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徐晃怎么死的?

2023-02-27 12:42:29 235 0
奇闻观察室
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被杀后,他的尸体是9岁的儿子孙权讨要回来的吗?

先聊孙坚,人称“江东猛虎”,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其实是孙坚斩杀的。公元190年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第二年率军攻打洛阳时,不小心被董卓部将徐荣包了饺子,祖茂戴上孙坚的赤厨帻(就是红头巾),吸引敌人,孙坚才得以逃脱。

遭此大败,自己也差点被擒杀,但孙坚并未灰其心志,一路收集散兵,进占太谷阳人城,准备司机而战一雪前耻。这时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城,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胡轸性急,出兵时预先扬言:“这次去,要斩一青绶,部队才会整齐纪律。”其他人听他这样说话,心中颇为不快。胡轸的部队行到广城(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天色已晚,士马劳累,应当驻军休息,而董卓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但诸将都嫌忌胡轸,想败坏他的大事,不想让他成功。于是吕布等人便说:“阳人城中孙坚已经逃跑,应该快点去追赶,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胡轸一听觉得有道理,便率军连夜进发到阳人城下,然而城中守备十分严密,偷袭不可能成功。这时,军队饥渴困顿,加上夜间没有堑壕工事防御,将士便就地解甲休息,此时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偷袭,黑夜中,将士不明真假,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狼狈不堪,孙坚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华雄也被斩杀。这便是温酒斩华雄的出处。

历史上徐晃怎么死的?

孙坚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孙坚其部攻破虎牢关,正面击败董卓、吕布,攻陷都城洛阳,其一时光芒万射,无人望其项背。

公元192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当时刘表重用地方豪族势力,他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就是名臣黄香(香九龄,能温席)一族的后人。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连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后与孙坚大战,不久又败,逃到岘山之中,孙坚紧追不舍,黄祖被打急后设下圈套,孙坚单马行岘山被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就这样中箭身亡了,主公阵亡后,孙坚的军队也就慌忙撤退了。

孙坚死后尸首落在了刘表手里,这对于刘表来说也是个烫手的山芋,毕竟孙家的威名尚在,他不想也不敢把尸体怎么样,免得招来江东人报复的麻烦,然毕竟孙坚是死在他手里的,这笔血债肯定记在他头上,怎么处理尸体这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桓阶的出现帮助刘表缓解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桓阶早年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就把孙坚的尸首、灵柩让他带走了。孙策拿回父亲尸体后将其安葬于曲阿。

桓阶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它是曹魏大臣,在曹操和曹丕时候都很受重用。公元219年关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后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徐晃前去援救,起初徐晃兵力不足,未能顺利解围。曹操本打算亲自领兵南征救援曹仁,于是问大臣们这样办行不行。大臣们都回答说:“你要是不赶紧去,这场战事必败无疑。”惟独桓阶说:“眼下曹仁等身处重围之中而能拼死守城毫无二心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境地和您距离遥远。人常说,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如今他们内有死争之心,外有强将援救,大王如果统率大军按兵不动,从容向敌兵显示我军的实力,哪儿还用得着担心失败而亲自前往呢?”曹操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统率大军驻守在摩陂。没过多久,蜀军就被打退了。

扯得有点远了,总之孙坚的尸体是桓阶冒死讨回来的,并不是9岁的孙权。假设一下9岁的孙权真的敢去讨要父亲的尸首,以刘表谙弱之主的作风,一旦被下属煽动,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

一、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都是怎么死的?

优质答案1:

张辽

张辽是随曹丕出征江东时,被吴将丁奉射中,回营后不治身亡。

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乐进

乐进在正史中具体死因不详,草草提了一句就没了。在演义里是与吴将甘宁作战时被甘宁一箭射入头部,当场身亡。

乐进连忙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两军齐出,各救一将回营,鸣金罢战。

于禁

于禁是被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回到曹营被曹丕派去高陵祭拜曹操,并事先让人画壁画于墙上,于禁看到自己战败被俘的壁画,回去后惭愧发病而死。

禁奉命到彼,只见陵屋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故先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以愧之。当下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

徐晃

正史中,徐晃于227年病逝。演义中则是被孟达射中头部而死。

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张郃

张郃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候,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被乱箭射死。

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乃骤马赶来。此时天色昏黑,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去路。郃大惊曰:“我中计矣!”急回马时,背后已被木石塞满了归路,中间只有一段空地,两边皆是峭壁,郃进退无路。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

优质答案2:

曹操的五子良将堪比刘备五虎上将,攻守兼备,计谋多端,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悍马功劳!正史中这五位应该是病死和老死的!

