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铁矿有职工多少人?他们的工资待遇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是大冶铁矿职工关心的问题。近日,笔者走访了大冶铁矿,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他们的工资待遇如何?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冶铁矿的基本工资情况。
一、黄石有什么效益好的企业?
优质答案1:

中国劲酒、东贝集团、湖北新冶钢、华新水泥、美尔雅西服、美岛服装、大冶特钢、三环锻压、大冶钢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武钢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铁矿、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陈贵矿业、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
优质答案2:
除了劲牌公司,没有几个好企业。大冶有色以前两万五千职工,处级干部八十人左右,当时作为有色的职工,走出去那个牛逼啊,现在呢,职工七八千,处级干部三百多,工人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色人!
优质答案3:
大冶有色,真垃圾,搞什么对标减员,工人造业死,领导是越减越多,工人劳动强度是大大提高,钱没看见曾加多少,冶炼厂就是这样,工会就是摆设,!所谓的减员增效,减的是工人,工人现在一个人做2个人的事,增的是大小领导的薪资!越来越不行,
二、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优质答案1:
内退,也就是国有企业才有的一项政策,民营企业是不可能有的,因为民营企业更注重利益最大化,而国有企业考虑的问题那可就多了,这既是国有企业的优势,也有可能是国有企业甩不掉的劣势。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且还要承担不少的社会职能。
不要以为内退人员基本上都是普通职工,其实,中层干部也是有不少的,因为这都是人家的自己选择,在你看来这种选择的价值可能并不高,但在人家看来却是不错的。
所以说,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和视角来看待别人的选择,好像就自己的选择最正确最有价值。
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给的那点生活费太寒酸了,也就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还不够塞牙缝的。
比如北京吧,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200元,内退职工每月的最低生活费就是1540元,只要不低于这个标准就没有触碰底线,就是可行的。
别看这1540元并不高,甚至让人看了感到某种酸楚。但是,它的“含金量”却并不低,您的五险一金放在国有企业虽然是最低标准,但是要是放到社会上可就大不相同了,有着不错的“含金量”。
要是您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北京每月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就高达1252元,一个缴费年度就是15000元。但是,国有企业内退职工就不会为这15000元发愁,有人买单,多好啊。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264元的住房公积金,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往北京银行医保存折打款100多元,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年报销1000多元的供暖费,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哪怕是最低等级的十级工伤,每月都能拿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费,比如北京的标准就是每月2200元,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归属于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其内退职工的生活费可就不仅仅是最低工资标准的70%那样简单了,有的还会给职工缴纳企业年金,也即是说可以享受到五险两金的待遇。
人家发的生活费可不是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的2200元,而是不下3000元,甚至有3500元。不要以为人家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人家的日子过得可能比您滋润多了,只是您还蒙在鼓里罢了。
一个人只要不再为缴纳社会保险费发愁,因为已经有人给缴纳了,而且还不会断缴,其日子就不会过得差,人家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后顾之忧了(一线大城市房子的问题除外)。
而许多人还在为高额的社会保险费苦思冥想呢,还在为如何迈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最低标准的十五年奋斗呢,而这么难以迈过的大坎,在国有企业内退职工面前就是一个零,您说人家是何种待遇呢。(原创:周凤迟)
优质答案2:
非常不合理,当年国企老员工也把自已的青春奉献给了单位,也为单位出过力,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成了国企的“负担”,想方设法甩开。让很多国企老员工很寒心。这样的企业不论新老员工,我想也长久不了。
三、湖北黄石在十年后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优质答案1:
还发展个啥啊,撤销黄石市,设区,归地级大治市管辖。
优质答案2:
黄石人理应苦干加巧干,脚踏实地朝大城市目标前进!切不可胡提什么矿冶文化和鄂东特大城市的空洞且不符合逻辑的口号!
