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秦桧的妻子王氏怎么死的?

2023-02-09 15:50:11 547 0
奇闻观察室

奸臣秦桧的妻子王氏怎么死的呢?这就要从她的出身说起了。王氏是宋高宗赵构的第三个皇后,也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后。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宰相王彦章,母亲是王氏的妹妹妹,所以王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她十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贵妃。后来,她的哥哥也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了开封府尹。可以说,她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她的哥哥却没有一点野心,只想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官员。所以,她的哥哥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后事了。

一、秦桧的妻子是否与金兀术有染?秦桧献妻于金兀术?

优质答案1:

奸臣秦桧的妻子王氏怎么死的?

金兀术一把搂住王氏,想哭,哭不出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明珠,说道:我把它送给你,想我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见珠如见我。只要两国不再交战,世界和平了,我们一定还会见面的,相信我,我们会有未来的。汴水东流无限春,雨淋零夜却归秦,王氏和金兀术就此别过,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永别。到了杭州后,王氏对金兀术日思夜想,一有打仗,就特担心金兀术打不过岳飞。为此,这个女人恨透了岳飞,就和秦桧东窗画柑定计,决心除掉岳飞。可怜岳将军,英雄盖世,最后被奸人所害,更可怜大宋江山最后居然失于一个女人的私情。那么,秦桧是否知道王氏爱着金兀术呢?《精忠旗》冯梦龙认为秦桧是知道的。《精忠旗》第十三折,金兀术派特务来杭州给秦府送密信,丫鬟接待的,丫鬟要把这件事情先告知秦桧,王氏不许。王氏对丫鬟说,你有所不知,我和金兀术的感情可好啦。丫鬟说,怪不得夫人整天愁眉苦脸,原来是想念心上人啊?王氏说,老爷当初也是知道我和兀术好的,只是现在做了丞相,爱惜面子,不愿说出来罢了。丫鬟道,怪不得人家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原来如此啊。王氏说,虽然他气量大,可毕竟是“丞相夫人有外交”,还是瞒着点好,万一这家伙有一天良心发现,那就不好装了。民族大义,儿女私情,孰轻孰重?裸露上身,长跪于岳飞墓前的王氏,可能到死也没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优质答案2:

秦桧的老婆王氏和金兀术在帐篷里偷情乱搞,秦桧居然一直站在外面偷听。且不论秦桧卖国之罪,作为一个男人,怎么可以容忍自己带绿帽子呢?

  关于王氏偷情的事,在《宋史》中一点影子都没有,但在民间,王氏和金兀术之间的传说还真不少,而且,还传得有声有色。清朝人写的《说岳全传》其中描写:金兀术在一个树林里发现了正在洗衣服的王氏,一看就是南方人,长的还很骚。一时性起,也不和秦桧招呼一声,直接就上了。秦桧知道后,也没啥意见,囚犯一个,能说什么呢?更何况,自己的老婆还挺喜欢金兀术的,认为金的身体很粗壮。

  在《说岳全传》对这段奸情写的不多,在更早前明代的戏曲《精忠旗》,对此做了详尽的描述。这是一部大戏,主要是讲岳飞如何抗金,又是如何遭受诬陷的,但在这条主线的背后,还隐藏了另外一个几乎可以独立的故事。那就是秦桧老婆和金兀术之间的爱情,一出典型的乱世爱情悲剧。

二、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优质答案1:

秦桧死后,宋高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说了一句真心话。

他说:“老匹夫终于死了,朕再也不用在鞋子里藏刀了。”

1. 秦桧与岳飞的二三事

公元1142年,秦桧诬告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受诏不救淮西,其罪当诛!”

谩侮,谋反,受诏却不服从命令,那还了得!

宋高宗听到这几个刺耳的字眼后,下了一道命令:“岳飞特赐死。”

一同赐死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爱将张宪。

临死前,岳飞留下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失声痛哭。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

用四个字来概括:一家独大!

