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 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卫子夫卫青之间的关系

2023-03-13 13:29:00 475 0
奇闻异事录
公元前118年,21岁的霍去病,和亲姨父汉武帝去打猎。可他抬手给了李广儿子李敢一箭。李敢中箭后当场毙命,汉武帝却说:“他是被梅花鹿撞死的!”

李敢是李广将军的唯一骨血,当时被封为关内侯,李广将军刚刚去世,为什么霍去病要射杀李敢呢?

原来,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大获全胜,而李广因为带领的部队在大漠中迷路,自觉羞愧而当场抹了脖子。

卫子夫 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卫子夫卫青之间的关系

他的儿子李敢当时也一起出征了,只是,他被分配到的是霍去病的麾下,随霍去病一路直捣王廷,见证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而李广由卫青统帅,作为多年与匈奴对战的老将军,却在最后决战时迷了路,还好大战胜利,否则数万将士的性命就被他这样给耽误了!老将军自觉惭愧,选择了自裁。

可李敢并不了解当时卫青这边的情况。

他只感觉是因为卫青排挤父亲才让父亲迷路,最后还逼的父亲自杀。

所以,一怒之下,就出手打伤了卫青。

卫青念他也是一片孝心,不但没有追究,还一直瞒着这事。

可既然做了,就不可能不被别人知道,将大将军卫青打伤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他上司霍去病知道了。

于是,霍去病借着回朝后陪汉武帝打猎的机会,直接给了这小子一箭。

可能当时也只是想警告一下李敢,没想到,瞄得太准,一箭就给人结果了!

汉武帝见状,忙给霍去病打掩护,说李敢是被鹿角挫死的!

【《史记》:(李敢)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就这样“李广难封”,李广儿子封了也白封!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真的是太爱了!

要知道,汉武帝一直推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连自己亲妹妹的儿子都能一刀了结的,可霍去病一箭射杀关内侯,却嘛事儿也没有,不简单吧!

虽然都是卫氏外戚,但是汉武帝对于霍去病的喜爱显然更甚于卫青。

从升职速度来看,卫青从关内侯到拜大将军,用了5-6年的时间,属于和谐号动车组的速度;而霍去病完全是坐火箭上去的,起点就是冠军侯(汉武帝专门为他设立的一个爵位),第二年就封骠骑将军,和舅舅卫青一起,各领5万骑兵,向匈奴开战。

如果说职场升迁速度还是因为他站在舅舅卫青的肩膀上,所以起点更高,跑得更快,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就和卫青甚至是卫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霍去病23岁病逝,汉武帝很痛心,于是将他唯一的儿子霍嬗接到宫中抚养,并承袭了父亲冠军侯的爵位。

【《史记\t·\t卫将军骠骑列传》: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次泰山封禅,他没有带自己的儿子,却带了霍去病7岁的儿子,并且两人单独在山顶完成了登封礼,这种偏爱程度可见一般。

【《史记·封禅书》礼毕,天子独与侍中(霍嬗)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可惜,霍嬗也继承了父亲短寿的基因,没过两年就病死了,于是,汉武帝环顾四周,能和霍去病沾上点关系的,就剩下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了。

要知道,在晚年,汉武帝为了打压卫氏外戚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不光撤掉卫青三个儿子的爵位,还默许了“巫蛊之祸”的发生,逼死卫子夫和卫太子刘据。

但是,对霍去病的这个弟弟,确是照顾有加。

在这一系列的清扫活动中,霍光不但一点事都没有,在临终前,汉武帝还将自己8岁的小儿子托付给霍光,造就了一代权臣。

而霍光在病逝前,也上书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给其侄孙霍山,以继承其兄长霍去病的香火,可见,他也深知,自己一辈子的好运,都来自这位战神哥哥霍去病。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霍山,山者,大将军光兄子也。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天子许之,拜山为侯。后坐谋反,族灭,国除。】

这里霍山应该算是过继给霍去病一脉的,毕竟霍嬗死的时候也才十岁左右,司马迁也说了没有后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如果说汉武帝喜欢霍去病非要找个理由的话,那可能就是霍去病活得太像自己了!

