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受刑?司马迁为什么受刑?

2023-03-13 11:05:00 505 0
奇闻异事录
我们都说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其实,错了!司马迁本来是有机会免除宫刑的,可惜,人性险恶,才让他受此凌辱。

被官方背书盖章的“二十四史”,多数都是“奉旨修书”,而位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却完全是司马迁的个人行为。

是司马迁受了宫刑后,知耻而后勇,决定写出一部史书,一洗前耻么?非也,如果单纯就是因为洗刷耻辱,司马迁完全可以写点其他抒发郁结的小作文,甚至可以写点传奇故事,各种演义等等。

司马迁为什么受刑?司马迁为什么受刑?

凭司马迁的文笔,写点这样的传奇演义,虽然未必能像《史记》一样流芳百世,但我估计同样可以一战成名。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结,或者是什么样的精神寄托,让司马迁一定要凭一己之力,放下个人得失荣辱,去修史立书呢?说起来,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自司马迁他爹司马谈是太史令。太史令这个官职,在汉武帝那个时代,是比较重要的职位,是可以和丞相一比高低的。而司马谈壮志未酬身先死,临终前,交代给儿子的遗命有两条,一是要司马迁早点拿到太史令这个职位,进而光耀门楣,重塑司马家的辉煌;二是让司马迁替他完成自己未及完成的愿望,梳理记载《春秋》之后400余年的历史。

面对老父亲的临终嘱托,36岁的司马迁“俯首流涕”,全盘接受。

两年后,只有38岁司马迁就升到了太史令这个职位,而且,那个时候,司马迁还有了他的科研成果,参与完成了“太初历”的修订。可以讲,那个时候,身居要职的司马迁算是年少得志,提前完成了父亲光耀门楣的遗愿。

之后,司马迁开始着手撰写史书这项工作。可谁想,在这个时候,耿直的司马迁迎来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率5000人马和匈奴打仗,大败而归,可是,跑回来的400余人中没有带兵的李陵,传闻说李陵归降匈奴。大将归降?这让心高气傲的汉武帝大为恼怒,朝堂上其他官员看到皇帝龙颜震怒,就见风使舵,纷纷附和汉武帝,争相诋毁李陵。

这时候,司马迁站了出来,他压根不信李陵会投降,估计也瞧不上同僚们落井下石的那副嘴脸,他义正言辞地向汉武帝提出反对意见。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看到这个刺头敢忤逆自己,很是不爽,或许顾惜司马迁的才干,当时并没有动手。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谁想“屋漏偏遭连夜雨”,第二年,从匈奴那里传来一个假消息,说李陵在替匈奴练兵。汉武帝暴怒,立即冤杀李陵全家,已经48岁的司马迁也因曾替李陵说过话,而被抓入狱,被判处侮辱性极强的宫刑。这是司马迁受宫刑的真相么?然而并不是。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为筹措军费,皇帝就想了个好办法,让高官们受各种处分,然后,再让他们花钱赎罪。飞将军李广、出使西域张骞都这么干过,而且,他们赎的都还是死罪。

按理说,司马迁也算是地方豪门,从常理推断,拿钱赎罪应该不难,但司马家就是没能拿出这笔银子。这也不算问题,父子两代都为高官的司马家朋友圈内,也不乏有权有势又有钱的各种豪门朋友,在这种危难时刻,大家凑出个赎身的银子,也不算难事。

可是,平时称兄道弟的高官富友,或许看到司马迁开罪的人是皇帝,竟一个个避之不及,没有一个肯出手相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万般无奈,司马迁只好忍辱受刑。

这个遭遇,让司马迁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养伤的过程中,他想不通,也弄不明白,难道老天爷就是这样对待好人的吗?难道好人就真的没有好报?难道人性就是如此凉薄?难道官场里就不该有正义,不能说真话么?带着这种灵魂的拷问,司马迁把自己全部身心都用在历史长河里那些鲜活的生命里,他期望通过自己的笔,写出人性的本质,解答自己的困惑。

