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是怎么死的?多铎怎么读

2023-02-01 19:13:56 790 0
奇闻观察室

多铎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努尔哈赤的死因。其实努尔哈赤的死因并不复杂,只是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才导致了自己的病情恶化。那么努尔哈赤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努尔哈赤是一个非常喜欢喝酒的人,他每天都要喝很多酒,,这样的话身体肯定受不了,所以他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

多铎是怎么死的?多铎怎么读

一:多铎怎么读

八王坟位于今天的北京东四环四惠桥西南侧的通惠河北岸,里面埋葬着的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王爷——清初名将阿济格。相比其它王坟例如七王坟(墓主醇亲王奕譞)、九王坟(墓主多尔衮)、十王坟(墓主康熙第十子胤䄉)等,八王坟更出名些,那么它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呃,这里有必要先聊下墓主。

英亲王阿济格

墓主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阿巴亥所生的长子,和睿王多尔衮、豫王多铎一母同胞。可是阿济格原本是第12皇子,他的墓葬处为何被称为“八王坟”呢?

这是因阿济格能征善战,打下大片疆土,为清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不世之功,他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被列为“八王”,乡间老百姓也就顺口把他的墓地叫作“八王坟”了,它作为地名沿用到至今已有300多年了。

这里解释下阿济格排序为八王的原因:阿济格本来有15个同父兄弟:

大哥褚英,36岁时被努尔哈赤软禁坐罪处死。

五哥莽古尔泰,屡立战功被封为和硕贝勒,46岁逝世,死后被人揭发谋反,追夺封爵。

十哥德格类,被冷僧机告发与莽古尔泰是同伙,也被削除宗籍,追削贝勒爵位。天聪九年(1635年)43岁时逝世。

十一哥巴布海,54岁时被自己侄子顺治帝诛杀,满门抄斩。

十二皇子阿济格上面的四个哥哥死的死,被夺爵的夺爵,按排序他在第八,故而人们就称阿济格为“八王” 了。

阿济格和自己的两个同胞弟弟都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让他们三兄弟掌管八旗中的三旗。

阿济格“身长丈余,腰腹甚大”能征善战,不足之处就是太鲁莽,做事不经大脑。20岁时就跟随贝勒莽古尔泰征伐素有“蒙古中央万户”之称的察哈尔部,暂露头脚大获全胜。

接着努尔哈赤又给他立功的机会,让他率兵同台吉硕托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同代善讨伐扎鲁特部,杀了鄂尔寨图贝勒,活捉了巴克父子三人及拉什希布岱青、多尔济桑阿尔斋等十四贝勒,阿济格两战两捷,被封为贝勒。

不过阿济格也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

皇太极即位后,阿济格攻打朝鲜,讨伐明朝屡立战功。随着阿济格影响力的提高,皇太极抓住他鲁莽草率的弱点对其打压,捎带震慑多尔衮和多铎。

天命十一年(1626年),蒙古贵族扎鲁特部的台吉恩格参出逃,他要归在阿济格门下,其实按努尔哈赤的规定是完全可以的。可皇太极却要把恩格参安排给老十德格类,老十得知恩格已另谋其主,就派人去追,结果去追的人悲剧了。鲁莽爱动怒的阿济格抽出大刀对他猛砍,造成受伤,这恰好给了皇太极问罪的理由,阿济格被罚7匹马还有1000两白银。

天聪二年(1628年),狂傲的阿济格违背皇太极的意愿,同意多铎迎娶其舅舅阿布泰的女儿,惹皇太极怒火上升,把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给撸掉了,让多尔衮代之。

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大清后,阿济格被封为多罗武英郡王,攻略明朝保定等地,“五十六战皆捷”。皇太极正当用人之际,阿济格屡立战功,几乎每次战役都有他拼杀的身影,皇太极看到阿济格如此辛劳,曾为他落下眼泪,还为他亲自倒酒慰劳。

清世祖福临继位后,阿济格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和多铎一起入关,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英亲王。接着又以靖远大将军和平西大将军继续督军作战。随着地位的增长阿济格的野心越来越大。顺治六年六月,阿济格写信给多尔衮暴露其野心——想当叔王,他大言不惭地说:

“辅政豫亲王的儿子功小,不当优异。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当以已为叔王。”

多尔衮斥责他“妄思越分及私除职官”等罪,众议削其爵,必竟是亲兄弟,最终多尔衮出手相救免了他的罪。

公元1650年,38岁的摄政王多尔衮受落马受重伤而死,而多铎也在一年前得天花死了。阿济格想取代多尔衮当摄政王,与人谋划过程中,被举报幽禁。幽禁中的他不思悔改,仍然高调处事,狂暴无礼,竟在监房内藏大刀,还想学土行孙来个“钻地道”跑路,这还不算,他还高叫着要一把火点了监房。历史惊人的相似,不知收敛的朱高煦是怎么死的,他是忘了吧。

1651年阿济格作死了,他被除了宗籍,还连累了家人及手下多人获罪。不少人被抄家或受体罚、革职甚至处死。他的儿三子劳亲受牵连一同被赐死。

阿济格在战场上勇猛非常,很少失败,但他的性格粗暴,头脑简单最终导致其落得失败的结局。

起初阿济格的身后事并没有什么哀荣,他的骨灰被草草埋葬在通惠河畔的一个荒凉的地方,也就是“八王坟”所在地,这是个险些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顺治十八年,阿济格第三子的宗籍得以恢复。康熙登基后,念及阿济格所立的开国功勋,追封他为镇国公,开始为他修葺坟墓。

到了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怀念他的开国功勋,将八王坟重新扩建修整,规模宏大。宫门、享殿、宝顶、墙圈、驮龙碑一应俱全。正坟、土坟主次分明,就连“东衙门”、“西衙门”的建设也很到位,区分明了,里面的陪葬品丰厚。这一整套建筑下来占地面积达67000平方米。

据知情人提供说,八王坟地宫大门设计的是“自动堵门”的防盗系统,门后有两道向上倾斜的弯槽,呈不规则滑梯状,内有两个石球;在重力关门的震动下,石球会顺着弯槽滚落到门后,死死卡住大门,外面的人根本无法推开。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正名平反。还让多尔衮与多铎两兄弟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但是对于阿济格只是恢复其郡王爵位,并没有把他列入八家铁帽子王之列。

辛亥革命后,兵荒马乱,八王坟遭到了严重破坏,曾多次被盗,其中,“东衙门”被破坏的更严重,里面的陪葬宝物,都被盗卖净尽。

1925年,阿济格的后人将建筑拆毁变卖,就连周围的树木也被砍伐买掉,但仍有许多不死心的盗墓贼光顾。

新中国成立初年,这里被征地建北京市酿酒总厂,八王坟墓地彻底被毁,徒留其名。

如今的八王坟,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几十条公交线路在此设站,已成为房地产大佬们热衷于投资的黄金地段。

二:多铎怎么得天花

历史上多铎死因是染天花死亡。

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因天花去世,所以推测多铎也是天花而死。多铎体弱多病。用豪格诅咒他的话说,他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入关后病情日重,常常头昏目眩,一度病情加剧,以致在小皇帝面前跪拜都很困难。

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又因天花去世,接着两位嫂子即阿济格的福晋也因出天花相继而亡。这对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冥冥中总感觉灾祸的降临。天花是强传染病,所以多铎肯定也被传染了,死的时候没有记录怎么死的,应该就是天花。

多铎是满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生母为清太祖太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后金天命五年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封贝勒,统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崇德元年,封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崇德三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女人,降为多罗贝勒。后死于天花。

三:多铎怎么念

一、鼎字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所需查的音序是D,音节是dǐng。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

三、组词有鼎鼐、鼎助、鼎足、赝鼎、鼎立、定鼎、鼎沸、九鼎、鼎新、问鼎、鼎盛、鼎鼎、鼎革、鼎力等。

文言版《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

白话版《说文解字》:鼎: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古昔朝代的夏禹,收集中华九州之长贡献的金属,在荆山山下铸鼎。

姚华 《曲海一勺》:“无赫赫之位,乏鼎鼎之声。”