就像在于正的《延禧宫略》中,富察皇后喜爱魏璎珞的感觉一样,汉武帝看霍去病也感觉他就像另一个自己,可以去做自己因为身份限制而不能做的事,这种对自我的宠爱和包庇没有上限可言。

霍去病喜欢打仗,而且性格很狂野,打仗狂,为人也狂;汉武帝也喜欢打仗,但是受身份限制,他不能亲征,他也很狂,一生跑泰山去了8次,别的皇帝去一次就够美的了。

所以,在性格上,霍去病比卫青更讨汉武帝的喜爱,这也是为什么在“巫蛊之祸”后,卫氏几乎灭族,而霍光还能凭借兄长余晖得到汉武帝超长待机的信任感的原因。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一见如故,心心相惜,哪怕他做了在别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事,但是在你这儿,都是情有可原。

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尚且如此,作为平凡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避免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一、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优质答案1:

这与司马迁一点关系都没,司马迁是一位修史官,汉代修史极其讲究客观性,可以使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但绝不可以无中生有编造是非。霍去病之死,很可能是官方给出的原因不受认可,真实原因无迹可查,司马迁更没有兴趣追查,故而一笔带过。班固同样如此,这才是修史官职业素养的体现,没有敢与不敢。至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料中唯独留下了其弟霍光的上书,提到了霍去病是病逝,而这个上书是为了霍去病孙子霍山请封侯爵,所以在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上需要树立合法性,故而这个原因并不受后世认可。(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死亡原因存在隐瞒的可能“元狩六年薨”——《汉书》“元狩六年而卒”——《史记》

霍去病在事业发展至鼎峰的时候突然离世,时年24岁,此时的霍去病官居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最欣赏的将领,势头已经超越了大将军卫青。如此重要的人物,在去世的时候居然没有死亡原因的记载,而司马迁却详细记录了霍去病去世后的葬礼,大到陵墓的修建,小到送葬队伍的规模,这样避重就轻的记录很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霍去病刚24岁,他在与匈奴作战时,多采用长途奔袭的战术,这种战术对于将领和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如果放在今天,可以用“特种兵”来形容奔袭队伍,说明霍去病的身体条件是非常棒的。那么如此年轻,又身体素质极佳,怎么会突然间去世,并且没有留下死亡原因的记载呢?

“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史记.霍光传》

到了汉成帝时,博士褚少孙补修《史记》,其中提到了霍去病异母弟霍光于汉宣帝时期的一份上书。霍光病重将亡时,请求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给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以继承霍去病的香火。汉宣帝对此上书下诏回应:“骠骑将军去病,击匈奴有功,奉为冠军侯,薨卒,子侯代立,病死无后。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其以邑三千户封云为冠军侯。”这里霍光上书是说病逝,汉宣帝诏书则坚持薨卒,这或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官方刻意隐瞒了霍去病的死亡原因,而霍光为了顺利请封,以病逝树为由立合法性,或者为官方遮掩。但他如何也想不到,这份上书被后世史官收录到《史记》里。(霍光剧照)

霍去病因生病而亡本身也不合常理,有人推测说匈奴人打仗,喜欢利用动物尸体污染水源,霍去病就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至感染。但从时间上看,霍去病最后一次出击匈奴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也就是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就是发生在该年份。霍去病死亡时间是在两年之后,而且在元狩五年还记录了霍去病陪汉武帝狩猎的事件,元狩六年还上书汉武帝立储之事,说明霍去病去在世前的身体状况尚且正常,细菌感染的潜伏期没有这么久,所以他因慢性病而亡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排除急性病导致死亡的可能。

霍去病死亡原因的推测汉武帝所杀

认为汉武帝策划杀害霍去病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汉武帝的制衡措施开始失效,这主要是针对大将军卫青的名望已经被霍去病压住。汉武帝重用年轻将领霍去病,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元朔六年(前123年)两次出击匈奴时展现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制衡军中威望过剩的长平侯卫青。而到了元狩四年,这种制衡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卫青此前一共出击匈奴七次,共计斩敌五万多;而霍去病共出击匈奴六次,共计斩敌十一万多。年轻的霍去病军功已经是卫青的两倍,汉武帝因人设岗,令二人都做了大司马,并规定了霍去病的骠骑将军从官阶到俸禄,都要与卫青的大将军一样。这就像一个风向标,从此朝廷大臣,军中军官都开始巴结霍去病,并且很多卫青旧友、门客都转投霍去病门下。这虽然打压了卫青,却又成就了另一个隐患,且相比较卫青“仁慈、和善”的性格,霍去病更为年轻气盛,难以驯服。

