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的是什么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3-02-27 13:26:29 600 0
奇闻观察室
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长城吗

《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或许有人会问,万里长城那么雄伟,怎么可能会被哭塌呢?这之中有着怎样的传说呢?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孟家庄有个善种葫芦的老头,有一年葫芦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由于孟、姜两家是要好的邻居,于是便约定葫芦成熟了就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在孟、姜两家准备分享葫芦时,这时候忽然听见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把葫芦切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个粉嘟嘟的小女孩。小女孩非常讨人喜欢,姜、孟两家就谁来抚养小女孩争执起来,最后在长者劝说下,小姑娘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哭的是什么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时间流逝,孟姜女长大了。一天,孟姜女到后花园去散心。忽然看见一只大蝴蝶,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却把扇子掉在水里了。正当她捞扇子时,忽听背后有动静,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经过盘问,年轻人诉说了原委。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是个读书人,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去?于是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因饥渴难耐,才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善良人家。

孟姜女见范喜良忠厚老实,才华横溢,便芳心暗许。于是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询问范喜良的意愿时,范喜良认为自己乃是逃亡之人,想要推脱,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只好答应。孟老汉于是忙着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姜女哭长城

天有不测风云,完婚三天之后,范喜良行踪被人揭发,官兵不由分说把范喜良带走了,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孟姜女想到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想要给丈夫送去。

经过长途跋涉,到长城脚下时,经过打听,她得知丈夫范喜良早就因劳累过度死去了,得知这一噩耗,孟姜女心如刀绞,寻到丈夫的埋骨之处,放声大哭,其悲痛如杜鹃啼血,直哭了十天十夜,忽然一阵巨响,长城崩塌,这才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秦始皇听说这事后,本打算兴师问罪,但见孟姜女貌美如花就起了收为妃子的意图,于是假模假样祭拜范喜良尸骨,等着孟姜女投怀送抱,不料孟姜女却抱着丈夫遗骨,投江而死。

这个故事虚构也好,也有人说原型是春秋时期的故事,总的来说反映的是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一:孟姜女哭倒的是什么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哭到的是济南市长清县内的齐长城

传说的,孟姜女哭的是秦始皇修建的山海关这段长城,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女性,人们还在山海关建了《孟姜女庙》,事实上不是如此。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据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前749--前781在位),齐国人杞梁在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墙也塌了。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间。

二: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什么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 为流传。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另有,同名的民歌、电视剧和越剧《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她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粱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粱妻,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粱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第一个记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他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粱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粱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粱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粱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粱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杞粱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恨只恨吾生不逢时,不在当年长城外,若能亲眼所见。就知道是不是了

那只是个传说,人是确实有这么个人,但是她不做出点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谁知道她是干什么的,所以我们古代的网络作家就说她把长城哭倒了,也许当时技术不达标,确实有那么一块长城倒了,但当然不是哭倒的

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葫芦开俩瓢( 92)

现如今,家里舀水、淘米、舀面、盛东西,都使用不同的器具。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盛、取东西时几乎都用同一种器具———瓢子。水缸里飘着一个水瓢,面缸里放着一个面瓢子,米袋子里放着一个舀米的瓢子,并且家里的新剥下的玉米、花生等东西,都是用瓢子来盛的。当然,这主要是当时的条件所限。

现在的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几乎不知道瓢子为何物。那是春天里,农家人在庭院里栽种下的葫芦秧苗,等到夏末秋初的季节,房檐及墙头树枝上,葫芦的秧藤会在开花后结下一个个葫芦。那时的葫芦不像今天人们种的菜葫芦,在很嫩的时候就摘下炒菜吃,一棵葫芦秧苗可以结很多个葫芦。早先人们会把一棵秧子上只留下一两个,最多也就三个葫芦,这要看秧苗是否茁壮,养料供应是否充足,把其它的小葫芦开花不长时间就要疏掉,为的是把留下来的葫芦长大。一般要等秋后秧子彻底死了,葫芦也完全成熟以后才被采摘下来。

当一个大葫芦被摘下来还得存放一段时间,主人家会拿着这个大葫芦请木匠师傅用锯子从中间锯开,这一个葫芦就开成两个瓢子。更有趣的是,这一个葫芦开成两个瓢子不能被一家所用,要不留给木匠师傅家一个,要不两个都拿回来送给邻居一个,再就是送给自家的亲戚或者朋友。后来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二叔家不种葫芦而那么多瓢子,我们家用的大多都是他们家给的,那是二叔做木匠的缘故啊。

为什么一个葫芦开成两个瓢子不能被一家所用呢?这要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在寿山的长城岭下,住着两户人家,东家姓孟,西家姓姜,他们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奇怪的是,这两家都无子女。

有一年,孟家在自己院子里的西墙跟下栽种了一棵葫芦苗,葫芦长得很旺盛,葫芦秧很快爬满两家共有的墙头上。葫芦秧开的花倒是不少,也不是孟家有意蔬果,更不是姜家把长在他家那边的葫芦给摘了,而是这棵葫芦就只结了一个葫芦,正好长在墙头偏姜家那边。秋天,葫芦成熟了,孟、姜两家都希望葫芦归自家,两家各不相让,孟家说他种的,并且水肥都是他家管理,姜家说葫芦长在他家。

最后,在村人的调和下决定每家各分一半。他们把葫芦摘下来,请来木匠师傅当场锯为两半,当锯开后,众人十分惊讶!里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长得似仙女下凡。当两家一见这小姑娘,都不争着要那葫芦了,却抢着要抱那小姑娘。两家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由众人调解,两家轮流抚养这个小姑娘。从此之后,这个小姑娘就被孟、姜两家养活着。

一天,孟家对姜家说:“我们给她取个名吧”,经双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从此,孟姜女这个名字就被村里的人们叫开了。等她长大后嫁给了勤劳善良的范喜良。可是,新婚后不到两个月,丈夫便被齐威王征召为民夫,到寿山后修筑长城去了。后来丈夫累死在长城下,又被埋进了长城内,她便哭塌了长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是她的美丽、善良及爱情的力量,与秦王暴力相争的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那孟姜葫芦娃的故事更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从这个故事里教会我们什么是善和美,教会我们有了好的东西不可独享,要与他人去分享,这才是人间的淳朴与善良。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0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