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乱世之中,刘备对人家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论起辈分来,比当朝皇帝的还大一倍,因此很多人都尊称他为刘皇叔。不过纵使这样,在刘备的心中,自己肯定不敢和开国皇帝刘刘邦做对比的。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在后人这里,常常拿他跟刘邦相比,其原因就是他们都曾经占据了巴蜀汉中。非常可惜的是刘邦占据此地后可以出汉中,统一天下,而刘备却没有做到,这也是人们常常拿刘备与刘邦作比较的原因。那么这种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看看。
从表面上来看,刘备所占据的地方其实比刘邦还要大一些,因为刘备曾经向南发展过。但刘邦做秦王的时候,仅仅两个月就开始了北伐,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向南发展。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地盘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汉中。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曹操经过了两次对百姓的迁移,所以最后虽然曹操丢失了汉中,但是刘备所得到的却是一块没有任何人口的地盘。
在古代占地盘也就是要占据人口。因为古代的人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战争年代,有人口的地盘才意味着有兵有粮,这就是在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时候,一样把汉中的人口迁走了是一个道理。
曹操的这一举动,让让刘备根本就无法在汉中定都,而是只能回到成都,这就为以后北伐粮草的运输增加了难度。相反刘邦的秦王是项羽分封的,所以当时根本没有经过任何的破坏,他定都的地方就很便于北伐,这也让他夺取关中显得更加轻松。
我们细看刘邦夺天下的过程,一出汉中就立即立即夺得了关中,然后把关中,巴蜀 汉中整个作为大后方,再进行北伐,所以他的进程是比较迅速而有效的,至少来说夺取关中可以说是旗开得胜。可是反观刘备就一直没有夺取过关中。
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其实在于他们的对手,刘邦的对手是项羽。他采取的是分封了诸侯,这对于地方的管理其实都很松散,基本可以说是各自为政,所以刘邦夺取地盘的时候,如果项羽不主动增援,那么底下的诸侯就只能自己守卫。
这种行政机制就和刘备时期完全不同,刘备在夺取汉中的时候面对的是首先是守卫汉中的将领,而将领是直接听命于曹操的,如果将领抵挡不住,曹操也肯定会救援的,正因为这种差别,所以北伐的第1步都是夺取汉中,刘备和刘邦就遇到了既然截然不同的结局。
对于曹操而言,只要他愿意,只要他不放弃将领,那么他手下的将领都是可以随时指派的,但是相项羽不同,如果他自己不支援,他手下的诸侯基本上不再听命于他。
而且刘邦在夺取关中这一带的地盘的时候,项羽却又在对付一口齐国,所以当时他自己也抽不出身来对付刘邦,正是这种行政的体制,或者说人心的涣散,让刘邦和刘备所面对的敌人就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历史阶段的不同,让刘邦所面对的诸侯和刘备所面对的北方势力有着很大的差别。由于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所以项羽在推翻秦朝之后,大有仿效这些的意思,而在汉朝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这样的局势了,大家都只要占领了地区,基本上都是服从于皇权。这样的不同,让刘邦和刘备所面对的行政体系完全不同。
刘备和刘邦的后人,这一点看起来他们好像有一点关系,实际上他们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刘备正因为是刘邦的后人,所以他所代表的实际上是维系旧势皇权的部分。
比如《三国演义》中始终以忠义为主题来写,实际上所谓忠义也是就是保皇的这一派,就是旧势力的一派。相对而言,刘邦和秦朝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所代表的势力就是新生的势力,而不是秦朝的延续势力。
同样都是身为一个王朝的末期,其实老百姓对对王朝的本身是比较失望的,刘邦作为新生力量会得到反对秦朝那部分人的帮助,而刘备作为作为旧势力就得不到反对汉朝人的帮助。
在《三国演义》中看起来刘备作为刘皇叔能够得到很多的帮助,实际上天下苦秦久矣和天下苦汉久矣也都是一个道理,一个统治集团,如果到了末期,实际上都一样的腐朽,老百姓都对这个朝廷充满了不满。作为这个朝廷的一个延续力量,实际上是很不得人心的。
而且二人虽然同样都很在乎争取民心,但是刘备还有一个对手就是曹操,如果说以天下正统的话,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这个正统还在天子这里,刘备的所为,就失去了根据,这还是在前期的时候,在后期刘备自立为王的时候,就更没有把汉天子放在眼里,就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他也失去了哪怕最后支持他的那一点明星。
综合以上各点来看,虽然说刘邦和刘备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至少都是在乱局中能够茁壮成长起来的人,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局势,他们所代表的力量都注定了他们会有不同的结局,虽然他们曾经都占据了相同的地域,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在历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不是占了一块地盘就可以了,历史选择和人心向背才是关键。
一:刘邦和刘备是什么关系
刘备经常说自己是皇叔,实际情况呢,刘胜是刘启的儿子,刘启是刘恒的儿子,刘恒是刘邦的儿子,所以按照刘备的说法,他是刘邦重孙子的后人。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祖父刘雄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一代玄孙。
