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2023-02-26 10:09:29 304 0
奇闻观察室
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为什么端午节,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忌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人们在这一天会以吃粽子,赛龙舟以及在门廊上挂上艾草等方式,来纪念大诗人屈原。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而这一天,不仅仅只有屈原投江自尽,还有伍子胥也被投在了钱塘江,曹娥为救父投了曹娥江。

所以这一天,应该是一个严肃悲痛的一天,并不是一个用来互助快乐的节日,和清明节异曲同工。

另外端午,也是五毒月比较毒的日子,古人在这一天要驱邪,所以建议大家在这一天互助安康就可以了,这样更符合节日的兴致。

一、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投江自杀而不是归隐山林?

优质答案1:

公元前340年左右,爱国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但他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故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公元前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领导秭归乐平里的健儿奋力抗击,从此崭露头角,踏上了仕途之路,成为战国时期一位有气魂、有作为的政治家。

至于他为什么投江?在楚国兴旺的时期,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辅佐楚怀王进行社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运动中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旧贵族的挑拨和迫害,继而导致失去楚怀王的信任,撤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面对楚国的前途和事业的磨难,悲愤交加的屈原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自杀身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一年一度的端阳节日里,民间人们赛龙舟划龙船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尤其崇拜屈原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等。

优质答案2:

自杀是因为绝望,对世事、对人生,尤其是对理想抱负已心如死灰,屈子对污浊的现实已无力抗争,且不能独善其身,所以宁可投江而死,希冀让清清江水包裹他高洁的灵魂;隐居是避世,是消极,是苟活,屈子的高傲和宁折不弯的个性和隐居是格格不入的。屈子一跳,是明志,是宣示,是抗争!

优质答案3:

屈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悲情的诗人,最终结局自沉汨罗而死。题主问: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投江自杀,而不是归隐山林呢?这与他的志向有关。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屈原的记载最早的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为屈原在楚国灭亡前就被流放,其事迹并没有计入楚国的正史。司马迁通过研读屈原的诗歌,特别是《离骚》,从诗歌中感知屈原的情感、志向;又实地考察,寻找屈原的足迹,并寻找到贾谊凭吊屈原的地方,感念二人相似的“忠而被谤”“美而遭妒”的人生遭际,为二人合著《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说: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国之栋梁,奸佞当道,报国无门

通过《史记》我们知道,屈原与楚王同姓,是楚国贵族。并且具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楚怀王的器重。

在宫廷内,可以与楚怀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法律制度,发号施令;在外交上,负责接待各国使节,能从容地应对各国诸侯。

但屈原的才能受到了小人的羡慕嫉妒恨,他们向楚怀王进谗。怀王居然昏聩到近小人,远君子:

王怒而疏屈平。

后来屈原在《离骚》里诉说自己的遭遇,如同后宫佳丽遭到嫔妃们的嫉妒: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被停了左徒的职务,降为外交使臣。即便如此,屈原依然不忘为国分忧。

怀王看不清秦国吞并六国之心,受邀到秦国与秦王会面。屈原听说后不顾一切力谏: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但这时怀王已经不再信任屈原了,在令尹子兰的撺掇下去了秦国。如屈原所料,一去不复返,客死秦国,为天下笑。

屈原忠言不被信,本已忧愤之极,可谁知真正的厄运降临到头上。子兰为了转移国人的指责,把怀王留秦的责任推到屈原的头上,向其兄长、继任的楚顷襄王进谗。同样昏聩的顷襄王不问青红皂白,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的荒僻地区,使他彻底脱离王庭。可怜屈原纵有爱国情、报国志,强国策,又与何人说?

《离骚》明志,九死未悔,以身殉国

流放期间是屈原的创作高峰期,在《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对祖国的之情。

最能表达屈原志向的是《离骚》。诗歌从自己的身世、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辅佐楚王的贡献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

战国末年,各国争雄,有识之士奔走于各国之间,像屈原这样的人才去任何国家都是座上宾。《离骚》也流露了离开与糊涂难舍的思想矛盾。最后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决心以死来殉国的志向。所以,在这个时候屈原就下定决心,与楚国共存亡。

当屈原听到秦将白起攻下郢都的消息,屈原与楚国共存亡的志向付诸行动了。

司马迁动情地描写了屈原的形象: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流放十几年后,心如死灰,形容枯槁,与当年那个那个“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风流倜傥的屈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司马迁并没有让屈原就这样孤独地死去,而是设计了一个与“识时务”的渔父对话的情景:

渔父见到屈子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落魄到如此地步?”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服屈原:“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会被时事所制约,而是应该顺应时事的发展。举世皆浊,为什么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为什么不分享酒的甘醇?为什么要怀瑾握瑜,自命清高,而自找流放之苦呢?”

屈原决断地答道: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宁可怀瑾握瑜而死,也不会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怀石而纵身一跃,决不偷生!