2. 洗白

岳飞死后,宋金议和之大计再无阻隔,秦桧在议和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极力促成议和之事。

此后,他一路高升,官运亨通,深受宋高宗器重。

在岳飞死后的第二年,秦桧被加封为太师,封魏国公;一个月后,又进封秦国公。

没有了岳飞这个对手,再加上韩世忠低调隐退,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的秦桧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他开始打击文臣武将,尤其是他看着不顺眼的人。

像洪皓、张九成、张邵、黄龟年、解潜、辛永宗等一系列主战派官员,陆续被秦桧打击、中伤、陷害。

对手越来越少,表明上似乎一切风平浪静。

1143年,虔州知州薛弼无意中发现一块木头,上边写着“天下太平年”五个大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桧的耳朵里。

善于钻营的秦桧,认为这是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在宋高宗面前粉饰太平,滥搞各种庆典礼仪,以博宋高宗大悦龙颜。

与此同时,秦桧为了掩饰自己的卑劣行径,严禁各种野史的记录和传播,毫不手软地打击理学。

为了抬高自己,他让自己的儿子秦熺担任秘书少监,负责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职责。

秦熺在位期间,把南宋初年国史实录中不利于其父的内容,或销毁,或改写,总之,他歪曲事实,删掉了不少其父的不良行为,为其父洗白做了不少违背历史的事情。

3. 权倾

在一系列操作下,秦桧在朝中的势力与日俱增。

而且随着他在朝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他得到的荣誉和褒奖也越来越多。

在岳飞被害的第3个年头,宋高宗大手一挥赏给秦桧及其家人一处府邸,解决了秦桧及其家人的住房问题。

两个月后,宋高宗又给秦桧的家眷加封官职,解决了秦桧家眷的就业问题。

这还不够!

同年十月,宋高宗感觉秦桧家里还缺点什么。

想了想,他让人给秦桧送去了一块自己亲笔题字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一德格天!

这还不算完!

在岳飞去世的第4个年头,秦桧修建家庙,宋高宗送给他一座祭器。

帝王送给臣子祭器,在我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足见宋高宗对秦桧的恩宠有多浩荡。

不久,宋高宗又命人为秦桧做画,并亲自为其做赞。

同时,他还允许秦桧佩带侍卫上朝,甚至,在秦桧生病时,宋高宗还特意允许秦桧乘轿上朝,免朝拜礼。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岳飞去世的第12个年头,秦桧的孙子秦埙以锁厅试和省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殿试。

秦桧为了让孙子博个好前程,他对殿试进行了干预。

他安排亲信汤思退和魏师逊担任主考官,在考试中,为其孙子提供些便利。

好在宋高宗这次没有犯糊涂,他读了秦埙的文章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秦埙的行文语气竟然与其祖父一致。

这下,宋高宗不高兴了。

他擢张孝祥为殿试第一名,把秦埙降为第三。

众多莘莘学子中,秦埙能名列前三,宋高宗也算是给秦桧留足了面子。

但是,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宋高宗对秦桧产生了些许不满。

只可惜,此时如日中天的秦桧只顾得上趾高气昂,没有觉察到罢了。

他让自己的孙子秦埙做了史官,继续为自己洗白,歌功颂德。

宰相同子孙同领史职,此情此景,前所未有。

4. 被提防

从加官进爵,送豪宅,题牌匾,赐祭器,免朝拜礼等一系列操作来看,宋高宗似乎是真心认可秦桧的。

不得不说,在当时,除了赏赐给秦桧一些昂贵的物质之外,在精神上,宋高宗也给秦桧提供了强力支持。

在当时,很多朝臣弹劾秦桧,说他拉帮结派,腐朽奢华。

谁知,上述言论遭到了宋高宗的怒怼。

他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家:“你们这是诽谤秦桧。”

作为仲裁者,他不但没有处理秦桧,反而把那些敢于诤言的忠臣给判刑了。

就这样,宋高宗替秦桧出了头,挡了灾。

只是在这种信任的背后,步步是惊心。

公元1155年,66岁的秦桧已是一位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老朽。

就在这一年,他的党羽主动向高宗奏请,秦相是否可以乘坐金根车,加九锡。

虽然宋高宗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但是,他还是同意了这个请求。

从这件事来看,秦桧久居相位,手握大权,在朝中培养了不少党羽,而且,这些党羽还渗透到了各个要害部门。

包括宋高宗身边的侍从、御医都是秦桧安插的耳目,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宋高宗的一举一动。