“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史记.三王世家》

其次是霍去病干涉了汉武帝的家事。霍去病在元狩四年拜为大司马后,便成为请求册封皇子的发起人。并在上奏中点名了皇子迟迟不受册封,引起群臣私下埋怨,这里很明显看出霍去病已成群臣的代表,埋怨之声皆诉于霍去病,这本就是古之忌讳,何况霍去病另一个身份是骠骑将军呢?在这封奏章中,还明确指出了“盛夏吉时”,也就是说给汉武帝规定了时限,往好了想是替皇家着想,往歪了想,握有兵权的霍去病为何如此着急立储?汉武帝生性多疑,且是在政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千古一帝,面对此奏章,怎能不生疑惑?

最后是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擅杀朝臣。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也是霍去病军事生涯的领路人,从这层关系上讲,霍去病是比较维护舅舅的。在漠北之战中,飞将军李广饱受卫青打压,并因走错路线延误会师期限,这位老将军没有完成自我救赎,且最终自杀谢罪。李广的儿子李敢因此怀恨在心,认为卫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故而刺伤了卫青。霍去病得知此事以后,便在元狩五年陪同武帝狩猎时,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李敢。此时的李敢已经是朝廷正式赐封的关内侯,霍去病此举既藐视了法律,亦挑战了汉武帝的权威。

以上是汉武帝动杀念的三个原因,但元狩六年匈奴拒绝向汉称臣,汉武帝欲再次发动战争,霍去病是在战争准备阶段去世的。汉武帝此时具备用人需求,即使动了杀念,也应该在这场战争打完之后才合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年轻气盛并不责怪,在李敢被杀后,武帝还令人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李敢是鹿角顶死的,既然想杀霍去病,就没必要遮掩他的罪行。而在请册储君一事中,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汉武帝向霍去病做出的指示,是将拥立之功记在霍去病头上,以便后继者能够与霍去病继续保持良好的君臣关系。在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为其修建了祁连山模样的坟墓,以彰显其功劳,并准陪葬茂陵,送葬规模也是王侯级别,这一切仿佛也排除了武帝杀人的可能。(汉武帝剧照)

卫家谋害

卫家谋害一说,主要是从汉武帝以及霍家对卫家的态度而言。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也就再未重用卫青,且一步步将卫青架空。元鼎元年(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被削去宜春侯爵位;四年后,次子卫不疑被削去阴安侯爵位;三子卫登被削去发干侯爵位。卫青在朝堂上也有职无权,为了谋求安全,他娶了比其年长十几岁的寡妇平阳公主。虽然汉武帝对卫青的打压主要是出于防范外戚权势过大,但也没有必要将一个功臣往死里踩。这种打压在时间点上也颇为蹊跷,霍去病在世时,汉武帝有意培养新秀,做以平衡。而霍去病去世以后,又回到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按理说重新重用卫青才对,怎么会破罐子破摔呢?匈奴虽已远遁漠北,但依旧未向汉朝称臣,汉武帝仍希望彻底歼灭单于主力,这个任务在霍去病去世后,应该是卫青最能胜任,汉武帝宁可抛弃理想也要打压卫青,这里就存在很大疑点。

从霍家而言,霍光本是个农村放牛娃,被霍去病带往长安一步步改变了命运,19岁就做了侍中,进入朝廷核心权力圈子,他对霍去病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而霍去病又是因为卫家一人得道,才有了升天的机会。所以霍、卫两家不仅仅是亲戚,而且是官场上互相扶持的利益团体。但在霍去病去世以后,霍光被武帝迅速提拔,由奉车都尉做到光禄大夫。可霍卫两家的关系缺越来越疏远,由其是卫青遭受打压时,霍光也并没有帮助维护。在卫家遭受“巫蛊之祸”的牵连时,霍光一直陪侍在汉武帝左右,也未曾帮卫家发过一言。在受武帝托孤,成为汉昭帝首席辅政大臣期间,出任大司马、大将军之位,却对孤苦伶仃的卫子夫曾孙刘病已不管不问,汉昭帝驾崩,宁愿拥立刘贺,也不曾想起这位遗孤。