二、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都是怎么死的?演义中与正史上有何不同?

优质答案1:

曹魏得天下,除了依托宗亲外,便是最得力的五位战将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他们被称为“五子良将”。

无论是哪一位无不是独当一面的统兵帅才,在演义中,五子良将除了于禁是兵败羞愧而死,剩下的无论是张辽、乐进、徐晃、张郃皆是中箭而亡。但是其实在正史中只有张郃是中箭而亡,其余的都不是,那么在正史中其它几位最终的结局是如何的,今天像素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一、张郃,中箭而死,正史演义之中统一

《张郃传》载:诸葛亮复出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这是他的第四次北伐。魏国命张郃统军抵御诸葛亮。

后因诸葛亮粮尽不得不退军,张郃求胜心切,便贸然率军追击诸葛亮,在木门被蜀军射死,死后,被魏国追谥为壮侯。

二、于禁兵败羞愧而亡,正史演义之中统一

《于禁传》载: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鄴谒高陵……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谥禁曰厉侯。

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庞德战死、于禁投降。后因孙权偷袭,关羽败走麦城,于禁便归了孙权。

后来孙权向曹丕称臣,于禁这才回到了魏国。回到魏国后,曹丕明面上安慰于禁,并封他为安远将军,但却在背地里羞辱于禁,在于禁拜谒曹操陵时,提起让人画上关羽战胜,庞德不屈,于禁投降的画像,于禁见后羞愤而死,死后被封为厉侯。

三、张辽病故,正史演义之中异同

在演义中,张辽为救曹丕,被丁奉射中腰部而亡。但在正史中,张辽是病故的,没演义中来的那么激烈。

《张辽传》载:是岁……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以病体击溃东吴吕范,同年于江都病死,曹丕听闻泣不成声,追谥张辽为刚侯。

四、乐进病故,正史与演义之中异同

演义中,乐进与凌统交战之时,被东吴大将甘宁射中头部而亡,而在正史中,乐进是正常病死的。

《乐进传》载: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在家中正常病故,被追谥为威侯。

四、徐晃病故,正史与演义中异同

演义中,徐晃在进攻孟达时,被孟达射中了头部而亡,而在正史中,徐晃是正常病死的。

而在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

《徐晃传》载: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於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魏明帝即位后,徐晃奉命于襄阳抵挡吴将诸葛瑾,同年,徐晃病故,被追谥为壮侯。

也就是说在正史中,张辽、乐进、徐晃是病死的,也算善终,唯有张郃与演义中一样属于战死沙场,唯有于禁兵败被曹丕羞辱而死。

优质答案2:

这五人中于禁、张郃两人在演义和正史上死法接近,乐进没有提到,张辽和徐晃则被演义坑了。下面分别比较一下:

张辽

张辽在演义中是跟着曹丕伐吴时,曹丕中了吴军之计,被徐盛杀得大败。曹丕好不容易逃到淮河时又遇到火攻,张辽死命保着曹丕杀出重围,结果遇到丁奉,被一箭射中腰间,虽然被徐晃救出,不过后来还是伤重而死。

在正史上,张辽则是镇守扬州,后来因为病重在江都去世,算是善终。

乐进

乐进在演义中没有提到如何去世,他最后一次出场是濡须之战对战凌统,两人杀了一个难分难解。曹操命曹休冷箭暗算凌统,将他射落马下。乐进正要去杀凌统,却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也翻身落马。此后乐进再未出现,不排除重伤去世的可能。

正史上乐进同样是善终,在建安二十三年去世。

于禁

于禁在演义和正史上死法差不多,都是因为水淹七军被俘,后来虽然被放回,但是曹丕却在高陵内画上水淹七军时于禁降服时的样子,然后让于禁去看。于禁看到以后羞愧难当,回去以后就病死了。

张郃

张郃同样在演义和正史上死法相仿,都是中了诸葛亮的计,在木门道中被乱箭射死。唯一的区别是演义中张郃是自己请命去追,结果中计而死。正史上则是司马懿命张郃去追,张郃认为不可追击,然而司马懿是主将,坚持让张郃去追击。张郃无奈之下只能服从命令,可谓死的冤枉。

徐晃

徐晃在演义中是孟达在上庸造反时,他作为先锋去平叛。结果徐晃马太快,冲到了城下,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最后伤重不治而死。

而正史上徐晃是在镇守襄阳期间,生病不治,在太和元年去世,也是善终。

三、正史上的曹操大将徐晃的结局如何?