对此,宋高宗心知肚明,所以,平日里,他对秦桧既恨又怕。

虽然宋高宗动了多次除掉秦桧的念头,但是,考虑到秦桧的身后是金国在做后台,所以,宋高宗始终不敢下手。

只能在背地里疑神疑鬼。

为了提防秦桧,宋高宗煞费苦心。

平日里,秦桧进贡的食物,宋高宗不敢吃,他收下后,趁人不注意,偷偷丢掉。

生病时,秦桧送来的药品,宋高宗总是让人先尝一口,确定无毒后,才敢服用。

始终如此,从来不敢大意。

5. 秦桧去世,宋高宗道出了实情

公元1155年,秦桧病重,只能躺在病床上静养。

宋高宗知道后,心中窃喜,但是,他依然不敢贸然行动,只能派人前往秦府探望。

就在秦桧大限将至的前一天,宋高宗终于下定决心亲自驾临秦府。

此时,躺在病床上的秦桧,已不能正常说话,见了高宗,他只会流泪。

其实,已是暮年的秦桧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他希望自己百年后,自己的儿子秦熺能够接替自己的相位。

对于这一点,作为秦桧的儿子,秦熺自然知道其父的意思。

当然,秦熺本人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就在宋高宗起身要离开秦府时,利欲熏心的秦熺直截了当地问宋高宗:“父亲之后,谁来接替相位?”

宋高宗不傻,他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

只不过,在这之前,宋高宗忍了秦桧很久;现如今,眼看秦桧奄奄一息,他不愿意看到下一个威胁自己的权相。

于是,他冷冰冰地告诉秦熺:“这事不是你该问的。”

这就相当于拒绝了秦熺,也相当于拒绝了秦桧。

只可惜,秦熺没有听出宋高宗的意思。

他对相位依然不肯善罢甘休。

当夜,他安排自己的儿子秦埙同林一飞、郑木冉、徐喜等人密谋策划自己的拜相事宜。

不过,宋高宗棋高一着,他从秦府回到皇宫后,就立即命沈虚中草拟了一份关于秦桧父子的致仕制书。

大致意思是,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封秦熺为少师。

前半段,看起来这封致仕制书对秦桧父子是有利的,但是,读到最后才发现宋高宗的真本事。

在致仕制书中,宋高宗明确要求秦桧与秦熺一同退休。

就这样,秦桧父子双双被免。

秦桧闻之,深知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当晚他就在一片哀悼中去世了。

秦桧死了,消息传来,宋高宗对身边人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实话:“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

也就是说,平日里,宋高宗都是将一把刀偷偷藏在自己的裤腿里,以防不测。

总结:

岳飞死后,秦桧如日中天,在朝中颇有势力,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宋高宗对他也是恩宠有加,但是,恩宠的背后,更多的是猜忌、防备和不满。

优质答案2:

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也动不了他,为了巩固地位秦桧也是奇葩怪招频出。

秦桧开始抓紧机会整人,首先是打击坚持反对他的人,贬的贬,下狱的下狱,包括曾经帮他陷害岳飞的张俊也被罢免。张俊与岳飞等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如今也和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墓前。

在当时岳飞一死。对秦桧来讲,张俊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秦桧立刻用百分之百是自己的人顶替张俊。就这样朝廷上都是秦桧的人。

宋高宗赵构也动不了他,为什么?此时的秦桧卖国求和,已经变成了南宋和金国议和的象征,而且朝野上下都是秦桧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岳飞之死,赵构遭受舆论压力,而秦桧竟然帮他粉饰太平,让皇帝内心舒服起来。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秦桧就从贺雪下手,只要一下雪,就开始大加庆贺,歌颂天下太平;接着贺日食,“日食多不见”,古代皇帝认为出现日食是上天对他的警告。为了拍秦桧的马屁,各地编造祥瑞,如木头内发现有字:天下太平年。出现朝廷天天有祥瑞的奏折。

