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啊,皇帝身边都有贴身侍卫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但是真正到关键时刻保护皇帝的却是太监。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以后,最后守卫在崇祯帝身边的就是一群太监,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大太监王承恩甚至还放炮来还击射杀起义军将士多人,他们就是皇帝身边最忠心的保镖。但如果是宫女的话,别说保护皇帝了,恐怕连这个贱人都提不起来。虽然古时候呢也有花木兰和梁红玉那样习武从军的女性,但毕竟是极少数啊,皇帝要训练打手来保护自己,也不太可能找宫女,肯定还是要找一帮大男人来培训。
我的女闺蜜小凤就说过,作为一名女生,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再怎么强调男女平等。男性在体力上本身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遇上危险的时候,这女性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尖叫,就是忍不住喊救命,自己都吓个半死,怎么可能保护得了皇上和妃嫔搞不好,还希望皇上第一时间冲过来保护自己。这不是胆小,这是女性的本能。
第二是政治上的优势。自古以来,皇帝和大臣之间就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如果碰上这个皇帝的年龄太小或者能力不行的时候,大臣往往会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利益集团,对皇权造成威胁。凭皇帝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斗不过大臣的斗不过就得找帮手找谁。皇帝发现自己身边的这群太监就是最好的人选。虽然他们已经身体残缺,但心理上他们还是男人。这心理学家都认为,男人比女人对政治时更感兴趣,而且他们因为生意缺陷,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毕竟从古至今,你听说过哪个皇帝是由太监当上的?有女人做皇帝,可从来没听说过太监登基的。于是皇帝们就创造性地开发了太监们身上的新功能,参与曹政,帮皇帝对付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包括皇上有很多的诏令要颁布圣旨,要下达,这些事情是不可能让女人出面,只能是男人。但大臣们又不住在宫里,那就只能是太监们来做这些事,包括派他们去边关当监军监视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
你想如果派个工宫女过去,宫女之前除了皇帝什么男人都没见过,一下子遇到那些威风凛凛的将军们,万一遇到个长得像黄晓明那样的霸道总裁,爱上了对方,可咋整啊?不坏了,皇上大事搞不好,这些宫女为了爱情再当个双面间谍,反过来帮那些霸道总裁们围宫里刺探情报,那简直是不可想象了。对于皇帝们来说,没有宫女伺候,可能就是活得不那么潇洒。但是如果没有太监,他们可能连皇位都不保。
第三就是无法生育的优势,怎么太监无法生育也成优势了?你还别说确实如此。皇帝之所以用太监,就是看重太监没有生育功能,这样他们就无法后祸乱后宫,能够防止宫廷政变,维护政局的稳定。除非是出现了像韦小宝这样的假太监,一口气一娶了七个老婆。不过这种概率实在太低,因为无法生育,这又引申出了皇帝用太监的一个心理因素。那就是第四点,太监比宫女这个忠诚度要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太监无儿无女,可一辈子在皇宫里伺候皇帝和皇帝的家眷。而宫女服役的时间相对就比较短。特别是清朝明文规定,这宫女到了 25 岁就要出宫嫁人,宫女居然早晚要出宫,自然对皇帝不可能一直忠诚下去,除非他想上位,皇宫里的那些后妃们又是日防夜防。相反,太监这个职业是注定要绝后的。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坐得太监的人是没有资格上族谱的,相当于就没了宗族,也就没了家。他只能依靠皇帝把皇宫当成他的家。如果他一旦被皇帝抛弃,被赶出了皇宫,想做一个乞丐都做不成,所以他必须依附于皇帝的权威。有了皇帝在后面给他撑腰,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他才觉得只有自己像个人才有存在感。
而皇帝最看重的是忠诚。因为对于皇帝这个职业来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职业了,几乎每时每刻都要担心会被人谋害什么的,在权力面前,父子兄弟都会反目成仇。而太监是不会对皇帝的位子构成威胁的,因为他们绝了后没了家,他顶多要的就是仅次于皇帝的权利。所以太监最需要的是皇帝的宠信。如果皇帝不宠幸他,或者这个皇帝失事了,他们屁都不是某种程度来说,皇帝和太监是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太监需要皇帝给他存在感,而太监又能给皇帝大带来安全感和忠诚度。所以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就会对历史上为什么一些皇帝总是宠信和纵容,像刘景和魏忠贤那样,太监让他们为所欲为,也就见怪不怪。
我是@小帅说事c ,欢迎大家点赞和评论
一、明朝大太监王振为何中了秀才,还要自阉入宫当太监呢?