似乎霍去病去世以后,皇家、卫家、霍家的氛围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家与霍家越走越近,两家也都越来越疏远卫家,这就不得不令人联想到霍去病的死,很可能是卫家的谋害。但霍去病与卫青并没有利益冲突,霍去病的异军突起并没有对卫青造成威胁,反而是使两个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更大。两人从为人处世,到拥护太子刘据的政治立场都是一致的,霍去病还冒着犯罪的风险杀了李敢,说明二者关系相当融洽,卫青在历史上又极具好名声,为人忠厚慈善,气度宽广,谋害之说找不到合理依据。(司马迁舞台剧照)

综上,历史上霍去病死亡原因,是汉朝官方有意隐瞒的,此间缺乏史料记载,主要是由于修史官坚持客观的职业素养,并非害怕。也可能是官方可能给出的病逝说法不受到认可,故而一笔带过,不言原因。这种可能性最大,一方面是霍光之后的上书中提到病逝,二是霍去病在当时的影响力较大,其去世后需要向军人和人民一个说法,为了达到稳定人心的效果,官方给出了“病逝”。纠其真实原因,汉武帝和卫家谋害都有可能,但也都没有证据,有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优质答案2: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就有失偏颇了,说严重点,就属于阴谋论了。说实话,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史记》或者《汉书》的,关于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记载,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至于《汉书》里面,大多数是从《史记》里面借鉴的,也就是说你信也罢,不信也罢,关于霍去病最早的记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霍去病怎么死的,我想即使司马迁知道,他也不会去隐瞒的。司马迁的为人,我们不是不知道,他能够为李陵的之事出言,不惜顶撞汉武帝,可见他不会为了皇帝的压力而违背他的人格。这是其一,其二,在《史记》中,他甚至能够为汉朝高祖皇帝刘邦的敌人项羽立本纪,甚至是刘邦自己的黑料都翻个底朝天,他还需要替谁隐瞒什么吗?

很多人喜欢阴谋论,认为霍去病的死另有原因,我想这是不对的。之所以司马迁会对霍去病的死草草带过,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什么记载的正常死亡,像老死、病死都属于正常死亡。霍去病年纪轻轻,自然不是老死,那是病死了。很多人不相信,霍去病才二十几岁,怎么可能病死呢?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错觉,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我们以为年轻人不明不白地死亡就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在古代,这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那个时候医疗兵不发达,稍微一个流感就能要人命,或者是伤口感染都有可能要了一个年轻人的性命。从霍去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去病,暗示他小时候身体并不是太好,所以家人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虽然他早逝令人惋惜,但这并不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

二、西汉显赫一时的卫霍家族是怎样一步步消亡的?

优质答案1: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卫霍家族是当之无愧的显赫家族,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的故事直到今天都还为人所津津乐道。可是,也就是这麽一个家族,在汉武帝晚期逐渐受挫,在霍光手上又重现荣光,可是紧随着却又因为被认为是谋反而直接消亡没落,留下一纸传说。

我们可以认为卫霍集团是在卫青时期达到巅峰的,随着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所宠信,她的弟弟卫青也受到汉武帝的重用,逐渐的展露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彻所器重,最终官拜大将军,掌握全国的军队,风光至极。

不仅如此,卫青的英姿受到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的青睐,嫁于卫青,我们可以认为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确实是因为真爱而结成伴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刘家与卫家正处于蜜月期,因为此时的卫青着国舅爷和驸马于一身,是刘卫集团最为核心的联系纽带。

同时,霍去病作为卫青和卫子夫的外甥,自小就受到卫家和汉武帝的格外,尤其是汉武帝将其视为己出,使得霍去病自小就站在高起点,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天赋受汉武帝委以重任,扫清匈奴,封狼居胥,霍去病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大汉帝国书写了一份传奇,同时也将卫霍集团带到了顶峰,卫青加霍去病再加卫子夫及公孙家(卫青姐夫家),俨然是当时除皇家之外的第一政治集团。