杀不死我们的,终归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尘世中起伏沉落的司马迁,带着这种对人性的困惑和思考,忍辱负重,最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著——《史记》。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个个鲜活生动,客观真实,既有历尽艰辛,依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有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牺牲精神,还有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书里很多人物都成为后世模仿和敬仰的英雄。读书读史,读的是故事,看的是沧桑,品的是人生,悟的是人性,思的是成长,成的是豁达。

作者/端午

编辑/呆呆 幽

一、历史上司马迁为何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优质答案1:

太史公司马迁一生本可以如诗仙李白一般,过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但是,两件憾事的发生最终改变了他的理想,也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是其父司马谈之死,另一个就是被处以宫刑。

一、司马迁的前半生

司马迁出生一个小康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由于父亲司马谈酷爱历史,后来又做了太史令,所以司马迁从小读得最多的也是《左传》、《国语》之类的史书。二十岁起,司马迁开始了他的游历天下的生活,祖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尤其是那些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更是吸引他的注意。每到一处,他都要跟当地的老人聊一聊那过去的事情,诸如楚汉战争之地、刘邦的故乡丰邑、韩信之淮阴、屈原贾谊之汨罗江等等等等,他后来《史记》中的很多小素材都来源此。但与此同时,游历也花费掉了家中大量的积蓄,这也为他后来遭遇宫刑埋下了伏笔。

数年之后,听从父亲司马谈的教导,司马迁开始入仕为官,拜郎中之职,属于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官。在此期间,他曾随武帝巡幸天下,也曾被委派去西南巴、蜀、邛、莋等西南诸地办事。这些经常在外面跑的日子也是司马迁非常乐于做的,大概也是他一生之中最为开心的时刻。

二、人生变故

公元前110年,噩耗传来,司马谈病重。

待到司马迁再见到父亲的时候,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了。临死前,司马谈对儿子说道:“我司马氏的祖先乃是周朝的史官,只是后来衰落了。我希望我死之后,你能接替我的工作继续担任太史,以继承祖先的事业。孔子所著《春秋》至今中断的历史也有四百余年了,我作为太史,未能完成这段历史的记述深感遗憾,所以我希望你能常记于心,完成父亲未完之事。”

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从此以后,他的人生便只剩下了两件大事——做太史和编纂《史记》。这后来也成为了他接受宫刑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李陵之祸

公元前100年,新即位的匈奴且鞮侯单于唯恐大汉突袭,不但将之前扣留的汉使都归还了大汉,还特意遣使来汉朝贡。为表诚意,汉武帝派苏武带着大汉使节团带着厚礼去匈奴馈赠且鞮侯单于,结果却发生了意外,导致苏武等人全都被扣留在了匈奴。

愤怒的汉武帝于次年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北击匈奴,并安排名将李广之孙李陵负责护送辎重工作。李陵一心想上战场报效国家,不愿做后勤工作,于是自请率五千步弓手直捣匈奴王庭。不料,在浚稽山(今蒙古国境内)遭遇匈奴单于三万多骑兵主力,李陵五千兵当即被包围了。尽管李陵的手下个个骁勇善战,但却久久等不来援军,反而匈奴人越聚越多。匈奴单于最后调动了近八万人,李陵部队虽几经突围,且战且走,却始终逃不出匈奴人的包围圈。最终,李陵军在杀敌万余人之后,几乎全军覆没,李陵也被迫投降了匈奴。

听闻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勃然大怒,满朝文武也都一同附和痛骂李陵之过。唯有司马迁,在听到武帝问自己之时,答道:“李陵一直心怀报国之心,虽只有五千步弓手,却杀敌万余。我看他也并非真心降敌,只是迫不得已罢了,他如能活下来会找机会回归大汉的。”汉武帝听完,倒也宽心了不少。却不曾想,没过多久就传来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这下武帝的火再也压不住了,当即下令将李陵族灭,而司马迁也因为替李陵说话被定了一个”诬罔“之罪,按律当斩。

实际上,为匈奴练兵的是更早投降匈奴的汉将李绪,而非李陵。经此一事,李陵彻底降了匈奴,终生未归大汉。

四、司马迁为什么选择宫刑?