优质答案1:
明朝亡于宦官转正,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其中有四个太监可以说是祸国殃民,危害朝政,这四个人就是刘瑾、魏忠贤,汪直,和王振。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县),才思敏捷,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当时的教官就相当于现在的老师,王振只是上过一段时间私塾,并没有考上秀才,对于他这种文化水平来说再去考举人、考进士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当时的教官也和现在的升学率很像,所教的学生升学率太低,便没有人愿意再跟你学习,所以王振自觉前途暗淡,心灰意冷,史称“九年无功”,愤懑之下,便做了些违法的事情,于是被抓充军,刚好明成祖朱棣在这个时候要招一批有学问的人教妇女认字,这对戴罪立功的王振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但是,这中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棣要的这批人必须是宦官,对于王振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想要选择前程,那么就永远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了,如果放弃可能这辈子再无出头之日,最终,一番思想斗争后,王振还是选择了自阉入宫。由此可见此人心性。王振拍马屁和察言观色的功夫那是一绝。依赖自己这两项本事,入宫后慢慢的就成了朱祁镇的心腹,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玩物丧志的朱祁镇,干脆就把自己的权利都分给了太监王振,让他来帮自己管理朝政。王振借此机会,顺利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于是私欲爆棚,开始擅自假传圣旨打压自己的对手和那些忠臣。几年下来,王振基本上肃清了敌对自己的大臣,很多忠臣被他所杀,剩下的再不敢多言。适逢瓦刺入侵大明,野心勃勃地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效法明成祖朱棣,一路歼灭瓦剌。征途中,王振为私利,而置三军安危于不顾,屡作错误决策,致使20万明军陷入绝境,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被瓦刺首领所俘虏,20万大军全军覆没。乱军中,明英宗身边的护卫将军樊忠,看到王振所酿造的大祸,义愤填膺,喝道:“王振老贼,汝罪恶滔天,饶你不得,吾为天下诛此贼!”说罢举锤击毙王振,王振的一生也由此划上了句号。
优质答案2:
前两年,绣春刀系列火爆荧屏,连带着把“厂工”魏忠贤带火了。在明朝历史上,加上魏忠贤,一共有四个比较厉害的太监,分别是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这四大太监中,数王振最有文化。
王振,男(曾经是),明朝蔚州人,曾经读过几年书,但是没什么天赋,十年寒窗苦读也没考上进士,只能在河北的小县城教书,后来王振犯了事,被发配充军。恰巧,朝廷要挑选一批地方上的学官进宫培训女官,王振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抛妻弃女,自阉进宫。
王振也是读过书的人,对比那些没读过书甚至都不认识字的人来说,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被太监们称为王先生。当时的皇帝明宣宗对太监的文化比较上心,王振这种有文化的太监依然容易受到喜爱,就这样,王振被派去侍奉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但王振不光是个知识分子,也是个对权力有着极大狂热兴趣的大太监。朱祁镇小的时候,太皇太后和三杨处理国家大事,王振时常在他们面前演戏,以获取信任。但太皇太后虽然年纪大,但是不糊涂,看出了王振的野心,一天,她让宫中女官着戎装,配刀剑,准备将王振砍了,但是朱祁镇为王振求情,三杨也为王振求情(不得不说,王振演技真的好)。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病逝,王振终于走上了掌权之路,开始为所欲为,他掌权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立的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碑捣毁。如果王振只是在朝廷里闹一闹就算了,偏偏他还有一颗驰骋疆场的心,你说你一个太监胡闹什么,蒙古人是你一个太监能动的吗?
后来的事情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了,王振蛊惑明英宗亲征蒙古,结果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武将尽数战死,明英宗被擒,王振被樊忠用铁锤敲死。如果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危矣!
二、为什么皇宫里一定要有太监?