优质答案1:

正史中徐晃病死,赐谥号“壮侯”。曹魏祖孙三代待其不错!

徐晃(?-227年),字公明,出生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和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并称曹操部下“五子良将”。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董卓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相火併,在长安大肆屠杀。徐晃劝说杨奉,让他和皇帝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建议。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内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渡过黄河到达安邑,徐晃因保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到洛阳后,韩暹、董承天天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徐晃便劝说杨奉归顺曹操,杨奉听从了他,不久又反悔了。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开封击败杨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于大河上下、江淮之间,为曹魏的立国建立了功勋。

曹操授予徐晃兵权,派他出击卷县、原武的贼寇,大获全胜,升任裨将军。随曹操征伐吕布,徐晃单独率军逼迫吕布的将领赵庶、李邹等人投降。又同史涣在河内郡斩了眭固,建安五年(200年),在徐州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打败颜良,攻取白马城,进军到延津,大败文丑,徐晃被任命为偏将军。以后又同曹洪攻打贼寇祝臂,大破敌军;同史涣在故市(今河南荥阳东北)攻打袁绍的运粮车队和辎重,因功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包围了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攻破了邯郸,易阳县令韩范佯装献城投降实负隅顽抗,曹操想灭掉易阳,命徐晃进攻。徐晃来到以后,把一封信缚在箭尾射入城中,为韩范陈说利害,韩范悔过投降。徐晃劝曹操说:“袁谭、袁尚尚未打败,那些没有攻取的城池都在看风使舵,今天要是灭了易阳,明天各城就要拼死守御,只怕河北就没有平定的日期。希望曹公您允许易阳投降为别的城做个榜样,那么各城就都会望风而降的”。曹操认为很对。徐晃单独率兵讨伐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攻破了袁军三个驻地。跟随曹操在南皮击败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平定了平原郡的叛军。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袁尚,在白狼山之战中,受张辽的指挥,杀了匈奴蹋顿以下10余人。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因从征有功,而被为拜横野将军。建安十三年(208年),徐晃跟随曹操讨伐荆州。赤壁之战后,徐晃单率一支军队屯扎樊城,平定中庐、临沮(湖北南漳)、宜城的贼寇。与满宠到汉津(今湖北当阳)征讨关羽,与曹仁在江陵攻击周瑜。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统兵讨伐太原郡叛军,包围大陵,拔取了城池,杀死敌将商曜。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赐他牛酒,让他为祖先上坟。曹操到潼关,担心不能渡过黄河,召徐晃询问。徐晃说:“主公大兵在此地,而敌人不另派兵驻守蒲阪,可见是失策。请给我一支精兵,从蒲阪津渡河,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以抓获敌人”。曹操同意了。徐晃率领骑兵、步兵四千人过河。徐晃领兵挖堑立栅迎接来敌,敌将梁兴率五千多骑、步兵来攻,被徐晃击退,曹操大军得以渡河,于是打败了马超的势力。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隃麋(今陕西千阳县东)、汧县(今陕西千阳西北)的氐族部落。曹操回邺城,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鄜县(今陕西富县),打败夏阳的贼寇余党,斩了梁兴,迫使三千多户投降。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派徐晃去征剿椟、仇夷各处山上的氐族人,他们都投降了。解了曹军张顺之围,攻破了贼寇陈福等人的三十多个屯兵据点,徐晃晋升为平寇将军。曹操回到邺县,留夏侯渊、张郃、徐晃在阳平关防御刘备。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南郑(今陕西汉中)。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遭到徐晃从岔路的攻击,蜀军大败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让徐晃持节,发布通报说:“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刘备想断绝内外联系,夺取汉中。将军这一举粉碎了刘备的计划,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关羽自率主力兴师北上,包围了曹魏的江北重镇樊城和襄阳。当时,徐晃率军驻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为襄、樊之地的后备军。曹操为了解救樊城,襄阳,前后增兵至12营,悉归徐晃指挥。关羽围军层层设垒,封锁严密,阵地十分坚固。徐晃率士卒到达前线,不顾矢石飞流,身先士卒,数次突入重围,与关羽的守将激战于樊城之外,同时,令其士卒掘地道通樊城,与城内曹军取得联系。经过数日苦斗,击破了关羽围军,解除了樊城,襄阳之围。这次战役对于巩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稳定后方都起了重大作用,敌军烧毁自己的营寨逃跑了。尽管徐晃和关羽是同乡,徐晃年龄稍长,私人关系很好。但各为其主,互不相让。徐晃声东击西,秘密进攻四冢,关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亲率五千步、骑兵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去,徐晃便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冲入敌围,大破敌军,很多人自投沔水(汉水)而死。