前面我们说了,按律定罪的话,司马迁犯的是死罪,那为什么后来变成宫刑了呢?

宫刑,又称腐刑,是中国古代五种肉刑(黥、劓、刖、宫、大辟)之中仅次于大辟(死刑)的一种。依照汉朝当时的法律,死刑是可以有两种减免办法的:一是拿五十万钱来赎罪,二就是接受宫刑。

如果不是当时《史记》尚未完成,司马迁很可能会选择引刀成一快的。但是没办法,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司马迁只能选择活着。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拿钱赎罪,当初飞将军李广犯罪就是拿钱出来抵罪的,可问题是司马迁手里并没有那么多钱。正如前文所说,司马迁游历天下花费也是非常大的,再上他平时为了收集资料完成《史记》,能留下来的钱更是寥寥无几,这时,他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所以,为了活下来,他只能接受宫刑。

受了刑以后,司马迁又被武帝召入宫中,做了中书令,负责协助武帝处理政务,位高权重。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武帝心中有愧,对司马迁的一种补偿。

不过,从始至终,司马迁都没有给武帝看全本的《史记》,后来更是委托女婿杨敞(司马英之夫)藏在了华阴老家。直到司马迁死后多年才由他的外孙杨恽将《史记》献给汉宣帝,流传至今,成为了二十四史之首。

优质答案2: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汉武帝时期任太史令、中书令,狱中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被鲁迅称赞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何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汉书》和《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及史学家的研究,综合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1.李陵投降事件。因李陵与匈奴决战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于匈妇,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讲公道话,激怒了汉武帝,随即将司马迁关进监狱受刑;2.司马迁是一位正直之官,他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宁愿死于宫刑或腐刑,也不苟且偷生。汉武帝认为讽刺了他,迫使汉武帝对司马迁处以宫刑;

3.汉武帝的“巫蛊”对司马迁处于宫刑也有一定的影响,汉武帝对大部分文武官员使用“巫蛊”时也是这一段时期;4.宫刑本可以用“钱”赎回,可是司马迁没有钱,加之司马迁一身正气,为了完成撰写《史记》,宁愿忍受残忍的宫刑。

总之,汉武帝对司马迁使用“宫刑”,既说明了封建帝王的残酷无情,又揭示了司马迁的钢骨正气。

二、司马迁被宫刑,冤不冤?

优质答案1:

一个字,冤!

事情发生在那年秋天。汉武帝为了给宠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侯而以其为主将,出兵酒泉,李陵为副出兵居延。怎奈事与愿违,李广利此番并不顺利,在归途被匈奴大军包围,逃脱不得,李陵率兵前去击匈奴,但遇匈奴主力,粮草尽而救兵不至,无奈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大汉朝堂,汉武帝震怒,大臣们看出汉武帝想要保全小舅子李广利的心思,况且李陵投降是铁一样的事实,于是不管落井下石还是恶意中伤的,都把责任推到了李陵身上。

在这种环境下,司马迁站了出来,根据他对李陵的认识,说出了对李陵投降一事的看法:兵少粮缺,以5千斩敌一万余人,投降只是权宜之计,希望汉武帝能够正视现实,往好的方面看,说不定李陵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早晚会回来的。

老实说,司马迁只是说出了他对李陵投降这件事的看法而已,但是最终却被判定是“诬上”,“诬罔”的大罪。这种大罪是要处以死刑的,那为何司马迁被处以的是宫刑呢?

