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从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谈一谈吧!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省直机关是YYDS
简单来说: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其实是日子最舒服的。所在城市是省会,极有可能是副省级城市,机关的架子很大,退休很大概率能保证处级待遇,加上又是发达的城市,吃喝玩乐一条龙都有,也不比一线城市差。但是房价什么的比一线城市又友好很多。随便举个例子,广州、武汉、南京、长沙等等,哪个地方的公务员待遇差了?而且这种中间层的公务员,没有基层忙,也没有北京那些高层部门忙,待遇还好,你说性价比高不高?
所以说省直机关是真的好!
下面具体讲讲:
一、工资待遇
曾经任何一个省厅公务员,他的工资收入一般都低于所在省会市的公务员,可是2022年,事情出现了变化。省直机关可以说是全面胜利。不论是福利待遇还是政治前途。都是yyds!
省直机关基本上不存在停缴社保、公积金、发不出来奖金等囧事。
一般来说省会市都是这个省经济发展数一数二的,所以省会市的公务员从薪资上要幸福不少。
二、晋升发展
绝大多数报考省厅公务员的人,都是奔着晋升发展去的。
省厅级单位的职数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
2018年深改后,四级调研员的年龄基本安排到了八零后。
在很多省直机关里,如果一个干部大学毕业就开始上班,那么他是84、85年出生的,十几年工龄,都可以靠论资排辈解决副处级虚职待遇了。一个省厅级单位一般至少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更多处级单位,年轻干部提拔机会很多,40岁刚出头的正处长,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一辈子等靠,不追求职务进步的人,退休也能大概率二级调研员以上,那些早早当上实职处长的人,则有机会在退休前争一个二巡的位子。
你说香不香?一辈子在基层,比如说在区直机关、街道、乡镇公务员,退休的时候能混个虚职副处级待遇都是感觉赚了一个亿。在很多普通地级市的市直机关里,退休能争上一个三级调研员就不错,没几个人能混上虚职的二级调研员。
省直机关里,几乎闭眼到一级调研员。你说呢?
三、人际关系和人员构成
省厅级单位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复杂,你说勾心斗角也不为过,经常一个业务部门的处长和手下副处长都不是一条心,还分帮派斗来斗去。你想在里面交到真盆友也很难,少说多做是真的有效。一般而言85后的年轻人,一般个人素质都还不错,很多都有研究生学历,对了,如果你发现一个90后的年轻人,他是本科学历,却是省厅单位的正式员工,基本就是不知道找了哪门子神奇的关系,从外地调过来的,这种人更是得罪不起。当然还有,基本各个单位都要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而那些85前的人,尤其是六零后七零后们,和普通单位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机关单位,很多时候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本身也并不比别人优秀到哪去,但是省厅级单位的位置是要高不少。这几年各种选调生,包括公务员招录的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都很多,基本清一色硕士还有两年工作经验,不少省厅还有博士学位的人呢!再加上这几年各大高校扩招,经济形势不景气,不少省厅都有清北的硕士来报名。比如说2020年山东、四川两省,直接定向清北招生500人,这之中不少岗位就是省厅级单位。
四、福利待遇
现在公务员搞阳光工资,很多你以为的福利都削减没了,至于什么具体的,就要看各个厅的领导如何显神通了。什么有幼儿园啊,有集资房啊,有班车啊,这些都看具体部门,不是所有部门都有的。对了,基本上省厅级单位,都有食堂,并且普遍伙食不错,而且北方机关单位食堂要优于南方。
五、工作情况
大多数省厅级单位,都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中转站,负责向下布置任务,搜集数据,向中央汇总。所有说这样的部门,一般而言没有最上层和最下层忙。基本上一个处室就分管全省某一方向的工作,每个具体工作,都有个专门的负责人。材料永远是机关的核心,不论在哪,你材料写的好,都会凸显出来。省厅级单位,很少承担具体的工作,更多的是调研、汇总、报告、考察。简单而言,务虚的多,重视数据的多。
所以你说,省直好不好啊?
省厅级单位工资比部委高,因为它有地方财政支持,事没部委那么多,承担的责任也没那么大,更何况职务晋升并不比部委差太多,所以成为很多人最想去的部门。
但是翻看各个省省考的招录情况,省厅岗位,只占省考岗位的15分之一,可谓极其稀少。一方面是省厅级单位本身人数就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自然每年招的人也少,另一个方面是很多省厅级单位的岗位被拿出来给定向选调生和遴选了。
在不久的将来,想成为省厅级单位的公务员,要么就要读名校,回来考定向选调生,要么直接考基层公务员,读在职研究生,然后参加公务员遴选,直接报考省厅级单位,难度会越来越大。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