欲。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征收的“芦”课不足为由,诬陷杜杲。

杜杲简介:南宋战功显 赫的抗金抗元爱国将领,有文才。 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在真州大败元军。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4、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记录,岳珂在南宋是个人渣,是个鱼肉百姓的大贪官,他的贪污腐化是给岳飞脸上抹黑的。

儒家是一个讲私德的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个大贪官,他治国治出个鱼肉乡里,他是一个信用破产的人,是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岳飞忠心能战,为平反记过多的采用民间传闻,民间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导致神化严重,比如关羽、项羽都已经神化。如同现在的抗日神剧,有一定事实,却能手雷炸飞机,适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战将为皇帝服务,加剧神化。

三、岳飞怎么死的?

介绍

岳飞是在临安风波亭被大奸臣秦桧给害死的。秦桧等人诬告岳飞谋反,岳飞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他在狱中遭到了奸人的严刑拷打,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岳飞任何谋反的证据。即便如此,绍兴十一年除夕夜,岳飞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在了临安大理寺,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功臣,但是这样的他却遭到了奸佞小人的陷害。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几个字,这几个字足以证明岳飞的清白,足以照出那些奸佞小人们丑陋的嘴脸。

  

扩展资料

秦桧与金人私通书信,金人给出的条件是,要先杀了岳飞才跟跟大宋议和。于是秦桧等人以谋反罪诬告岳飞,害得岳飞被革去了职权,他们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最终在秦桧的主谋下,岳飞被下狱审问。在狱中,岳飞遭到了严刑拷打。即便如此,岳飞一身浩然正气,他并没有因为皮肉之苦就屈打成招。

  《宋史·岳飞传》中记载了,韩世忠为岳飞鸣不平的话,他问秦桧既然根本没有找到岳飞造反的证据,如何以谋反之罪定义岳飞呢?没想到秦桧给出的回答是,此事莫须有。秦桧的意思是,不找到不代表没有。宋高宗信了秦桧的话,下令将岳飞赐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狱中。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2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