优质答案3:
刚才在出租车上还在听的哥在对讲机上在议论黄石区划的问题,又把敏感的大冶撤县(县级市)、合并江北蕲春、浠水的事情又扯起来了。
黄石是老牌的工业城市、重工业城市,就是因为有全国曾经最大、最老的特殊钢企业大冶钢厂、最大、最老的铁矿石基地大冶铁矿和最大、最老的有色金属基地大冶有色这三个大块头的企业,而因厂立市的。很多大冶人不满,说都是靠的大冶的名头、大冶的资源、大冶的厂矿,黄石才建起来的,这个说法还真是有失偏颇的。殊不知,大冶钢厂、大冶铁矿曾经是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起来的,别说不归大冶地方管,就是黄石都管不了了,是湖广总督府、乃至清政府直接管理的,清政府当时有个叫做工部局的机构吧,这个和大冶县令还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大冶有色的矿石基地,就是铜录山矿,更是大冶县衙所管辖不到的了,大冶县宋朝的时候才有的,原先都是武昌府、兴国县、黄冈行署之类的机构管大冶的,特设过青山场院,其实也是个直属武昌府的官办机构,建国后的大冶工矿特区,也是直属中原人民政府、湖北省政府管辖的,都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大产业,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怎么可能管这么重要的企业和相关的产业呢?如果把武钢的那些炼铁厂都设在大冶,你大冶县政府能管得了一个当时就是正部级的武汉钢铁公司,还有,计划经济年代,冶钢、有色都是正地级的,你也一个县级政府能够管地级、副地级单位?这个是不相对称的,上海的宝山区从来管不了宝钢、武汉的青山区也从来管不了武钢、大庆市从来管不了大庆油田、潜江市从来管不了江汉油田、鞍山市从来管不了鞍钢、攀枝花市从来管不了攀钢、十堰市从来管不了二汽、长春市从来管不了一汽都是同样的道理,这个事情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说了半天,回到主题,黄石未来十年怎么发展?
第一、在矿挖得差不多了,挖矿的人越来越少了,挖矿能养活的人越来越少了的前提下,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黄石,必须走矿冶之外的发展道路了。劲酒起来了是大好事,东贝起来了也是大好事,但是一个三百万人口的城市,靠着几个不宜做的太大而且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非矿企业行不行?劲酒做到极限,最多也就三五万人不到的规模,东贝做到顶峰,也就二三万人的样子,而且,酒和压缩机都不是垄断物质,现在已经做得足够大了,还能做多大呢?更原先那几个巨头动倾养活十几万、几十万人的规模相比,还真不成比例的。所以,黄石的实业这块还真是短板,弥补资源枯竭,三大厂矿萎缩后的就业人口的需要是当务之急,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你做再多的华而不实的园博园、奥体中心,与民生何干?老百姓靠什么吃饭?这是目前最大的也是最要紧的事情,也是黄石未来十年发展最迫切的事情;
第二、区划问题也是个问题,但不是根本性问题,黄石大冶离得这么近,因为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大冶有色都萎缩了。大冶钢厂成了新冶钢,权属中信泰富了,非钢部分全部剥离了,原先养活十几万人的巨头,现在在编的职工不到3000人了,大冶铁矿的婆家武钢都和宝钢合并了,宝武现在都在进口澳矿、南非矿、南美矿了,大冶有色虽然架子还在,但是原先的八大矿山,也没有几个存活的了,所以,作为地级市的黄石市,财政收入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了,反观大冶,劲酒厂,一起绝尘、汉龙汽车后来居上,乡镇里面也有很多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沿着大冶湖边上走一走,感觉到大冶的气象完全比黄石的气氛更生猛、更鲜活、更有活力的,一个地级市,如果长期直管的实体和税收反而不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那种滋味一定是非常不好受的,要是你有很好的文化、教育、医疗、人文资源也好,但是,黄石这方面确实有些优势,但是并不特殊,并没有上海、北京对周边的吸引力那么大、那么强,别人大冶、阳新的人,完全可以越过你黄石市区,直接去武汉,武汉的资源比你黄石市区优厚得多得多了;所以,重新构架黄石、大冶、阳新的行政资源确实是个迫在眉睫的大事了,内耗不值得,两地人互不买账更是不值得,拆分大冶,去掉黄石这个地级市的名称,改称大冶市为地级市,合并铁山、下陆、还地桥;合并黄石港、西塞山、汪仁、四棵;合并金湖、东岳、罗桥、金山店;合并灵乡、陈贵、保安;合并茗山、刘仁八、金牛,合并大箕铺、浮屠、兴国、王英、金海;成立新的大冶地级市,下辖阳新县和六个城区,一个新的地级市,应该还是个屹立湖北第一方阵的一个强市的,实现紧跟武汉,超越宜昌、襄阳的目标也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