秦桧也不忘粉饰自己,遥想青年的他目标是流芳千古、彪炳史册,现下是不可能了,但是他仍不放弃。首先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煽动人推崇他,台州的曾惇作诗称秦桧“真圣相”,拍马到极致。

传说中舜时的贤臣有皋陶﹑夔﹑后稷和契,有人用这些来称呼秦桧,然秦桧根本不予理睬,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要求别人称他为“元圣”,就是大圣人,这是要和孔子比肩?令人匪夷所思。

除了这些称呼外,秦桧还让自己的儿子(过继的)秦熺从太后北还做文章,歌颂其伟大的功绩。那些不光彩的证据,秦桧统统烧毁,一时间朝野上下称赞秦桧的声音不断,赵构也亲临这位名宰相府,对其子孙加恩。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桧安排儿子秦熺做皇太子侍读,和下一代皇帝打好关系,秦熺升迁速度非常快,有人提醒秦桧小心步蔡京的后尘,然他不听,继续捧孙子上位。

秦埙是秦熺的儿子,秦桧让他参加科举,为了拿第一,秦桧事先让人把文章做好了。然这次考试碰到了一个大咖,就是陆游。一看陆游的文章,肯定把秦埙比下去,陆游倒霉的碰到了秦桧,被落榜了。

本来孙子第一万无一失,结果半路又杀出一个人,宋高宗廷试读到了一篇论调新颖的策论,这位考生就是张孝祥。张孝祥第一,秦埙第二,因为秦桧大权在握,所以第二名也不影响秦埙的仕途,让他去做史官。

爷爷是宰相,孙子是史官,史上哪有这样的事?闻所未闻,那宋高宗这朝的历史还不是姓秦的说了算?

跪在岳飞墓前的还有秦桧的老婆王氏,这位女子也是千百年来得此羞辱的第一人,也是罪有应得,对岳飞起杀心的,她应该是第一人。

《朝野遗记》记载:“王氏素阴险,出其夫上。岳飞狱具。一日,桧独居书室,若有所思者,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无一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桧掣然当其心,即片纸付入狱,是日,岳王薨于棘寺。”

可见王氏之狠毒,历史上王氏狠毒而且愚蠢,皇后赐宴,她说自家的鱼比宫里的还大,吓的秦桧故意用别的鱼,忙送进宫,皇后一见原来是普通的鱼,才释怀。

秦桧当道,内亲、表亲和干亲朋友都跟着升官发财,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巩固了秦桧的地位。

憎恨秦桧的大有人在,绍兴二十年,秦桧坐着轿子,春风得意的去上朝,就在经过众安桥时,一个人突然从桥下窜出来,手持利刃,直扑秦桧的轿子,可以只砍断了轿子的主子,划破了秦桧的衣服,没有伤及要害。这个人就是施全。

施全被捕了,大义凛然,痛骂秦桧,秦桧气急败坏,把他处以磔刑。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施全,杭州人,与秦桧也是无冤无仇,殿司小校,但是他对岳飞被冤杀十分悲痛,痛恨秦桧。

经此一事,秦桧出门更加小心翼翼,护卫人数增加五十,而且手持长戈。明朝万历年间,岳庙增建了施全祠,受后世代代敬拜。

有一回秦桧生病了,非常严重,无法上朝,自己觉得时日不多了,准备安排后事。

有人看出了秦桧的心思上奏力荐秦熺为相,意外的是,秦桧的病又好了。可是他没忘记给儿子铺路,以期接替他的位置。病一好,又精神十足的开始整人,把不听他话的人一个个除掉。

生老病死是躲不开的,就在他大开杀戒时,秦桧还是迎来了死亡。

狱成,而桧病不能书!