汉景帝刘启是刘邦的孙子。以此算来,刘备,应该是刘邦的第17代玄孙(3+11+3)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刘邦的27代孙,比起汉献帝来还高出一辈,所以汉献帝尊称他一声皇叔。
刘邦与刘备,一个是大汉帝国的开国君主,一个是蜀汉王朝的建立者,一位先祖,一位后世,都开创了非凡的事业,前者开创的大汉帝国雄居东方四百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保持强大最久的帝国,后者却没能像光武帝那样做到中兴汉朝,只建立了偏安一方的短命王朝。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hero,除了有先祖后世的血缘关系之外,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二位有太多的共同点:
成就事业前都处于乱世,志向远大,以统一混乱之华夏为己任,以君临天下为理想;
都有着善待百姓,爱护百姓的行动和声名,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刘备在危难的时候还能携百姓转移,因而都受到百姓的支持;
都有着“常败将军”的“美名”和屡败屡战的可贵精神,意志坚强无比;
都有极强的领导才能,能尊重人才,善用人才;
个人能力的光芒被同时代更伟大或更强悍的人物所掩盖;
都以蜀地为战略根据地以图中原,统一天下;
二:刘邦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差多少辈
我们来说一下,刘备和刘邦差了多少岁。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刘备是生于公元161年,两人相差是256+161=417年,如果以二十为一辈的话,那么应该差不多是21辈。
如果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那就是刘备是刘邦的第二十一世孙,而汉献帝既然叫刘备为刘皇叔,那可见,汉献帝小刘备一辈,所以,汉献帝是刘邦的二十二世孙。
可是呢,罗贯中在这上面,其实是有点差错的,因为汉献帝的世系是可以根据历史很明确的的,因为谁传谁,皇室宗谱是很明确的,他是刘邦的十六世孙。
问题就是出在这边,刘备是刘邦的二十一世孙,汉献帝是十六世孙,汉献帝足足比刘备大了五辈。
不过,这个毕竟是演义嘛,按照演义的逻辑,汉献帝就是刘备的侄,而刘备就是打着刘皇叔这个旗号,去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
那历史上,刘备与刘邦差了多少辈呢?
说实话,这个完全没有办法考证,只有说到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刘胜有一个儿子叫刘贞,就封在涿县陆城亭侯,涿县正是刘备的老家,而刘备有明确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都是州郡里的官吏,刘雄举过孝廉,还做过东郡范令。
刘备是不是刘邦的后代呢?历史上认为是的,尤其刘贞,刘雄的身份,给这个说法增加了很大的可信度。
刘备做为刘邦的后代,很稀奇吗?其实并不稀奇,毕竟从刘邦到刘备这边至少也有十几辈,乃至二十辈,汉朝里姓刘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刘备应该是刘邦的后代,质疑这个身份,其实没啥意义,至少刘备姓刘,刘秀也姓刘。
三:刘邦刘备刘彻是什么关系啊
开宗明义,我觉得汉高祖刘邦远胜于汉武帝刘彻。
一、志向远大
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全国各地,那气派相当宏伟,让人叹为观止。吃瓜的人群中有一位喊了一句“大丈夫生当如此”,此人就是刘邦,他喊出了他的冲天志向。若干年以后,他实现了他的冲天之志。
二、唯才是用
当年汉高祖最高官位就是泗水亭亭长,比村长略大一点,相当于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后,追随他的人有张良、樊睽、萧何、韩信等,有士人、小吏、布衣,不管什么出生,有长处就用。
三、虚心纳谏
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一位在军事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应当把他追回来(韩信投奔刘邦,刘邦未知就里,未重视,逃跑了。),那你赶快去追,回来后我封他将军,萧何回答说封将军委屈他了,刘邦告诉萧何,那他回来我封他大将军。就这样,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四、情商老到
楚汉争霸刚开始的时候,刘邦可是让项羽撵的四处跑。重用韩信后,局势得以扭转。韩信每每得胜归来,刘邦亲自将自己的红袍披给韩信,并亲自拉马拽镫去迎接韩信。韩信感动的以死相许。
五、厚黑到家
项羽撵刘邦老是撵不着,想了个下策,绑票了刘太公(刘邦老爸),两军阵前,项羽以刘太公相要挟,要活煮刘太公吃。刘邦不怒反笑说,煮吧,你煮吧,我爸也是你爸(刘邦和项羽在两人的蜜月期结过拜),你煮熟咱爸时别忘了给我发个
六、文风豪迈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受四方
想想汉武帝,能力到也不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厉兵秣马,开疆扩土,丰功伟绩,后世留名。可比起他的老祖宗可就逊色了。蛊惑事件错杀了太子,相爱多年的卫子夫被他赐死。绝对比不上他48岁起兵,55岁登基的老祖宗刘邦。
四:古代刘邦与刘备是什么关系
文|飞鱼说史
汉朝,在历史上极富盛名。
即便是放在现在,汉朝都是备受称赞的,不仅仅因为它在秦朝的基础上开创了第一个大盛世,还因为汉朝之后,形成了民族的概念。
时至今日,在华夏大地上多民族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汉族的人数是最多的,而这个汉,就是源自于汉朝。
汉朝,是由刘邦的西汉和刘秀的东汉共同组成,而这两个朝代之间还不是连贯的,中间还有一个疑似“穿越”过去的王莽建立的新朝,不过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并且又在西汉和东汉的夹缝中,被忽视似乎也极为正常。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王莽新朝的存在,导致了西汉和东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多密切,刘秀能够建立东汉,更多的也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如果非要说西汉和东汉的有联系的话,那就是它们都姓“刘”,还是有血缘联系的那种“刘”。