因为按当时的律法,死刑可以有两种免罪方法:

第一,用钱财赎免;

第二,受宫刑抵消。

随着千古名句“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响起,司马迁最终选择了宫刑。

纵观司马迁受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很冤枉,本来这事儿和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倘若他不为李陵说话,他不会受刑,倘若主将不是汉武帝小舅子李广利,或许他也不会受刑,倘若汉武帝心胸宽广一点,或许他也不会受刑,倘若,没有小人的添油加醋,或许他也不会受刑……

优质答案2:

司马迁是因为为李凌得投降,做了不同的看法或是辩护,被汉武帝下了监狱。本该是死刑。汉朝的律令规定,可以拿钱买死刑或宫刑不死。司马迁没有那么多的钱,只有被宫刑了。

李凌投降,汉武帝很气愤,下令诛杀他的家人。在一次议论中,司马迁说,李凌只有五千人马,而且杀死敌人也有万余,也没有粮草接济,已经尽力了,或许他是假投降,以后另有所图!

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李凌的投降行为,只有司马迁自己为李凌辩解,迁怒了汉武帝。而事实上司马迁只是凭空自己臆想罢了。李凌投降后,被匈奴招为驸马,受到了极好的对待。多年以后苏武劝他归汉,他说“不能再辱”,没有回。

对于一个国家王朝来说,李凌的行为无疑是叛国。那么,司马迁为一个叛徒辩解,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他的结果也就谈不上冤了!

三、司马迁是因为什么被关在狱中,并且接受酷刑的?

优质答案1:

据说好像是李陵案

优质答案2: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县)。约生于公元前145年(景帝中元五年),卒于公元前90年(武帝征和三年),是我国一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01游历出巡,通古察今。

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在夏阳克门(今陕西韩城县)。事实上,司马迁世代居住的地方在韩城县以南二十里的芝州镇,后来他的墓和祠均在此。说司马迁生于龙门,无非是想突出他祖居关中的优越感。

司马迁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司马氏世典周史。司马氏家庭自从“去周适晋”以来,分散在东周各地做官。到父亲司马谈时,任武帝的史官。司马迁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不仅受到家风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地方文化浓烈的熏陶,这就为他后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少年时代的司马迁,自谓“年十则诵古文”,而一生中对他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则是他的两位老师董仲舒和孔定国。司马迁约在公元前130年左右随父移居长安,师从于西汉著名的大经学家董仲舒。从董仲舒那里承袭下来的哲学思想,经过司马迁的探索和衍生,最终转化成为他后来的史学之观点。同一时期,司马迁还随孔定国学习过《古文尚书》。

司马迁20岁时,得到父亲的允许和支持,开始周游全国各地。司马迁这次考察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的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楚地。从武关径南阳(今河南南阳市),至南郡(今湖北江陵县)渡江。注重访问古迹,集佚史料,探访隐士高人,搜集古风民谣,考察人情世故。一路上,凭吊屈原,访九嶷山,思大禹,想勾践……从古代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中,司马迁一面感叹古今王朝的兴衰变迁,一面力图从中寻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无疑是他这次游历深有感触的地方。

领略江南之秀丽景色和历史遗风,司马迁渡江北上。过淮阴,吊韩信,过曲阜,追思圣人,访听孟尝君的故居,遗憾西楚霸王的勇武,欣赏刘邦的大志,离睢阳游大梁,慨叹函谷关险。

除了这次游历外。后来还曾几次随汉武帝出巡各地。公元前110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到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这就使得司马迁有机会对西南的少数民族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当地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民俗作了详细的调查,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公元前110年10月,司马迁随汉武帝率大军10万,北巡朔方,又东巡海上,礼拜嵩山后又东上泰山封禅。这样,司马迁不仅感受到了许多经书故纸里所没有的东西,而且对汉武帝有了进一步了解。

司马迁年轻时的游历和出巡,使他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后又奉诏出使西南腹地,尽观当地之奇风异俗。通过游历,使他亲自感受到汉之强盛,他面对当时这样一个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历史的荣辱兴衰,时时刻刻激发着他写一部反映华夏民族的历史巨著。