绍兴二十五年。赵构听说秦桧病了,亲自前去探望,感觉只是去看他死没死。

帝幸桧第问疾,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

秦桧已经病入膏肓,其子秦熺急不可耐的上书问赵构,接替宰相的人选,以试探口风。这一举动可见还不如奸相秦桧,也说明秦家就此衰落。

看了奏书,赵构很是不开心,回了一句话。

此事卿不当与。

秦熺还没领会其中的意味,继续联系朋党上书奏请他为相。

赵构再平庸,也是混了几十年的皇帝,见过血雨腥风,这时他担心秦桧一党惶恐而干出大逆不道的事,于是就摆出了安抚的姿态,封秦桧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皆致仕,埙、堪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秦党也安静了许多。这些事刚安排好,秦桧在当天夜里病死了,时年66岁。

秦桧横行霸道19年,残害忠良无数,富可敌国,最后还是被抄家问罪,祸及子孙。秦桧的曾孙秦钜,抗金名将,战死沙场,但是生前一直受秦桧的坏名声所累。

总之,岳飞死后,秦桧依然我行我素坐着宰相之位到病死。

三、秦桧会料到他死后会遗臭万年吗?

优质答案1:

秦桧是否预料到自己死后会留千古骂名?(葛大小姐,天天看历史故事)

大小姐的观点是,秦桧应该知道自己会留下骂名,但是遗臭万年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桧是进士出身,在古代,进士及第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人这样形容进士,大致相当于享受正处级待遇的中央选调生(每年选100人,绝大多数是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这个学历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片,有了这个名片,入阁拜相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秦桧就算不是学富五车,文化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一点毫无置疑,他应该知道权臣都是什么下场,后世对奸臣都有什么评价,可为什么还要坏事做尽,执迷不悟呢?欲壑难平而已!

秦桧通过排挤号称南宋中兴贤相之首的赵鼎而成为独相,开始了他肆无忌惮的一生。

1、台谏被他呼来喝去。台谏是什么?相当于监察御史或者现在的监察委,当时是专门制衡宰相的,秦桧把台谏当成对付政敌的工具。

2、父子俩掌握东西二府。宋朝祖制,有血缘姻亲关系的人不能同时担任东府和枢密院长官,当年太祖对赵普多信任,身为宰相的赵普与时任枢密院长官结为儿女亲家,结果被罢相,秦桧父子俩一个宰相,一个枢密院事,就是这么嚣张。

3、停储君的工资。有一次秦桧私自调动临安殿前司军队,被人举报,赵构查问,秦桧说这都是小事儿,不劳陛下操心。回头查到当时还是储君的孝宗举报,找个借口就把孝宗的薪俸停了,害的赵构自己拿钱补贴儿子。

4、差点把孙子搞成状元。通过私下操作,任命考官、泄露考题,直接把参加考试的孙子整成礼部第一名,最后赵构实在看不下去了(宋代规定,有官身者不能为状元,秦桧孙子是有官身的),没有把他点成状元,最后被逼无奈还是把榜眼给了秦桧的孙子。

5、与金人勾结,成为金国在宋朝的代理人,借助金人的力量一步步逼着赵构把权力交给他,成为了不能罢免的终身宰相,宰相足足当了18年,老死在任上,临死还想把宰相之位传给儿子。

6、走投降路线,借助赵构打击政敌,排除异己。掀起“绍兴党禁”,迫害了近百名高级文臣,把他的政敌全部处死,最大的冤案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

像什么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等等都是奸臣的一些常规操作,秦桧的一生可以说恶行罄竹难书,他当初选择了这条道路,也就无法回头了,只好一条道走到黑,哪里还顾得上身后名呢?

而手中的权力稳固后,尤其是人生的末年,秦桧开始追名逐利,身后事了,他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1、篡改历史。开始是任命哥哥秦梓,后来任命自己的儿子秦熺为秘书少监领国史,主管征集图书和编纂历史。在秦桧的操控下,秦熺对历史进行大量的篡改,把秦桧主导的议和说成是“惟修和通好,实今日之计”,吹捧秦桧“大节孤忠,奇谋远识”,主导编纂《建炎以来日历》,全面洗白秦桧,消除所有负面记录,对秦桧担任独相一来进行清一色的歌功颂德。

2、大兴文字狱。绍兴十四年,秦桧全面禁止私家著史,严禁野史私记运动很快推向全国,私史一概斥为“惑世之异端”,借助禁史运动,掀起一连串的文字狱,被人举报会稽李光家族被迫烧毁万卷藏书,李光父子三人均死于贬所,牵连八人,均被处分;程瑀《论语说》被毁版,所有已刊印速记全部销毁。先后制造了24起文字狱。秦桧曾说了一句话“后世信其言为是,而议我为何人?”(《胡澹庵先生文集·程公(瑀)墓志铭》),将他的目的说的非常明白。

通过篡改历史和大兴文字狱,让很多持有异见的人士搁笔闭嘴,他甚至把记录皇上日常工作的起居郎都不配齐,导致皇上的很多活动,后世都无法查阅,同时也给赵构和自己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

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要说他不在乎身后名,可能吗?