到了东汉末年,东汉王室已经无力主导中原大地上的秩序,天下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合久必分的大势到来了,而接下来的时代就是我们不少人都极为熟悉的三国时代。
三国是指魏、蜀、吴。
而蜀又被称为蜀汉,开国皇帝是刘备,既然刘备也是姓刘,那么他和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有什么关系,刘备是否是刘邦的后代,从刘邦到刘备中间中间隔了多少年、多少代?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理清西汉、东汉、蜀汉三者之间的关系。
傻傻分不清楚的“汉”政权。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此人在秦末大起义中崛起,后来凭借出色的各项指标,不仅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出力很大,后来也把西楚霸王逼迫到自杀,从而摇身一变成为了汉高祖。
那么刘邦见了政权为何要用“汉”呢,其实也简单,这是因为他是楚霸王分封的汉王,或许因为他用的这个封号比较顺,又或者因为他懒得另外起名字,不管如何,刘邦的政权就被称为了汉,不过也仅仅只是西汉。
西汉政权传承了200多年后,外戚王莽开始擅权弄权,此时的西汉已经名存实亡,王莽建立了新朝之后,西汉正式不复存在,不过新朝就像一颗流星一般,一闪即逝,因为刘秀又乘势崛起了,刘秀经过四处征伐,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也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后人习惯称之为东汉。
其实在历史上,刘秀建立起来的政权依然还是汉,不过由于刘秀政权的都城洛阳在刘邦政权的都城长安的东边,后人就以西汉和东汉作为区分,而又因为西汉在前,东汉在后,这两个政权又被称为前汉和后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的东汉岌岌可危,经过新一轮的洗牌,中原大地上又出现了三个政权——曹魏、蜀汉、东吴,建立蜀汉政权的是刘备,其实刘备建立的政权也是汉,因为这个政权是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又被称之为蜀汉。
所以,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刘邦、刘秀、刘备建立起的政权其实都是汉政权,只不过为了区分,才有了西汉、东汉、蜀汉的区别。
从刘邦到刘备中间隔了多少年?当我们理解了上述的三个汉政权,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简单了,总得来说,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享国210年,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享国195年,蜀汉建立于公元221年,享国42年,所以单单以政权的建立的时间来算,从西汉到蜀汉中间历经了423年。
不过我们既然是说刘邦到刘备中间隔了多少年,自然要在看看刘邦、刘秀、刘备三人的生平年代。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刘秀:公元5年-公元57年。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63年。
所以从这三人的生平来看,刘秀比刘邦晚出生了261年,刘备比刘秀晚出生了156年,也就是说刘备比刘邦晚出生了417年。
刘邦到刘备中间隔了多少代?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既然刘邦到刘备之间还隔了一个刘秀的东汉,所以我们也就有必要把这三人之间辈分搞清楚。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刘秀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也就是刘邦的九世孙,按照刘备的自称,他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而巧的是中山靖王刘胜也是汉景帝的儿子,所以刘备和刘秀的祖辈都可以追溯至汉景帝。
汉景帝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长沙定王和中山靖王都是他的儿子,而这两人还有一个名号十分响亮的兄弟,即汉武帝刘彻,由此可见,无论是刘秀也好,刘备也罢,他们其实都不是汉武帝这一脉,而是属于当时势力并不强的旁支。
我们接着从中山靖王刘胜往下梳理,刘胜的儿子很多,其中有一个儿子叫刘贞,此人便是刘备自己说的祖宗。
所以我们就能从刘邦往下理个顺序出来,即刘邦→刘恒→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华→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其实是刘邦的第十九世孙,当然前提是刘备的先祖真是中山靖王。
不过中山靖王的儿子高达120多位,后人更是不可计数,刘备究竟是不是此人的后代,还真说不清楚,而中山靖王之后这一说,是撰写《三国志》的陈寿肯定的,至于能不能确定,由于年代久远,其实陈寿又怎么会说的清呢?
不过刘备究竟是不是刘邦后代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以皇室宗亲树立起的大旗,为自己争取到了诸多便利,在乱世中,延续了汉室的江山社稷,也算是大功一件,最起码他没有辱没刘邦的脸面。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三国志》、《刘氏新族谱》等。
(本文图片
【END】
五:刘备和刘璋刘邦是什么关系
1.夸有荆益是当初三分天下的重要一步2.取得荆州之后,尚非背面曹操和东面孙权的对手,实力尚需扩大3.益州主弱,容易图之4.刘备有了率兵进益州的好时机5.刘备手下力荐6、刘备争夺天下的雄心大志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