02子承父职,忍辱著书。

司马迁游历归来后,约在25岁左右做了一名郎中。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到泰山“封禅”,司马谈作为史官本应参加,大概汉武帝对他有些不满意,竟让他留在洛阳,“不得与从事”。司马谈遭如此冷遇,所以他伤心至极,竟“发愤而卒”。临终前司马迁“俯首流涕”地答应了父亲的遗愿,下决心写成一部继《春秋》之后的伟大史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37岁的司马迁承父之职,被汉武帝认命为太史令,这是他成为用学术著作和思想影响社会的治学者的开始。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他又主持并参加了修改历法的工作,修成的新历法就是有名的“太初历”。汉武帝对此历大为赞赏。这一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司马迁与汉武帝同时代,汉武帝固然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同时又是一个好大喜功,专横拔扈,崇尚武功的皇帝。而司马迁自以为有“世典周史”的光荣家史,况且又秉承父志,尽可能的秉笔直书,尊重历史事实,这便是史官与统治者之间不可能达到统一的表现。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李陵出兵酒泉、居延,击匈奴。李广利军队损失十之六七,逃回。李陵被迫无奈投降匈奴。消息传到朝廷后,引起极大的震动。司马迁认为李广利实际上是无功而归,惟有李陵将军与匈奴打了硬战。只是讲了句公道话而已,而汉武帝武断地罪责于司马迁。

公元前98年(汉武帝天汉三年),有人说李陵要带着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杀了李陵的全家。司马迁也因李陵之案被判了死刑。在汉代免除死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五十万株钱来赎死罪,另一种是受宫刑(或称腐刑),司马迁只是一般的小官,哪有这么多钱来赎罪,选择了宫刑,忍奇耻大辱,立誓完成一部伟大的史著,让后人广为传诵,让人们以史书为镜,看到当时社会里的种种黑暗和不平。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太始元年),司马迁受大赦出狱。汉武帝此时也因李陵案深疚于司马迁,升他为中书令。中书令一般由宦官担任,司马迁任此职,无疑又压上一块屈辱之石于头上,他更加发愤,要将《史记》顺利完成。终于于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史记》基本完成了。他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到正式完成,一共用了14年时间。司马迁死后,他的外孙才将这部历史巨著公诸于世。

03史家绝唱,精神千古。

《史记》最早叫《太史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由5个部分组成:一、本纪12篇,给在一定时期内掌握最高统治权力者写的传记;二、表10篇,又分为“世表”、“年表”、“月表”3种,按世、年、月分另记载历史大事,作为“本纪”的补充,并可以和《史记》其他记事互相阐发;三、书8篇,是对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记录;四、世家30篇,主要是给掌握个别地区的统治权而世代相承的王侯写的传记,较之“本纪”,除了记载人物的名分和地位有所不同外,编次和用意大致相同;五、列传70篇,其记载的范围很广,包括了过去历史上的各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起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年(前122年),全书共130篇,约526000多字。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系统、生动、深刻、多方面、多层次地记载了我国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司马迁以其严谨的治史之方法,以气势磅薄之文风,以优美犀利之文字反映了我国多民族人民的生产、经济、生活、风尚和政治、军事斗争,学术思想建树,以及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沿革。司马迁不以个人的好恶为出发点,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秉笔直书,不仅反映出帝王将相和高层统治者们的生活,也以其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各类人物的生平大事,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褒与贬,进行适当的历史评价。《史记》所及人物之多,记载各类事件之详备,修史态度之严谨,堪称我国史书之一绝。

司马迁忍辱著书,以自己强烈的主观愿望,表现其时代精神。他继承圣贤们的遗教,以其精深的思想和精神而完备的思想体系,窥始察源,见盛观衰,把古今变化之势理,王业的兴衰,个人的遭遇,通贯历史发展的脉胳。《史记》为后人治史开创伟大的先例,为后世的各类史家治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寓论于史,让后人有一面历史的镜子,去观察评判历史人物,从而找出可借鉴之处。

《史记》气势宏大,雄浑粗犷,文字优美,人物描写充满了豪勇之情,且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因此《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唤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底共鸣,他的精神和《史记》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奕奕生辉!他的名字将光照千秋,万古长青!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0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