可惜啊,史笔如铁,千载悠悠,只要中华文明不绝,你秦桧,就永远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欢迎、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优质答案2:

秦桧不但预料到自己会留下千古骂名,还妄想“补救”,并付诸行动。

首先辟谣:所谓秦桧亲笔遗书事件是假的,是假的,是假的。

编造的故事是这样的:2006年,杭州市郊的壶侑村进行拆迁改造~突然!!!发现了一座宋代古墓,几位羞于透露姓名的考古专家经偷偷研究后,私下散布了些小道消息......不但墓葬保存完好,里面的殉葬品也都还在,其中有一绸缎文书,长2.2米,宽0.5米,而这竟然是大奸臣秦桧的亲笔遗嘱!

在这份遗嘱中,秦桧未卜先知的知道了将会留下骂名,并且还猜测到自己的后代也会受到自己的影响而遭殃,所以还给他们绸缪了官场进退。

他在遗书中说,自己也是受害者,真正要除掉岳飞的是赵构,和自己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虽然秦桧苦苦苦苦的劝慰乃至哀求,但该死的赵构偏偏偏偏要杀了岳飞,这让力保岳飞的秦桧情何以堪~ლ(ٱ٥ٱლ)。

秦桧还在遗书中说,岳飞自己也有责任,不是和他没有关系,他威胁了帝位,借子嗣问题侮辱了赵构,谁都救不了岳飞,包括他铁骨铮铮的秦桧。

秦桧最后在遗书中说了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并炮轰士大夫阶层空谈误国,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只有他秦桧自己的好的。

请注意,以上统统是假的,谣言止于智者。原作者已经辟谣了,说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创作文学作品。让我们把带歪的思路拽回来。

写在前面的话:

大宋自建立之初,就有“私史之禁”(虽然鼓励文人们研究历史,并且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并没有废止私人禁修国史的政策法令,涉及当代的不允许。),只不过北宋灭亡后,很多官员和文人开始写史,借叙述史实,一舒胸臆。秦桧也不过是拾了根现成的柴火,另起炉灶,开搞“文字狱”,以泯灭罪证和不利于他的一切言论。

历史上,秦桧也知道自己会落下骂名,所以他做了如下安排:

《宋史·秦桧传》桧乞禁野史......命子熺......领国史......颂桧功德凡二千余言......皆迁秩......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

简述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秦桧再次被拜相后,请求赵构恢复老规矩,禁止私修野史、私史,并且任用自己的养子秦熺主持南宋国史的编纂,借机检视有无“敏感”内容,当然,歌功颂德的“二千余言”可以有,不但可以有,能吹会捧的还都能升官,凡是罢相时期的奏章、文书、诏书等等吧,其中哪怕稍微提及秦桧的,或者更易改动,或者直接就烧掉扔掉。毁掉的资料太多了,且续后记录的是其养子秦熺,自此国史不会再有什么公理是非了。各史官虽有上奏,但面对结果也唯有“太息而已”。

自绍兴十四年秦桧“乞禁野史”;

绍兴十五年,对帝言私史害正道;

随后在朝廷高压之下,在秦桧的威压之下,基本上没人敢说实话,朝堂上最流行的就是溜须拍马文,于是乎,赵构很高兴,秦桧很快乐。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其实某些问题不必过度争论,赵构和秦桧明摆着就是一对无耻君臣,并且秦桧在泯灭罪状、为自己歌功颂德之余,还把相关岳飞的内容也做了大规模修改,已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他的这些举动,无一不暴露其极度心虚的状态。不能想象,一个根本不亏心的人,干嘛对国史做那么多手脚,所以我说,秦桧活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必定遗臭万年了,所以才做了若干补救。多谢朋友们。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4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