将星陨落,随着霍去病和卫青的先后去世,卫霍集团惟有卫子夫和平阳公主在苦苦支撑着,勉强还积蓄有较为庞大的势力。可是,在平阳公主也去世后,卫子夫也因为年老色衰而不受汉武帝所宠信,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时候凭借卫子夫的名望俨然还能够支撑下去,直到巫蛊之祸的到来。

巫蛊之祸对于卫霍集团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大灾难,因为卫家在此时完全被逼上了绝境,毫无退路。卫子夫自尽,刘据自尽,卫家一蹶不振,而此时的汉武帝在痛失皇后太子之后,恍然觉悟,可惜为时已晚,霍家得以保留,并重用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以至于在最后令其辅佐新君刘弗陵。

随着霍光的上位,霍家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俨然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族,权势滔天。可是,刘弗陵早逝,刘贺被废,而刘据之后刘询则成为新的皇帝,汉宣帝有谋略,见霍光权倾朝野,便先忍气吞声等待时机,直到自己羽翼丰满。在霍光死后,霍家意图谋反,汉宣帝恰逢其会,直接将霍光家族一网打尽,霍家从此消失匿迹。

三、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优质答案1:

从古到今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以霍去病建立的一世英名和伟大战绩。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怎会自断臂山杀他自灭呢?纵观霍去病短暂伟大的一生,功高盖主不可一世,天丧英才即便是他杀了李敢汉武大帝也是往开一方面不予理睬。也许是上苍惩罚他杀屠太重杀了几十万匈奴大军和无辜百姓心生怜惜之心才收了这么一个光辉璀璨的一代天骄良?帅。在霍去病最后一次千里之行攻打匈奴伊肢邪大军时,这个惨裤王八的畜牲仅不顾一切人民死活,在汉军行经的山川河流湖泊中施放了大量的毒?和污染物,霍大将军可能死于食物中毒,和长期的大尺度的行军打仗和精力透支,武帝可以终其一生杀那么多的丞相高官。其冥冥之中仍会对霍去病关爱有佳,从今天他的墓园的高大封土中仍能看见汉武大帝极与他的致高荣耀。

优质答案2:

霍去病是病逝的,不存在秘密处死一说。即便是处死,刘彻也不会秘密处死。汉武帝这一点还是做得到的。

要推测霍去病的病情,则,要困难得多了。

一代战神,留下的纪录到今天已经不多了,他的对手是匈奴。匈奴在我国北方为祸多年,劫掠我边民,可是也没有打过来,建立政权的意思。

匈奴是残暴的,可是并不嗜杀,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被匈奴抓到,都竟然不杀,留着结婚生子,因为在匈奴看来,这是一个壮丁,有文化的壮丁。匈奴在边境劫掠,也是为了物资而不是喜欢杀人。如果有人用赎金来赎取人,那就更好。

相对的,我想大汉也会这样对待非战士型的平民。

那么,我们来看看霍去病第一战。很著名的一战,霍去病在舅舅卫青的指引指点下,带了八百轻骑(无后勤),冲进匈奴大本营里面,斩杀了两千多人,其中多有高官,俘虏记载不详,只是说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我不禁就会想,斩杀和俘虏会不会都是有功的呢,或者是斩杀有功,俘虏嘛,没有什么好记载的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参考了霍去病他舅舅卫青的资料,赫然记载着:“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九千余人”

这俘虏和夺取,都是有记载的呀,为什么一到霍去病那里,就没有了呢?其实很简单,八百轻骑杀入敌后,只能快去快回,不能驱赶慢慢走的俘虏和牲畜了。那么,这些俘虏呢,去哪里了?我估计是尽数划在这斩杀里面了。“不要俘虏”很冰冷的一句话。

即便是今天,我说要杀尽日本鬼子,还有人说我比较愤,要是真的杀了,估计是要口诛笔伐的。

在当时,匈奴只是把劫掠中原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汉武帝教育了他们,什么叫做战争。

匈奴很野蛮,在战斗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一种光荣,可惜他们只懂得什么叫做战斗,不知道什么叫做战争。

我倾向于认为,霍去病第一战,并非没有记载俘虏,而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俘虏可以记载。一战封侯,封侯非我意,但愿北疆平,少年英姿,汉武帝是很欣赏这个少年的。

于是,可能,埋藏在刘彻心里的一个战争目标,战争手段,可以拿出来用了,现在已经有了合适的武将,养了足够的骏马,集聚多年的钱财,可是这个,能宣之于众吗?

