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把暖水壶》读后感,热水壶与文本圈套

2022-10-24 22:06:26 243 0
头条哲学

当时的校园墙可谓是炸开了锅,许多人(包括中文系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他们对“还没还钱”的问题耿耿于怀。整个观点分为两派:一是没还,并以此痛批社会道德问题;二是还了,但因为缘故被弄丢云云。参与问题的同学依据两派观点“点赞”,最后的获胜者是“没还钱”派。看来高中遗留下来的泾渭分明的“主题”习惯,在面对复杂文本时,是失效的。

很遗憾,笔者认为,他们陷入了一个被问题和文本共同制造的圈套。背后的逻辑,绝不是当代价值观所伸张的“道德观”。

《送你一把暖水壶》读后感,热水壶与文本圈套

当然,这是问题的要求。然而,笔者认为,他们被迫陷入了一个文本陷阱:文本构建的矛盾主体的确是“和暖水壶绑定的还钱问题”,但文本的意图和还钱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笔者的观点是:文本的核心意图,并非纠结于“还钱与否”,而是着重于“关系叙述”和“小人物书写”。

一、小人物书写

毫无疑义,本文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村里的三兔、三兔媳妇、老瓜、瓜嫂。三兔和老瓜作为从小到大的好兄弟,情谊自然非同一般。因此,当三兔儿子面临“结婚难”问题时,老瓜毫不犹豫借给三兔两万块钱在城里置办房子。对于“小人物”来说,这已经是极限。

当瓜嫂因为自己儿子结婚而说出“借钱”的话时,三兔媳妇热情异常。然而知道她过来要钱,甚至要三兔已经还回的钱时,关系一下就变得艰难起来。最终的不可收拾与草草收场,反映的正是小人物之间的悲哀:因为两万块钱,他们两家关系几乎处于破解的边缘,无法挽回。

对于小人物而言,现实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曾经有过多么真挚的情谊,面对实实在在的困难,再好的感情,也会在生活面前不堪一击。

二、关系叙述:“欠钱”之后的情感裂隙

本文最精彩的并不是“还钱与否”的悬而未决,而是争端以后的“一地鸡毛”。对于三兔而言,他认为还钱一事证据确凿,但因为最后的意外(文本并未交代钱的去处),他面临多重的难题:妻子的不信任(怀疑三兔有外遇)、兄弟关系的破裂、两万块钱的离奇消失(花出的钱并未被认可)……反观老瓜的处境,则更加难堪:儿子婚礼的拮据(钱未能要回)、和兄弟以后的无话可说、妻子和瓜嫂的彻底决裂……事已至此,三兔“哭笑不得”,老瓜也只能“一口一口地抽闷烟”。

不难看出,此小说在受限的文本中,着重展现的是矛盾之后的情感裂隙。对于小人物而言,他们之间相处模式既是传统的,也是脆弱的:情感必须在两家互动和帮扶中维系(类似费孝通所言的差序格局,邻里关系终究不比家庭关系紧密)。一旦出现了意外,看似兼顾的关系顷刻就会瓦解(生活是严厉的)。

三、总述

从以上的文本分析可知,小说的“还钱与否”的确作为主要矛盾出现,但结果如何并不是重点,因为在文本意图里,还钱也好,不还也罢,两家的裂隙,已经无可挽回地形成。与此同时,对小人物生活图景的展现和对他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在这样一个矛盾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这也许才是文本的意图。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4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