2、鼎盛 :兴盛;昌盛。

朱光潜《艺文杂谈·欧洲书牍示例》:“ 罗马在鼎盛时代,文艺的发达登峰造极,书牍的素质也因之提高。”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

4、定鼎:新王朝定都建国的意思。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太祖有十多个儿子,第八子皇太极最聪颖,太祖便立他为太子。还有二子,亦是非常骁勇,一名多尔衮,一名多铎,后来入关定鼎,全仗这二人做成,这且慢表。”

5、鼎足: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蜀汉一蹶不振。”

勉用音序查字法 应该先查m 再查mian 用部首查字法 应查力 再查7画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1. 力量不够而尽力做:~力。~强(qiǎng )。~为其难。

2. 劝人努力,鼓励:~励。~勖。~慰。自~。互~。

3. 努力:勤~。奋~。

“鼎”是( 上下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D ),音节( ǐng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目 )部,再查( 7 )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 竖 ).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小三个):( 鼎足之势,鼎力支持,鼎鼎大名 )

半包围结构,音序d,音节第三声调,部首难简字里查询,第六画是竖横折

四:怎么评价多铎

“开国诸王战功之最”,这是乾隆皇帝对多铎的评价。那么,多铎是谁,为什么自以为有“十全武功”的乾隆却给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多铎(1614-1649),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是阿济格、多尔衮的同母弟弟,据说三人感情很深。

  在清朝诸王当中,最为与众不同的要数多铎。他特立独行,狂放不羁,性格乖张。有的学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奇人。

  

  努尔哈赤十分宠爱这个小儿子,在后金国的礼仪活动中,多铎总是位列于前,以示其地位与众不同。后来努尔哈赤突然死亡,皇太极继位,多铎根本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他对皇太极的各种笼络并不买账,处处跟这位汗兄唱反调。皇太极喜欢的人,他嗤之以鼻,皇太极厌恶的人,他偏偏喜欢亲近、交往。甚至在新年元旦朝贺的时候,唯独多铎以劣马进献给皇太极作为贺礼。可见,他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多铎到了十四岁的时候该娶亲了,准备娶自己的亲舅舅阿布泰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姐,就让哥哥阿济格去说亲。但是这件事事先没有告知皇太极,后来被皇太极怪罪,害得阿济格失去旗主的身份。皇太极实际上是不想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三兄弟团结起来,所以借这个机会削弱他们的实力。

  

  太祖努尔哈赤曾经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为“八大和硕贝勒”。当时多铎年仅六岁。等到他十二岁时,封贝勒,统帅正白旗。多铎所领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强大精锐的一旗,可参与礼部和兵部的政事。

  

  虽然多铎一生很短暂,但论战功,却在清初历史上占据了一定地位。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清皇太极为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派遣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作为松锦大战据点的义州城。松锦大战胜利后,多铎因功被封为多罗郡王。当时大清王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多罗郡王是第二等级,多罗贝勒是第三等级,多罗郡王的地位在多罗贝勒之上。

  

  1644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多铎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晋升为和硕亲王,这是皇室爵位的最高等级。

  

  在镇压反抗势力的时候,多铎和皇太极一样,凶暴野蛮。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在多铎的带领下攻陷扬州,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史可法自杀没有成功,被清军俘虏。在多铎的百般诱降下,史可法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与扬州共存亡,头可断,血可流,要我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最后多铎命人将其杀害。

  

  攻陷扬州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扬州死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了一本《扬州十日记》,详细记载了这次事件。

  

  明朝灭亡后,残明势力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南京,改年号为弘光,控制了淮河下游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后来,多铎率军南下江南,俘获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三年(1646年),多铎以扬威大将军的身份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

  

  顺治四年(1647年),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清廷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染天花而亡,年仅三十五岁。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十四岁之前,少年多不贱,裘马自轻肥;十四岁之后,仗剑洗日月,弯弓造乾坤。

  

  相传豫亲王府前的石狮是卧着的,意思是多铎鞍马劳顿,回了家就该好好歇息,这也是清廷对屡立战功的多铎的特殊恩荣。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9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