徐晃得胜班师,曹操亲自出城七里迎接,宴上亲自举杯向徐晃劝酒,慰劳他说:“襄阳、樊城得以保全,全是将军的功劳啊”!曹操巡视各营,士兵都离开队列观看曹操,只有徐晃的军营整齐,全体将士站在队列中不动。曹操叹息说:“徐将军可以说是有周亚夫的风度了”。 曹操曾在军令中说:“敌人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听说过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能够这样长驱直入敌围的。况且樊城、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司马穰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逯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又晋封徐晃为杨侯。跟随夏侯尚到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打败蜀将刘封。曹丕命徐晃镇守阳平关,转封他为阳平侯。魏明帝曹睿即位,徐晃在襄阳抵御吴将诸葛瑾,徐晃病危,遗嘱用平时穿的衣服收殓他。太和四年(230)去世。朝廷赐谥号“壮侯”。

徐晃为人谨慎小心、作风俭朴。统率军队无准备之仗,作战时穷追不舍,争取实利,经常顾不上吃饭。徐晃一生经历大小数十次战斗,他勇于摧锋陷阵,攻击强敌。徐晃不仅勇猛过人,而且善于用兵,往往能够避敌强大,改其虚弱,以少胜多。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在任何情况下,他的军容严整,上卒精神振奋。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饷,属徐晃”。 徐晃常说:“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大意是:“古人忧虑遇不上英明的君主,今生有幸让我遇到了,应该建功效力,何必自己夸耀自己呢”!

优质答案2:

徐晃是关羽的老乡,曹魏诸将为数不多被关羽看得上眼的将领之一,河东人,当过小官,后来投奔杨奉,杨奉是黄巾旁支白波军将领,招安后跟随凉州李傕。王允计杀董卓,凉州军在李傕郭汜带领下反入长安,杀死王允逼走吕布,挟天子大打出手,杨奉见机自立门户,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一路恶战,被献帝封为车骑将军,徐晃也因功封侯,护帝派韩暹和董承不和,董承秘召兖州牧曹操勤王,杨奉左右为难,徐晃审时度势后劝杨奉归顺兖州的曹操,杨奉初听从后反悔,与韩暹一起劫驾,被曹操击败,徐晃便投降了曹操。

徐晃是曹营五子良将之一,深受曹操倚重,归顺后不久,袁曹交恶,刘备重占徐州,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带同徐晃急袭徐州,刘备败走,徐晃来到官渡,可能在这时期和关羽认亲,并深相结纳,交情不错,关羽斩颜良,徐晃随大军立功“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主要功劳是截杀袁绍后勤粮车,因功封侯。也参与赤壁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战役,汉中之战,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大将初时力拒刘备军,徐晃还粉碎了刘备要切断汉中内外交通的企图,得到曹操的赞赏,“太祖闻,甚喜,假晃节”。

关羽北伐攻打襄樊,中原群寇响应,曹操派出于禁率军救援,被关羽利用秋火高涨时机,水淹七军,曹营响震,曹操震惊自余,仓促命徐晃带领新兵前去解救曹仁,自己聚集各军随后策应。来到前线,关羽见是徐晃前来,意气之人一见故人喜不自胜,忘了在战阵上,便与徐晃阵前叙旧,说的全是些嫂子侄儿安好,学习如何等家常,没有说军国大事,说到一半,徐晃突然变脸,向后面的军士说,谁能生擒关云长,赏金千斤。关羽乍听一楞问“大兄,是何言邪”,徐晃说,这是军国大事。孙权偷袭荆州,襄樊之围遂解。曹操看了徐晃的阵营,感叹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封徐晃为右将军、杨侯。刘备清算荆州之败将士,孟达投奔曹魏,徐晃与夏侯尚进攻上庸刘封,刘封大败走入成都。又曾在襄樊一路进攻孙权军,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曹丕去世的第二年,徐晃也逝世,谥壮侯,比他老乡关羽少了个“缪”字,功业大不相同,生前身后名声也大不相同。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3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