优质答案1:
宦官一开始别不用阉割
首先,太监、宦官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宦官是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出现的,现如今的人们都认为宦官就是太监,太监与宦官没什么不同。其实这样说就大错特错了。夏商周时期,官宦就出现在了历史上,不过这时候的宦官可不是身体缺一个东西的。那时候的宦官相当于皇帝的管家。
在中国最早的阉割宦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东汉光武帝朝开始。《后汉书》云:"中兴(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之前的宦官不一定是阉人,比如说嬴子婴命令刺杀赵高的那位宦官就有儿子,写急就章的黄门令史游也不是阉人。
另一种是说再先秦的时候,关于太监的最早记载出自《春秋左传·僖公二年》,里边提及一个叫“寺人貂”的人,他是齐桓公的宠臣。郑玄注解,“寺人”就是“侍人”、阉人,“貂”是其称呼。具体已经不可考证。
而宦官一词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太监这个词在辽国时期才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太监一词才被人们熟知,这可与宦官有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需要太监,主要是因为需要权力可信任的下放古代任用宦官,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是为了防止其淫乱,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宫中会有没阉割的侍卫,而历史上侍卫与宫女通奸的案例也不是没出现过,但也没见哪个皇帝恼羞成怒就把侍卫都抓来切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维持权力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王室的一切需求都必须从权力的视角来看。
宫廷用宦官,是因为宦官根本没有反叛王室的能力,是最值得信任的奴才。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古代社会结构。在古代整个国家其实完全没有现代民族主义国家的概念,虽然国家有一定的公职人员,但绝大部分的管理和福利职能是由家族提供的。比如古代没有大型公共医院,即使是太医院也不过是为皇室一个家族服务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个人脱离了家族的庇护,那么就只剩下当土匪和从军两条路了。在公共设施极不发达的古代没有了集体的照顾,一个人根本无法存活。
宦官通过去势,其实就是宣告了与原家族的决裂。毕竟家族权力的基础是血脉的传承,其中孝道又是家族最核心运行准则,一个没有繁殖能力的人是没有办法完成家族传承的,自伤身体也被视为是大不孝。权力的运行必须要维稳,即使宦官有心报效家族,家族的人又怎么可能放心这样一个不安定因素,把权力交给一个残疾人呢?再说民间擅自使用阉人是犯法的,权力没有合法性根本维持不了。因此,不管宦官之前多么爱家,从去势的那一刻起,他都永远被自己的家族抛弃了。
没有了家族依附,宦官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剩下皇室了。所有宦官的权力基础都来自皇室的传承,是皇室保障了他们权力的合法性,因此宦官只能完全忠于皇室(不是皇帝个人,而是整个皇室家族)。他们即使有篡夺皇权的野心也无法实施,因为如果没有合法的血统传承,就没有办法维持权力的稳定与传承,宦官反皇权就等于反自己权力的基础,即使权力到手也维持不久。
权力的另一极是官僚,官僚的权力与皇室的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官僚需要皇室提供执政合法性,皇室也需要官僚提供专业技能来治理国家。在这种前提下,官僚也需要维持权力的平衡与稳定,没有任何人会听命于一个不能生育的宦官,因为一旦宦官死了,权力无法平稳传承,马上就会出现权力真空,从而打破复杂而脆弱的官场平衡,这对官僚家族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权力的动荡是相当致命的,即使是皇室也不得不遵从一个绝对确定的规则来防止动荡:比如嫡长继承制。必须要保证老皇帝死后,所有人无条件的、无比明确的向同一个新皇帝效忠,继承人的不明确都会引发大乱,更何况太监根本没有子嗣。即使是宦官领养一个养子,这个养子背后的家族也得不到包括皇权在内的所有阶层的承认。
优质答案2:
先做一个假设,如果皇宫里没有太监。首先作为皇帝和妃子的这些人,你是不能让他自己洗衣服做饭,连带着拖地的。首先他们不会放下自己的高贵身份去做,其次来说,真是太麻烦了,皇宫这么大,忙完这些事情了,国家大事也别管了。
那么可以让宫女来做啊,这个提议不错,可是宫女毕竟是女性,坐着端茶送水,给个妃子锤了腿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你让宫女收马桶、抬个轿子这些力气活,宫女确实无法胜任,这时候就需要有力气的男人,来做这件事儿。
皇宫里除了皇帝,剩下的都是佳丽三千,皇帝一个人指定不能雨露均沾啊。难免有些妃子耐不住寂寞,和这些人发生关系,要是这样的话,皇帝的绿帽子天天都得有好几顶了。
太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太监失去了男性的生殖能力,而力气虽说比不得男性,但起码是胜过宫女的。这样,活儿有人干了,皇帝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绿帽子太多,实在是两全其美啊。所以说,太监在皇宫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三、古代太监为什么会娶妻?古代太监娶妻之后妻子要做什么?
