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在魏国怎么死的?

2023-03-08 22:11:39 653 0
奇闻异事录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张仪遭到新君秦武王的猜忌,害怕继续呆在秦国会丢了性命,于是苦苦思索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办法。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跟着鬼谷子学习。他本是魏国贵族出身,出山后原想报效祖国,然而当时的魏国国君看不上他的做派,无奈之下只能另寻他处。他来到楚国,成了楚相昭阳的门客。一天,楚相在家举办宴会。散席后,他发现丢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

楚相很生气,下令严查。结果,大家都指着还在喝酒的张仪说:“他那么穷,人品也不行,肯定是他。”于是,张仪被抓起来拷问。被痛打了几百板之后,张仪依然咬紧牙关不认账。众人实在找不出确凿的证据,只好把他给放了。张仪回到家里,妻子见他被打得不成人形,心疼得直掉眼泪,抱怨道:“你要是不读书、不游说,就不用受这样的屈辱了。”张仪张开嘴,问妻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听到这话,破涕为笑:“舌头还在啊。”“那就够了。”后来他果然凭着自己的舌头走上了人生巅峰。公元前333年,张仪入秦。

当时秦国已经凭借强大的国力成为了七国之首,其他六国决定“合纵”,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张仪在魏国怎么死的?

为了瓦解六国联盟,张仪提出了“连横”的策略,得到了秦惠文王的支持。接着,张仪就开始在各国游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各个诸侯国背弃原先的联盟,与秦国连横。

眼看大功告成,张仪准备回国向秦惠文王汇报好消息。

谁知张仪还在半路上,秦惠文王就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武王继位当了新君。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因为张仪为了忽悠各个诸侯国没少做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的事,这样的行事作风实在让人看不起。从前,张仪受到秦惠文王的宠信,那些嫉妒他的大臣们也不敢说三道四。现在,大家都知道张仪不受新君待见,就纷纷开始在秦武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时间长了,秦武王越发觉得张仪不是个好东西,搞不好还会出卖自己。各诸侯国听说张仪和秦武王不和,也赶紧放弃连横,重新恢复合纵。张仪眼看得不到秦武王的信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惹火了这位上司丢了小命,于是赶紧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的计策。他主动找到秦武王,说:“只有其他诸侯国争斗起来,大王才有机会攻城略地。我听说,如今齐王非常恨我,不管我去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兵讨伐。如果大王允许我回去魏国,那齐国就会攻打魏国,大王可以趁机去打韩国,打进三川,出函谷关直接兵临东周都城,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那时大王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帝王功业。”秦武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乐呵呵地把张仪送去了魏国。张仪一到魏国,齐国果真立刻发兵来打,这可把魏王吓坏了。张仪却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有办法让齐国退兵。张仪派自己的门客去了楚国,借用楚国使臣的名义出使齐国,并对齐王说:“ 张仪知道自己到了魏国,大王您就会派兵前去攻打,所以他早就和秦王商量好了,趁着齐魏两国交战的时候,秦军就能兵临周都,挟持周天子成就帝王功业。如果大王您非要攻打魏国的话,就是中了张仪的诡计啊!”齐王恍然大悟,马上下令退兵。张仪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齐国退了兵,这让魏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就让张仪当了魏国的宰相。@谷筱雨

张仪能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事业,凭借的不完全是他的口才,还有他对人性的了解。

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帮自己做事,就得让对方明白这件事也能给他带来不小的利益,事成之后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有人欣赏张仪的才华,也有人质疑张仪的人品,你对他有什么看法呢?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5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