屈原这一跃,两千多年后,感动了一位诗人,他用《七绝·屈原》浓缩了屈原的才情与精神: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诗人赞赏《离骚》是抨击黑暗的“杀人刀”,具有极强的战斗威力,勇敢地刺向邪恶势力。

“艾萧”,即艾蒿,臭草,比喻奸佞小人。“椒兰”,即申椒和兰草,为芳香植物,比喻贤德之士。

诗人怒斥小人当道,以“一跃冲向万里涛”再现屈原决绝的最后一跳。

对!这位歌颂屈原的诗人就是毛主席。

屈原是毛泽东从少年起就钟爱屈原的楚辞,敬慕屈原的为人。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有一本课堂笔记《讲堂录》,前11页是毛泽东用颜体恭恭敬敬地用小楷抄录的《离骚》《九歌》全文。

1949年毛泽东向著名俄国汉学家费德林介绍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他还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是: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毛主席把屈原推向了世界,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比肩。

这就是屈原,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清洁节操,万古流芳,与日月同光。

反观今日,我们更应该向屈原学习,摒弃污化祖国,出卖灵魂的各种文化糟粕,让爱国主义文化发扬光大。

二、屈原在秦统一六国取得节节胜利后,为什么居然投江自尽?

优质答案1:

屈原是楚国臣子之所以死一是为了殉国而是对于自己的恨无法挽救楚国

优质答案2:

纵观屈原一生,不得不感叹一位政治家与改革家的失败,同时也不得不为他那崇高的理想与伟大的事业而惋惜。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而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诗歌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

屈原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持外交事务。屈原主张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诽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屈原竭力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未能如愿,反而于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后又因小人的谗言被楚顷襄王再次逐出郢都,流落江南。 奸佞小人的中伤、昏庸帝王的放逐让屈原有志难舒,面对楚国之危难、民生之多艰而无可奈何,屈原唯有带着满腔愤懑,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之日,正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楚郢都被秦攻破的日子。而据专家考证,屈原在世时,农历五月是楚国南方的凶月,五月初五是凶日和鬼节。为何屈原会选择这么不吉利的一天了结性命呢?有专家认为,屈原早已萌生了“忽乎吾将远行”的离世思想。在《离骚》中,屈原两次说到要像彭咸那样投水而死。彭咸为殷朝贤臣,当年因进谏不成而投水自尽。此后,屈原在《思美人》、《悲回风》中同样多次提到“彭咸”。专家认为屈原的投江自尽,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深思熟虑,当然会有一番精心安排”。这位专家所说的“精心安排”,便是屈原追随舜帝而去。屈原在《离骚》开篇便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来表明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而舜帝是楚人的太阳之神和光明之神,并且楚人同样是在五月五日祭拜舜帝。

屈原在创作《涉江》时,就想象自己跟随舜帝畅游昆仑瑶圃,“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有意在舜帝的祭日投江,以便与冉冉上升的太阳融为一体,与心仪已久的先帝尧、舜以及彭咸等忠臣共聚首,去完成他在人间无法实现的抱负与理想。此说不过是后人研究所得。也有人认为屈原是听闻郢都被秦攻破,一时悲愤交加,感慨万千,既然有志救国却回天乏术,唯有以己之死祭奠国之亡魂。

三、屈原自杀为何采取投江的方式?

优质答案1:

谢邀。

这个题目历史妞是这样解读的,“屈原为什么自杀?又为何采取投江的方式自杀?”

首先,屈原自杀的原因再简单明显不过。因为屈原对楚怀王及其继任者楚襄王非常不满,对楚国王室不满。而且,屈原正是因为遭受楚国贵族的排挤、毁谤,才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的。所以,屈原对这个国家和王室失望透顶了。当秦国名将、战神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最终选择了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其次,屈原为何采取投江的方式自杀?历史妞认为有以下3个原因:

1.作为一个君子,屈原选择投江自杀是为了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心志。正如《孟子·离娄》中记载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选择投江自杀,就是为了在辞世之前洗净这一身沾染的污秽。

2.投江自杀是为了警醒、涤净浑浊的楚国君王和王室。这一点从屈原的绝笔《怀沙》一文中看出来: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3.屈原是文人,是楚国贵族出身,用投江的方式自杀更体面,也更符合他的浪漫主义气质。同样道理,楚霸王项羽后来选择在乌江拔剑自刎,也是因为这种方式符合楚霸王的英雄气概,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也。

以上是历史妞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共同交流,也欢迎大家我的头条号。

优质答案2:

屈原

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人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三天假,也就是端午节,就吃不到粽子。

至于屈原为什么会选择投江,主要是因为对楚国王室的失望,对这个国家的失望,加上屈原是个愤青,就知道和楚王唱反掉,虽然他爱国,但是换谁都不爽的!就把屈原贬走,屈原这个气啊,气自己无能为力,不能救国,气昏庸的楚王,于是就投江自尽,希望以此来警醒楚王。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04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