优质答案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有钱有势的太监,确实是会结婚的。
这主要是一个仪式。
太监其实也有孩子,一般是直系亲属,比如哥哥弟弟过继来的。
有了儿子,自然要有老婆,不然怎么成为一个家呢?
所以清末有权有势的大太监,有的都会正儿八经的娶老婆,这是身份的象征。
比如安德海,他是慈禧的心腹,在推翻肃顺的政变中发挥过巨大作用。
当时安德海的势力很大,人人都来巴结。
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安德海就经常和北京的戏班打交道。
他认识一个还算有名的女戏子,是个单亲家庭女儿,8岁就开始唱戏。
大家都知道,女戏子在清代多不是什么正经人。
这个戏子贪图安德海的权势和富贵,故意和他走进。
另外一些拍马屁的人,建议安德海干脆娶了这个席子。
安德海这人有勇无谋,也没多想,就决定这么做。
于是,同治七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一品香"大操大办婚宴。酒楼的烫金囍字,就有6米高。
安德海身穿蟒袍,外罩礼服,头戴花翎,满面春风,频频地向来客点头致谢。
慈禧太后听说这件事,内心非常不满,但仍然赏赐了一大笔银子。
此时传遍北京城,大家都说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无法无天。太监娶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竟然也搞得这么大。
慈禧得知民间的传闻后,对安德海颇为不满。
此时,正好慈禧和慈安又有矛盾。这边,安德海一派的政敌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山东抓住了安德海,发现他有很多贪污索贿的事情。
山东巡抚丁宝桢向慈安太后请示如何处理,慈安回答: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于是,丁宝桢就把安德海杀了。
慈禧对于安德海也颇为不满,只是碍于他有很大功劳,不便于随便收拾他。此次,慈禧也就默认了,由李莲英接替安德海的地位。
安德海死后,他的家产都被亲戚瓜分,那个假老婆也很聪明,捞了一笔钱跑路了。
其实,这女人也没什么损失。她除了名声不好听以外,还是处女,还捞到一大笔钱。
优质答案2:
古代有权有钱的太监娶妻,历史悠久,几乎成了一种风俗。唐代受宠的大宦官高力士、李辅国,甚至受诏娶名门女为妻。
到了明代,朱元璋反对太监娶妻,还专门制定了“剥皮”的刑罚,但仍未刹住太监娶妻的风气,到了明代中后期,官宦当权,娶妻风气又死灰复燃,甚且还有逼奸民女、嫖妓、夺人之妻的事情发生。
太监半个残废,为什么还如此热衷娶妻
一、太监常年近身伺候皇帝、妃子,经常耳闻目睹他们的性生活,那种快乐深深刺激了半个男人的太监。有权有钱后,他们就想自己亲身体会一下,满足一下心理需要。
二、太监经常遭受主子的打骂,还有王公贵族的鄙视,久而久之,性格被扭曲,喜怒无常。娶妻有的是为了获得家庭的温暖,有的是为了寻找一个发泄口。
三、有的太监净身不彻底,留了些根蒂,导致后来“玉茎重生”,宫里大把怨女,所以这类太监在宫里很受欢迎。有的甚至被独居深宫的妃子看上而拉上了床。
据明人笔记《枣林杂俎》中记载,大太监魏忠贤就是“玉茎重生”,而与熹宗皇帝的奶妈客氏私通,甚至还与另一官宦魏朝争宠打了起来。
四、据现代科学研究,一个男人的性欲望真正中心是下丘脑,到了青春期自然而然就有接近女性的要求。所以太监虽然被阉割,但仍然有对女性占有的欲望。
太监娶妻后妻子做什么
做太监的妻子除了吃喝不愁,其实蛮悲剧的。太监已失去男性功能,他娶妻后主要是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刺激来满足心理、生理上的需要,所以摧残妻子在所难免。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有个太监娶了一个歌姬为妻后,就发生了悲剧:"近日都下有一阉竖比顽,以假阳具入小唱谷道不能出,遂胀死。法官坐以抵偿。"
再比如,清末当红太监小德张,先娶过一房妻子,后又纳了两个妾,都因不堪忍受折磨而先后自尽。
总之,太监本来就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悲剧产物,太监娶妻更是一种惨无人道的现象。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花木童说史!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