这个手段,整个战略目标需要三个人,三个历史人物共同完成。

刘彻本人负责庞大的支持,经济上的,政治上的。

卫青,负责吸引和顶住匈奴的战斗主力,对抗主力部队。(卫青擅长武刚车)

霍去病,这个一战封侯的少年战术,更适合完成最重要的部分,轻骑走敌后,尽屠其老弱妇孺,在汉武帝眼中,那些人口,那些牲畜,不再是值得劫掠的资源,而是匈奴的软肋。

这个办法,是很可怕的,也是很残暴的,在那个孔孟还没有冷的时候,谁提出来,只怕要被口水淹死的,汉武帝位置坐不坐得牢还难说。

可是,密室中三人会谈(假设)中,如果你是霍去病,会如何选择?自己年少心性,愿硬扛敌人主力,这个后方还是交给舅舅卫青去吧,舅舅向来就是替自己出头的,这次还是舅舅去------这不可能,霍去病从小崇敬这个舅舅,后来还射杀李敢,就是为了替舅舅卫青出气,这种有可能千年黑锅的事情,怎么可能让舅舅去做。

那么,事情就是这样了,让霍去病练习骑兵战略战术,两年后,封为骠骑将军(可以看出是骑兵队伍吧),出征,牛刀小试,杀敌四万,俘虏一百二十二个(好可怕的比例),俘虏都是匈奴高官贵族。

估计,这杀神的名声开始在匈奴人中传开了,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霍去病驰入匈奴军中,直接带着匈奴平叛了。(好猛的杀神。)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那么,我想象一下,霍去病,带兵屠杀的时候,会不会有心理障碍,一万骑兵杀四万人,合着每人平均砍四个脑袋,会流多少血,尸体铺开了能摊多大地盘......

不能想多了,又过了两年,大汉又积累了财富,去吧,完成多年前定下的计划吧。卫青和霍去病一同出发了。

历史记载的原因多了,反正事实上就是卫青硬扛了匈奴单于的主力,一顿猛打,把主力都打败,打跑了。当然,自己死伤也不少。

霍去病,深入敌后,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这个有整有零的数字不会是假吧,这个更加夸张,俘虏数量不及杀敌数量的零头的零头,这个比例比上次还要可怕.

重要的是,屠杀,匈奴主力残部,回到部族聚集地,表情可以推测,遍地都是族人的尸骨,腐烂发臭,不远处牛羊尸体更多,有的内部腐烂产生的气体把尸体撑爆了,碰,这就是尸爆。

家里人没有了,牲口没有了,这个杀神没法惹,霍去病,大汉,没法惹,撤远一点......

这一边,霍去病一定时常受到心理疾病的折磨,不要小看这事件,在古人的心里面,影响是很大的,霍去病二十三岁。

当年,白起这样的将军,坑杀四十万赵军,日日夜夜,念兹在兹,连秦王派使者来赐死的时候,他先吃了一惊,我做了什么,会这样?转眼就平静了,我当年坑杀四十万赵军,天会灭我,活该。

看看,日日夜夜想着这事的白起,转过来想想霍去病,会有多大的压力。那么汉武帝的压力大不大,我觉得也是很大的,他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霍去病是去敌后屠杀的,所以根本没有典籍记载霍去病大战的详细经过,即使有,也会被汉武帝轻轻抹去。正是因为他抹去得干干净净,所以我们才能从这个疑点去推测。

所以,我想霍去病死前可能出现一些幻视幻听,胡言乱语的,也许是后悔的话语,忏悔的语言,这些也全部被抹去了。

所以,一代战神,他的死亡,在书籍上会毫无记载,死后记载倒是很详细了。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由匈奴人组成的属国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陪葬茂陵,谥“景桓侯”。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7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